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8篇 |
免费 | 69篇 |
国内免费 | 3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2篇 |
综合类 | 239篇 |
化学工业 | 11篇 |
金属工艺 | 7篇 |
机械仪表 | 8篇 |
建筑科学 | 292篇 |
矿业工程 | 49篇 |
能源动力 | 31篇 |
轻工业 | 10篇 |
水利工程 | 40篇 |
石油天然气 | 8篇 |
无线电 | 1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8篇 |
冶金工业 | 41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54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55篇 |
2011年 | 71篇 |
2010年 | 50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53篇 |
2007年 | 58篇 |
2006年 | 68篇 |
2005年 | 49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37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41.
针对目前房地产行业面临的融资问题,从房地产企业的角度,结合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现状,对我国房地产企业的信托融资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房地产信托融资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42.
静脉产业是废弃资源在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过程中形成的朝阳产业,其核心在于再资源化。它的循环经济理念能打破经济快速发展中呈现的资源“瓶颈”,有效地延伸传统产业价值链。我国静脉产业仍在起步阶段,融资〖JP+1〗路径的封闭性未能使它的正外部性得到充分释放。把民间资金池引入的BOT融资模式能稀释当前民间资本的流动性过剩,进一步拓展静脉产业的发展空间和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在该模式中,政府与〖JP〗项目单位存在着动态博弈,政府要采取担保、补贴等措施使民间资本获得稳定的资本回报率。对政府而言,只是以少量的资金撬动了数千亿的民间资本,其杠杆效应减轻了财政支出负担。 相似文献
843.
844.
详细分析了BOT的运作方式,融资模式,投资方式及其管理,提出了将BOT投资引入我国环保建设项目的构想,阐述了实施BOT项目的可行性及实施BOT对我国环保设施建设的意义,指出利用BOT可以解决我国环保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45.
住宅产业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但资金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该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很有必要探讨我锅住宅产业化融资体系的发展问题。本文针对重庆住宅产业化国际合作项目,一方面在微观层面上提出项目融资方案构想;另一方面又在宏观层面上以住宅产业化项目公司为核心,构建重庆住宅产业化融资体系,从而促使住宅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融合,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846.
中国已成长为私募股权基金的重要投资目的地,虽然全球经济环境动荡,但并不意味着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的成长趋势发生改变。在此基础上分析房地产开发商的求钱若渴必带来私募基金的投资冲动。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并不充裕,而房企融资模式也早已发生转变,在这种情况下,私募资金对房地产的投资值得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847.
从深入分析我国的合同能源管理(EMC)应用现状及融资存在的现实问题入手,借鉴国外融资租赁的经验,论述我国EMC的项目融资租赁模式创新及包括四个主体在内的模式操作程序,并提出完善性建议。 相似文献
848.
随着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求量日益增长,投资规模迅速扩大,资金短缺已成为部分城市制约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地方财政来源比较少,发展新型投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北京、深圳、南京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融资实践,BOT、BT以及"轨道+土地"融资模式存在各自的优点和问题,结合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大、外部效益高的特点,将BT模式与利用土地储备融资相结合,形成"BT+土地储备"融资模式,作为可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采用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849.
850.
基于土地收益增值,南京地铁建设资金的筹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有着显著的社会效应和外部效益.轨道交通建设促进沿线土地增值的机理.已被理论和实践所证明。将城市轨道交通产生的土地增值通过市场和政策的手段更多地成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筹资的有效办法。南京地铁通过运作沿线的土地开发为这一思路提供了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