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13篇 |
免费 | 368篇 |
国内免费 | 18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95篇 |
技术理论 | 10篇 |
综合类 | 553篇 |
化学工业 | 272篇 |
金属工艺 | 70篇 |
机械仪表 | 112篇 |
建筑科学 | 1502篇 |
矿业工程 | 84篇 |
能源动力 | 64篇 |
轻工业 | 252篇 |
水利工程 | 139篇 |
石油天然气 | 608篇 |
武器工业 | 17篇 |
无线电 | 9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94篇 |
冶金工业 | 585篇 |
原子能技术 | 50篇 |
自动化技术 | 3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4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86篇 |
2021年 | 106篇 |
2020年 | 138篇 |
2019年 | 101篇 |
2018年 | 99篇 |
2017年 | 139篇 |
2016年 | 132篇 |
2015年 | 150篇 |
2014年 | 264篇 |
2013年 | 319篇 |
2012年 | 280篇 |
2011年 | 345篇 |
2010年 | 263篇 |
2009年 | 320篇 |
2008年 | 271篇 |
2007年 | 276篇 |
2006年 | 275篇 |
2005年 | 245篇 |
2004年 | 197篇 |
2003年 | 185篇 |
2002年 | 180篇 |
2001年 | 138篇 |
2000年 | 105篇 |
1999年 | 95篇 |
1998年 | 64篇 |
1997年 | 54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46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2篇 |
1981年 | 5篇 |
1974年 | 7篇 |
1968年 | 6篇 |
1964年 | 5篇 |
1961年 | 5篇 |
1959年 | 10篇 |
1957年 | 7篇 |
1954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绕射波是由地下局部非均质性引起的地震响应,携带了高分辨率的地质异质信息,利用绕射波识别和追踪异质体(区)的关键是将其准确成像。发展了一种基于路径积分的叠后绕射波偏移成像方法。通过求解各向同性零偏移距速度延拓偏微分方程,获得其f-k域解析解,再结合路径积分理论构建偏移滤波器;然后利用积分区间(速度)改变其滤波特性,通过振幅和相位控制来突出绕射弧顶点并弱化大倾角成分,从而实现绕射波的成像。为进一步提高绕射波成像质量,在滤波器中引入了高斯加权因子,并深入讨论了成像控制参数的选取原则。研究结果表明:该成像过程等效于将给定速度区间内所有等速延拓剖面进行连续求和,依靠累积稳定贡献提高绕射弧顶点能量的同时,通过连续相移抵消了偏移同相轴侧翼;然而,这种积分成像方式无法抵消区间端点值引起的偏移成分,将会导致结果中残存部分欠、过偏同相轴;为了压制尾线干扰,并使绕射同相轴收敛更聚焦,可在滤波器中引入高斯因子,利用高斯权值增强准确速度附近的叠加贡献,同时有效削弱错误速度引起的偏移成分。此外,对于高斯加权路径积分法,速度区间两侧端点值分别对应成像剖面中的欠、过偏成分,区间大小与偏移同相轴顶点的能量成正比,速度偏量和标准差则决定了绕射点的聚焦程度。绕射模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无需预先构建成像速度模型,而且在绕射波提取较为完整的前提下,能有效改善绕射波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92.
93.
清末广州花地馥荫园的前身为东园,两者具有空间延续与递进关系。从园林赞助人及中西赏游群体出发,通过文献考证及图像分析,并应用层次叠加法,廓清东园时期的园址范围,以及馥荫园的旧园遗存与再造部分,探讨空间格局演进的历史逻辑及文化生产等。研究表明:馥荫园继承了东园南侧的宅院区并向南改建、拓展,改变了东园时期以北侧荷塘区为主景的布局方向;与东园雅集所形成的诗文等文化产品相比,西方游客通过摄影与绘画记录馥荫园的景物,外销画、摄影及铜版画等各类图像作品将馥荫园的视觉形象与文化内涵以更直接的方式向世界传播。这一过程不仅是营造主体、空间格局与使用方式的转变,也隐含着清末广州园林文化生产的转向,成为清末岭南园林近代转型及现代性构建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4.
95.
造园是一种“综合的技术”、一门“综合之科学”,这成为中国近代一些接受或接触过造园专业教育的学者的共识;同时,园艺、林业、市政、建筑等近代业已确立的学科开展了与造园相关的教育活动,相应则有汲取外来理论、立足本土传统的诸多理论探索与建设。这种知识进展与汇聚的“量变”是1951年“造园组”创立这一“质变”的历史基础。通过回溯不同背景专业学者之理论引介、探索的内容与渊源,剖析其理论建构的要旨与路径,从而还原近代学界理论争鸣与思想碰撞的整体图景,厘清由近代造园的理论探索与知识积淀到现代学科组建的内在关联,客观评价多学科造园理论建构的历史价值,加深对于风景园林学科史学脉络的连续性、整体性认识,为当下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历史借鉴与参照。 相似文献
96.
文艺复兴以来,古遗址美学的发现与发展为工业遗址价值识别奠定了美学基础。随着传统工业逐渐退到历史的幕后,工业遗址凭借其崇高美特征被人们发现其文化价值内涵,并由此诞生了“工业考古学”。工业遗址逐步由工业纪念物发展到工业遗产,从单纯的审美载体转变为地区乃至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遗址具有再开发利用的巨大潜质,景观化则是其进行保护与再利用的重要手段。工业遗址景观化的实践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1)“如画式”处理采石场的工业改造开端时期;2)大地艺术拓展并运用纪念碑视角的工业纪念物时期;3)“博物馆化”风潮下景观设计受限的工业遗产提出时期;4)风景园林主导的整体保护与分层活化的工业景观时期。最后,针对价值理念之传播、法律机制之建立和活态可持续之发展几个方面,对工业遗址景观化发展提出了建议与展望。通过可持续、有机且综合的风景园林手段,将见证工业遗址作为遗产的可变价值。 相似文献
97.
寄畅园是张南垣一派造园叠山的重要作品,是张南垣及其传人作品中时间最早的一例,传承了张南垣造园理念的精华,营造出真实山林的境界。寄畅园由张鉽主持改筑,他与秦氏后人秦松龄合作,将其打造为一座一流的名园。如今政府部门应与秦家共同研究和保护寄畅园,秦氏的家族精神是寄畅园的核心之一,是值得复兴的中华文化。寄畅园在保护管理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恢复明清造园盛期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98.
逢寄畅园建园490周年,颇有感发,遂浮想命笔,以表挚贺。寄畅园为明代遗构,布局自然简约,景面文心,是鲜有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通过明旨、相地、问名、布局、理微、余韵、借景等方面分析寄畅园之造园理法,并着重分析寄畅园筑山、理水之要点。 相似文献
99.
直流配电网由于能灵活接纳分布式电源和直流负荷,是未来智能配电网的发展趋势。随着直流配电网中负荷需求的不断增加,系统会由于静态电压失稳而崩溃。因此,研究直流配电网的负荷裕度对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至关重要。该文首先建立直流配电网的潮流模型,并将含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的潮流模型嵌入到直流配电网潮流模型中,提出了基于连续潮流法的直流配电网负荷裕度计算方法。通过两类典型的拓扑结构的直流配电网仿真,结果表明直流配电网在减小网络损耗和提高供电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交流配电网,而且DC-DC变换器变比增加有助于负荷裕度提升。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