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8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1篇
电工技术   8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65篇
化学工业   33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940篇
矿业工程   44篇
能源动力   12篇
轻工业   11篇
水利工程   23篇
无线电   3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4篇
冶金工业   5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3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楼宇红  陈翔 《华中建筑》2006,24(1):69-70
该文以中国良渚文化村·阳光天际组群设计为例,分析了将乡土住宅村落、坡地、山水景观、乡土材质、聚落形态构成等因素综合运用到现代住宅小区设计中的尝试,讨论了通过深入的基地分析、原生态研究、建筑单体与群体组合,实现现代居住功能品质与乡土聚落形态相结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2.
二元规制环境中城中村发展及其意义的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张京祥  赵伟 《城市规划》2007,31(1):63-67
城中村是中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由于二元规制环境作用而产生的一类独特的地域空间。本文对以往许多研究中将城中村简单地视为“毒瘤”并进行过多指责的认识进行了反思,分别从土地、住房、市政管理等各种城市制度环境的二元性方面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指出城中村形成与发展的原因与动力并不能全部归因于原住民主动、非法获取城市发展的“外溢效应”,而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地方城市政府现行政策的“趋利性”、“二元性”而造成的。城中村在支撑中国快速而“粗放”的城市化过程中承担了重要的作用,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因此,相应对城中村的有效改造必须摈弃简单的“推土机”方式,而是要从制度层面上进行深刻变革,从根本上消除城市政府的“趋利性”和“二元政策”。  相似文献   
33.
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结合《村庄整治技术导则》的编制,提出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村庄整治分类指导的原则,并结合各地村庄整治的实际经验进行编制原则的解析。  相似文献   
34.
以晋中市秋村的改造规划为例,分析了北方地区城市边缘区村落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城市化改造的现实意义,针对边缘区村落城市化的特征和实现的有效途径,对村落的整体改造规划做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35.
廖启鹏 《山西建筑》2007,33(29):67-68
运用GIS技术对武汉市江汉区五个"城中村"进行用地评价,选取与其改造紧密相关的六个因子,通过分析得出综合评价指标图,并以此为依据,做出"城中村"改造规划,以促进城中村改造的发展。  相似文献   
36.
深圳城中村改造的城市社会学视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马航 《城市规划》2007,31(1):26-32
从城市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深圳城中村是非农化农民群体“小传统”依附的“新社会空间”,是保护和实现他们的多重利益和权益,以及与城市顺利接轨的媒介,这是目前的城中村改造不可忽视的重要前提。同时结合国外城市大规模改造的教训和经验,提出城中村改造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7.
李红星  蒋芸 《山西建筑》2007,33(9):76-77
面对在中国城市普遍存在“城中村”的现象,调查了“城中村”目前的人居现状及人居环境中存在的大量问题,提出改造城中村的思路与模式,揭示“城中村”实现合理城市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车震宇  保继刚 《规划师》2006,22(6):45-60
近十余年来,传统村落旅游持续升温,建筑学、地理学、旅游学等学科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但对村落旅游开发与村落形态变化的研究却相对匮乏,在开展传统村落旅游研究中需弥补这一空白.根据旅游开发过程中村落形态的变化,把直接参与旅游的村落划分为渐变型、稳定型、突变型和恢复型4类.针对4种类型的村落,各选其一,从村落区域、边界、节点、标志物、民居、整体风貌等构成要素出发,探讨各类型村落的形态变化特征,构建村落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模型,指出村落的形态变化受到市县级政策与管理措施、开发商与规划师、村民收入与村落人口、传统建筑材料与建筑技术8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张啟兴  郑长远  王辉 《矿产勘查》2019,(9):2422-2428
青海省是我国滑坡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湟源县滑坡分布广泛且具有时空集中性,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工程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加强对滑坡稳定性的认识和防治十分必要。本文以纳隆村滑坡为研究对象,结合勘查钻探等资料,利用瑞典条分法对P5剖面进行稳定性计算,计算出天然、暴雨、地震3种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经稳定性计算分析,滑坡在暴雨工况下整体处于欠稳定状态;在地震工况下滑坡整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对前缘纳隆村村民带来较大危害。成果为该滑坡治理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0.
龙彬  赵耀 《南方建筑》2022,(5):35-44
借助GIS空间技术手段,运用景观因子的定性分析和量化的系统聚类分析相结合,以云南省腾冲市传统村落为例,通过分层级方式探讨区域视角下村落景观特征及其演变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1)村落景观特征可从全境尺度和聚落尺度两个层级入手,不同层级具有不同景观构成要素、形态与特征;(2)腾冲区域村落景观可划分为6个一级景观单元和13个二级景观单元;(3)腾冲村落景观存在区域相似性和渐变性,核心区与边缘区、坝区与山区存在明显差异性;(4)现有村落景观格局受到地理环境与交通线路、边疆治理与移民宽乡、民族迁徙与文化涵化、宗族社会与宗教民俗等共同作用。同时,为腾冲区域传统村落的整体连片保护提供研究支撑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