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684篇
  免费   8468篇
  国内免费   3969篇
电工技术   4906篇
技术理论   17篇
综合类   5485篇
化学工业   18986篇
金属工艺   4456篇
机械仪表   2029篇
建筑科学   10061篇
矿业工程   2479篇
能源动力   3489篇
轻工业   3968篇
水利工程   1364篇
石油天然气   5637篇
武器工业   392篇
无线电   62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633篇
冶金工业   4556篇
原子能技术   722篇
自动化技术   2729篇
  2024年   417篇
  2023年   1469篇
  2022年   2330篇
  2021年   2519篇
  2020年   2832篇
  2019年   2462篇
  2018年   2336篇
  2017年   2755篇
  2016年   2950篇
  2015年   2979篇
  2014年   5122篇
  2013年   4662篇
  2012年   5700篇
  2011年   5968篇
  2010年   4467篇
  2009年   4417篇
  2008年   3861篇
  2007年   4788篇
  2006年   4573篇
  2005年   3806篇
  2004年   3142篇
  2003年   2878篇
  2002年   2300篇
  2001年   1904篇
  2000年   1589篇
  1999年   1177篇
  1998年   930篇
  1997年   693篇
  1996年   585篇
  1995年   476篇
  1994年   417篇
  1993年   310篇
  1992年   262篇
  1991年   210篇
  1990年   182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89篇
  1984年   74篇
  1983年   62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4篇
  1959年   9篇
  1951年   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低碳低合金铸钢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金宝士  黄志求 《铸造技术》2005,26(4):277-279
利用Olympus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EDAX)探讨了等温淬火工艺对低碳低合金CrMnSi铸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定量分析了相的组成.结果表明,合适的等温淬火工艺,可获得一定数量的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约6%)的复合组织,冲击断口形貌由解理刻面变为韧窝状,铸造成形无缺口试样(10 mm×10 mm×55 mm)的冲击韧度由ακ≤30 J/cm2增加至ακ≥170 J/cm2,硬度HRC≥40,具有较高硬度和冲击韧度的配合.  相似文献   
62.
碳含量对Ti(CN)基金属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洁尧 《硬质合金》2003,20(3):154-156
研究了Ti(CN)基金属陶瓷的碳含量对其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一定范围内 ,随着碳含量的减少 ,Ti(CN)基金属陶瓷的矫顽磁力、钴磁和硬度降低 ;而抗弯强度则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3.
王新武 《轻金属》2004,(8):17-19
本文简述了CO2 气体吸收率的测定原理 ,着重分析了影响连续碳分CO2 气体吸收率的因素 ,提出了提高连续碳分CO2 气体吸收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64.
对调质状态800MPa低合金高强度钢及其焊接接头进行了系列温度的断裂韧性测试,讨论不同焊接方法对焊接接头断裂韧性的影响。发现板材的轧制方向对断裂韧性影响显著,LT方向试件的断裂韧性远超过TL方向试件的断裂韧性。在-60℃以上,母材处于上平台延性断裂范畴。在-80℃,裂纹扩展过程中有延脆断裂模式的转变。焊条电弧焊焊缝的断裂韧性与气体保护焊焊缝的断裂韧性相当。尽管常温下焊缝金属的断裂韧性甚至优于母材,但随着试验温度的降低,焊缝金属的断裂韧性迅速下降。在-20℃已发生断裂模式转变,这在结构服役时要引起重视。本研究为大型工程机械的断裂安全评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5.
活性炭吸附硫脲溶液中的金离子之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大钧 《贵金属》1993,14(1):1-8
由实验得出活性炭从硫脲溶液中吸附金的特点,根据络合化学原理找到溶液中被吸附离子形态是AuTu~+,AuTu_2~+和Au~+,并解释了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66.
曾更才  宗蓓  杨亮华 《人民长江》2011,42(21):42-45
有通航要求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通航问题,是施工导流设计和工程实施期间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之一。以资水柘溪电站以下河段修建的修山水电站、东坪水电站和株溪口水电站工程为例,介绍了施工期利用工程既有的闸孔通航并取得较好技术经济效果的实际做法。工程实践表明,利用闸孔通航,技术上是可行的,并具有导流程序简单、施工期通航工程措施费用低、电站发电时间可提前等优点,经济效益显著。其工程经验可在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7.
城市街区空间引导系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捷的标识引导,同时它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分析总结了该系统的设计原则,并从视觉传达学科入手分析其视觉元素的设计。为了设计无语言障碍和有个性、地域化的城市街区空间引导系统,从符号、文字、色彩三方面对其进行设计思考。  相似文献   
68.
Kim SK  Lee H 《Ultramicroscopy》2008,108(10):1005-1008
Thin films of chemically functionalize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SWNTs) were fabricated by using a direct current (dc)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 method. SWNTs were shortened and then functionalized with acid chloride group to combine with the amine group-terminated gold substrate. Silica nanospheres with a diameter of about 190nm were arrayed on gold substrate to pattern a thin SWNT film. Periodically patterned SWNT film was eventually produced and would be used in potential applications like electron emitters and large surface area electrodes.  相似文献   
69.
电制氢和天然气混氢技术在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降低系统碳排放量方面具有良好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前景。面向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提出一种计及天然气混氢及跨季节存储的电制氢优化配置方法。首先梳理了含氢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框架和能量流动关系,建立园区内部能源生产、转换与存储设备的数学模型,其次以设备的年化投资成本、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年度运行成本和碳交易成本最优为目标,提出电制氢优化配置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表明电制氢及天然气混氢技术的引入可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降低系统的整体经济成本和碳排放量,并分析了电解槽投资成本、混氢体积分数上限以及经济性和低碳性成本权重系数变化对规划运行结果的影响。关键词: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电制氢;天然气混氢;碳交易;跨季节储氢;优化配置 中图分类号:TM732  相似文献   
70.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s have attracted lots of attention in many fields. However, on account of the poor infiltration of resin to carbon fiber, the weak interface performance between fiber and resin has been restricting the interface properties of composites. In recent progress, the review attaches more importanc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hird phase monomer, which mainly uses physical and chemical methods to assemble nanomaterials (such as carbon nanotubes, graphene, etc.) on the carbon fiber surface to modify the interface structure of the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s, and all of them have been demonstrated in this paper. Furthermore, the effects of introducing nanomaterials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fiber/resin interfac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lti-scale interfac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design idea of researchers mainly uses one or more theories to improve the interface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s, such as transition layer, chemical bonding, mechanical interlocking, infiltration, diffusion, and adsorption. In brief, this work provides some novel insight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s with excellent interlaminar shear streng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