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155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39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0篇
冶金工业   36篇
自动化技术   94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明喻和隐喻是英语中最常用的修辞格.阐述了明喻和隐喻的特点以及在这两种修辞格中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并提出了直译法、转换法、等值译法和对应译法等四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2.
    
Eugen Fischer 《连接科学》2018,30(2):211-243
Analogical reasoning is often employed in problem-solving and metaphor interpretation. This paper submits that, as a default, analogical reasoning addressing these different tasks employs different mapping strategies. In problem-solving, it employs analogy-maximising strategies (like structure mapping, Gentner, D., & Markman, A. B. (1997). Structure mapping in analogy and similarity. American Psychologist, 52, 45–56); in metaphor interpretation, analogy-minimising strategies (like ATT-Meta, Barnden, J. A. (2015). Open-ended elaborations in creative metaphor. In T. R. Besold, M. Schorlemmer, & A. Smaill (Eds.), Computational creativity research: Towards creative machines (pp. 217–242). Berlin: Springer). The two strategies interact in analogical reasoning with conceptual metaphors. This interaction leads to predictable fallacies. The paper supports these hypotheses through case-studies on “mind” metaphors from ordinary discourse, and abstract problem-solving in the philosophy of mind, respectively. It shows that (1) default metaphorical interpretations for vision- and space-cognition metaphors can be derived with a variant of the analogy-minimising ATT-Meta approach, (2) philosophically influential introspective conceptions of the mind can be derived with conceptual metaphors only through an analogy-maximising strategy, and (3) the interaction of these strategies leads to hitherto unrecognised fallacies in analogical reasoning with metaphors. This yields a debunking explanation of introspective conceptions.  相似文献   
83.
宋文娟  张绣亮  王坤茜 《包装工程》2018,39(18):220-224
目的探究东巴文化中的女性符号的形式与意义及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方法。方法通过研究东巴文化中的女性文化现象,分析作为女性符号的主要形象,归纳代表女性元素的文化符号,分别阐述作为主要女性符号的文字符号、造型符号及色彩符号的形式与意义。运用符号隐喻的修辞方法,以女性包具为设计对象,探索设计路径,提炼女性造型符号与色彩符号,并将其应用于现代女性包具的产品设计中。结论基于对东巴文化女性文字、造型、色彩符号的研究,分析了符号隐喻修辞的具体运用方法,将象征女性勤劳意蕴的\"披星戴月\"造型符号与\"黑白蓝\"色彩符号应用于现代女包设计。从符号学的角度拓展设计途径,指导设计实践,对于创新具有女性文化内涵的产品设计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84.
隐喻知识的表示和获取是进行隐喻计算的基础。该文把隐喻知识看作是本体和喻体的特征和属性之间的关联。主要通过惯用语导入和句法模式识别两种机制,来获取名词的隐喻知识。惯用语的隐喻比较固定和单一,从专门的词典释义中就能获取准确的隐喻特征和属性。而一般名词的隐喻知识比较复杂,该文主要依托语料库和搜索引擎,通过关键词和句法匹配来获取同一名词不同的隐喻特征及对应属性。该项工作的结果,对隐喻句隐喻意义的获取和名词语义属性特征的描述体系构建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5.
梁建飞 《包装工程》2017,38(20):109-111
目的解析广告视觉隐喻的符号运作机制与组合方式。方法以符号意义的生成理论为原点,以索绪尔符号的价值理论为方法,分析广告聚合段上的符号关系与视觉隐喻修辞的内在联系,提出意义二元值的同向替代机制,以及广告视觉隐喻符号的组合方式。结论广告视觉隐喻是通过聚合段上的符号互相替代而形成的,其符号组合有本体融入喻体、喻体融入本体、本喻体互融3种模式。  相似文献   
86.
李妮  苏珂  褚俊洁 《包装工程》2017,38(22):157-160
目的研究多模态隐喻在产品设计中的设计方法。方法归纳多模态隐喻在产品设计中的表现形式,深入分析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创建机制与方法。结论提出以产品图像、动作、声音、空间为元素的多模式的产品设计创建方法。  相似文献   
87.
张桦 《包装工程》2016,37(22):216-220
目的研究消隐理念在米字形中的应用和表达。方法将消隐这一理念引入到图形传统语义的解读和当代图形语义的再解读之中,分析图形的几何化消隐、语义化消隐、维度化消隐等诸多方面。结论图形的消隐有利于开拓设计发展的新方向、延伸新形式、促进新观念的生成。  相似文献   
88.
比喻是一种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建立关系的修辞方式。明喻是比喻中最常见的形式,具有明显的喻词,例如\"像\",用于关联本体和喻体。近年来高考语文散文类鉴赏题中多有考查明喻句的试题,为了解答此类鉴赏题,需要识别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要素。该文提出了基于词性特征的明喻识别及要素抽取方法。首先将句子中词向量化表示与词性特征向量化表示进行融合,将融合后的向量输入到BiLSTM中进行训练,然后利用CRF解码出全局最优标注序列;最后得到明喻识别和要素抽取的结果。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已有的单任务方法;同时也将该文方法应用于北京高考语文鉴赏题中比喻句的识别与要素抽取,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9.
基于真实世界隐喻的虚拟现实用户界面范式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太然  杨勤  陈亦珂 《包装工程》2018,39(24):256-263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隐喻,研究虚拟现实用户界面范式,并指导应用实践。方法 通过整理虚拟现实和用户界面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基于真实世界的交互(RBI框架)作为指导,引出真实世界隐喻4个方面的要素,对比WIMP范式各个基础元件所承载的作用,研究虚拟现实用户界面范式。结论 提出了虚拟现实用户界面SOMM范式,分析了SOMM范式每一个要素,描述了用户在虚拟现实中的三维交互过程,并应用于工业机器人VR岗位实训系统用户界面当中,验证了SOMM范式的可行性。SOMM范式能让用户在虚拟现实环境中执行自然人机交互,减少了用户认知转换负荷,为其他研究者和设计师提供了指导和思路。  相似文献   
90.
隐喻设计理念在吸尘器形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耿蕊 《包装工程》2014,35(20):38-41
目的研究基于隐喻设计理念的吸尘器的形态设计。方法在分析了尘桶吸尘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设计调研定位了尘桶吸尘器形态的设计目标,选择意向源并提取了其相似性元素,将其运用到了尘桶吸尘器的形态设计中。结论在产品造型、功能和色彩方面运用隐喻设计,可以使消费者从熟悉的喻体特征了解到产品本体相关的使用信息,唤起相似的感觉记忆,实现情感上的认同。研究尘桶吸尘器形态的隐喻设计可以为同类产品外观创新设计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