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4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130篇
电工技术   171篇
综合类   235篇
化学工业   242篇
金属工艺   140篇
机械仪表   246篇
建筑科学   300篇
矿业工程   120篇
能源动力   131篇
轻工业   60篇
水利工程   166篇
石油天然气   273篇
武器工业   30篇
无线电   20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3篇
冶金工业   68篇
原子能技术   15篇
自动化技术   16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31.
The control signals of cellular networks have been used to infer the traffic conditions of the road network. In particular, consecutive handover events are being used to estimate the traffic speed. During traffic congestion, consecutive handover events may be rare because vehicles move slowly, and thus very few or no speed reports would be generated from the congested area.However, the traffic speed report rate during traffic congestion has not been investigated in the literature.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n analytic model to estimate the speed report rate from cellular network signaling in steady traffic conditions, that is, the traffic speed and flow are assumed constant. Real field trial data were used to validate our analytic model. In addition, computer simulation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how speed reports are generated in dynamic traffic conditions when traffic speed and flow change rapidly. Our study indicates that in a typical cell of length 1.5 km with a typical expected call holding time of 1 min, no speed report was generated from a congested three‐lane highway. Our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lack of speed reports from consecutive handover events during rush hours indicates severe traffic congestion, and new methods that can estimate traffic speed from cellular network data during severe traffic congestion need to be developed.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32.
张伟尧  凌煦 《建筑施工》2021,43(1):102-104
在地下水丰富地区,施工期间地下室上浮事故较为多发.以某地下室上浮事故为例,详细分析上浮事故的发生、发展及后续的增补抗拔桩、结构修复过程.对过程中综合应用的锚杆静压桩加固、托梁换柱结构修复技术进行重难点剖析,同时观测全过程建筑沉降状况,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3.
介绍了在加工换热器管板时采用的平移式浮动夹头的结构设计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4.
对相控整流式充电机进行研究,从其充电方式、晶闸管移相控制原理及比例积分微分(PID)软件调节设计等方面作了详细分析。对WCD-Ⅳ型微机相控整流式充电机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措施:将单脉冲或双脉冲触发信号改进为一组宽度为120°、脉冲间隔为0.12°的脉冲列,并进行高频调制和功率放大,确保晶闸管的可靠导通;采用改进的不完全微分型PID控制算法,并引入积分分离法,通过分离法算式,实现理想调节特性,从而避免积分饱和、减小超调、加快过渡过程,得到了良好的空载稳压特性;增加了逆变放电、高精度全自动充电、温度补偿及相序自适应等功能。  相似文献   
35.
利用MSC.Patran和MSC.Nastran进行浮筏系统的冲击动响应分析计算是一项烦琐而复杂的过程,定制开发浮筏冲击动响应分析计算系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描述了系统的设计框架及功能模块,介绍了系统的具体实现及工作流程.为了充分利用已有的数据资源,系统中实现了MSC.Patran与已有浮筏数据库系统的交互.通过一个工程示例,说明了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6.
应用DDAM进行船舶浮筏隔振装置抗冲击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应龙  何琳  吕志强 《工程力学》2007,24(4):159-167
研究舰船设备冲击设计分析方法,对美国海军动力学设计分析方法(DDAM)进行了详细介绍。分别按照美国海军NAVSEA 0908-LP-000-3010,Rev.1和GJB1060.1-91的要求对船舶浮筏隔振装置进行了冲击设计分析,计算表明修订后的DDAM计算结果更准确。计算分析方法可用于海军舰船设备的冲击设计分析,计算应按照美国海军NAVSEA 0908-LP-000-3010,Rev.1要求的模态选择标准进行。  相似文献   
37.
介绍了螺旋槽气膜浮环密封的结构特点,利用CFD-FLUENT软件分析比较了普通浮环、无坝区螺旋槽浮环和有坝区螺旋槽浮环3种结构的密封性能,建立了螺旋槽几何结构参数变化对浮升力、泄漏量等影响的规律曲线。计算结果表明:有坝区螺旋槽浮环结构密封性能最好;螺旋槽结构参数对密封特性影响较大,综合考虑较小的泄漏量和较大的浮升力,取较小的螺旋角,槽数26~30,槽长7~9mm,槽深25μm左右,槽宽比0.5较适宜。  相似文献   
38.
在水污染处理方面。生态浮床与传统物理化学方法相比,因其具有较好的景观效应及生态效应而越来越多地被利用到景观水体的净化中。选取干屈菜为研究植物,利用人工模拟方法,设计连续进出水试验装置,调节水力负荷,模拟自然河流状态,将丽娃河水泵入试验系统,水体经过生态浮床系统,由出水口溢流排出。实验数据表明(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39.
家庭用户作为电能使用的重要群体,其智能化实现是智能电网实现的基础。从4个方面研究家庭式智能电网的具体实现方法,家庭式发电系统的实现,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供给家庭使用,降低家庭用电对电网的依赖性;电池能量有效的管理,采用蓄电池储存电能,在需要的时候释放电能,实现用电的调节功能;电动汽车的使用,既可作为交通工具也可以作为能量交换装置;电能优化的管理,在浮动电价的情况下,不降低电能使用质量的同时,实现使用费用最低。智能化家庭用电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家庭内部电能的优化使用,还能促进整个智能电网的稳定、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40.
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我国流动人口的因素进行分析.定量分析主要用于对社会经济因素的分析,通过相关分析、因子分析以及回归分析,发现全国31个省(市、区)流动人口与全省(市、区)GDP等11项社会经济因素指标因子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全省(市、区)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等3项指标因子无显著关系,同时提取两个主成分代表所有的变量,得到流动人口与各变量之间的回归方程.此外,结合制度、信息、宗教文化对流动人口的影响进行简要定性分析,认为政府不仅要发展经济也要进一步完善制度、信息可获得性等方面的政策,从而更好地管理流动人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