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7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120篇
电工技术   26篇
综合类   475篇
化学工业   14篇
金属工艺   28篇
机械仪表   14篇
建筑科学   2674篇
矿业工程   85篇
能源动力   18篇
轻工业   35篇
水利工程   229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9篇
冶金工业   52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273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306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梁炳权 《建筑技术》1996,23(10):687-690
叙述我国中小型建筑构件厂最常用的预应力长线台座的建造过程,以及必须注意的事项及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许进军 《岩土工程学报》2007,29(11):1726-1729
在复兴大桥超高吨位灌注桩的静载试验,预应力混凝土反力装置替代了传统的钢梁反力系统。这套装置主要包括预应力锚桩、预应力承台与预应力反力梁。试验结果表明,直接获得超高吨位大直径嵌岩桩的极限承载力相当不易,而对这类问题预应力混凝土反力装置是值得考虑的。  相似文献   
13.
体外CFRP筋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长期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碳纤维(CFRP)筋具有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可用于替代传统的预应力钢筋。制作了体外配置碳纤维筋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模型,对持续均布荷载作用箱梁的截面应力重分布、长期挠曲变形及裂缝发展等规律进行了1001 d的试验观测。基于素混凝土柱体的实测徐变系数,运用双线性法和曲率法分别对试验箱梁的长期挠曲变形进行预测。试验结果表明:受压钢筋应变较初值增长225%~268%,受拉钢筋的应变较初值增长36.2~38.6%,混凝土表面压应变较初值增长164%~224%。按现行设计规范计算长期荷载作用特征裂缝宽度较实测值偏小11.8%~55.5%。跨中长期挠曲变形实测值为初始变形的2.32~2.42倍,较现行设计规范取值偏大18.5%。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装配式建筑节点接缝混凝土抗震性能的需要,以一种自平衡预应力中空棒为研究对象,研究接缝位置短杆件施加预应力的效果。根据力的平衡机理,对结构内部钢棒施加压力使结构外部钢管协调受力拉伸,达到设计预应力后由螺母锁定,将杆件埋入到装配式节点接缝混凝土,浇筑早强灌浆料,待固结达到预定强度释放反力棒,依靠外螺纹结构与混凝土的粘结力自锚实现接缝混凝土施加预应力。力学性能分析方面,研究杆件张拉阶段、静置松弛阶段应力变化及损失情况,验证了杆件张拉完成至放张前应力存储的有效性,通过分析杆件放张后应力分布、预应力损失等参数,验证了杆件应用到节点混凝土后传递应力的机理及有效性,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力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中空棒技术作用于装配式节点接缝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震和耗能能力,对装配式建筑节点混凝土高抗震性能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夹杂物评级和显微组织观察,分析了65、70、77B、80硬线盘条拉拔过程中断裂的厦因。实验结果表明:马氏体的出现及基体为索氏体、屈氏体和少量的贝氏体的混合组织是断裂的主要原因;基体组织为混合组织和马氏体的出现是由于存在碳、锰、铬元素的偏析、轧件出精轧机组进水冷和斯太尔摩控制冷却线时冷却速度过快、温度过低等因素造成的。通过调整轧制和连铸工艺,断裂问题基本解决。  相似文献   
16.
新疆北疆供水工程跨越吉拉沟大洼槽的三个泉倒虹吸,跨度11 km,内径2.8 m,工作水头160m,是国内外同类工程中综合难度较高的大型倒虹吸工程,在结构强度、材料工艺、安装敷设、工程质量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特别是高水头管道运行、充水、放空、水锤防护等各种工况下的水力安全控制问题,高温差与严寒条件下管道的应力应变问题尤为突出。对该工程设计、科研、施工及运行管理方面的经验进行介绍,对其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取得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成果进行总结,研究认为:工程总体布置合理,工程运行后监测资料及工程安全评价表明各项性状指标良好,通过模型试验研究确定的闸门开度、关闭速率、充水排气、放空排水等水力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科学合理,为严寒地区大型倒虹吸工程的技术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实际工程为例,介绍预应力管桩支护体系在连云港软土场地基坑中的应用。计算分析表明,软土层对管桩支护体系的稳定性影响很大,实践中采用增加支护桩长度,使桩身穿越淤泥层,以满足稳定性计算的要求。工程监测结果表明,预应力管桩支护体系在连云港软土场地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工程的成功经验可供类似软土基坑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国内外有关标准和文献对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变形控制不完善的问题,结合工程实践,经过试算,提出了反向变形限值.对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反向变形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采用限制有效压应力来间接控制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反向变形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板,以计算跨度、跨高比及控制截面预应力筋的位置为影响因素,计算得到了预应力混凝土板控制截面有效压应力限值.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梁,以计算跨度、跨高比及梁的负荷范围为影响因素,分析得到了梁控制截面有效压应力变化规律,并计算得到了预应力混凝土梁控制截面有效压应力限值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预应力筋的优化布置是大内跨小边跨的多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合理设计计算的关键.为满足控制截面承载力最大的需要,以往常将大跨所需预应力筋布置为连续曲线,并按水平直线延伸通过其相邻的两小跨,按这种布置方式仅使大跨内产生竖向向上的预应力等效荷载,可较好平衡大跨的竖向外荷载;而若将大跨及相邻的两小跨统一考虑,预应力筋按连续曲线布置,张拉产生的预应力等效荷载不但可有效平衡大跨的竖向外荷载而且也可平衡小跨的竖向外荷载,可以使荷载平衡得到优化实现.以一典型工程为例,分析了在相同条件下两种预应力筋布置过程中张拉引起的综合弯矩、主弯矩和次弯矩的分布和量值上差异,比较了两类布筋形式对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结果的影响,验证了对大内跨小边跨框架结构统一考虑后整体上按三段连续正反抛物线预应力筋布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and research the fatigue cracking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fatigue properties and loading and stiffness degeneration process,cyclic loading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six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s and the stiffness degradation under fatigue was investigated. A simulation model of stiffness degradation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stiffness analysis of the fatigue-damaged section. The elastic modulus of damaged concrete and the effective residual area of steel were introduced as well as an adjusted three-stage concrete fatigue damage evolution model. The strip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concrete damage due to changing stress along the depth of the beam section. The simulation and test results were compared and a method of predicting fatigue deflection wa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model. The predicted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neural network method. It is in good agreement for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ith the test results. It is only less than 5% error for the simulation model which can reveal the two-stage degradation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s under cyclic loading. It is more precise for the simulation prediction method under proper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