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21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70篇
化学工业   20篇
金属工艺   11篇
机械仪表   21篇
建筑科学   428篇
矿业工程   9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武器工业   21篇
无线电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9篇
冶金工业   4篇
原子能技术   8篇
自动化技术   21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研究高温下混凝土短柱的持荷和端部轴向约束对受火后混凝土短柱抗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10根受火1h后混凝土短柱和2根未受火对比柱的拟静力试验,分析了轴向约束、持荷、轴压比和剪跨比等因素对受火后混凝土短柱的破坏形态、峰值荷载、延性和耗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下未持荷短柱、高温下持荷短柱和高温下轴向约束短柱受火1h后峰值荷载均显著降低,是未受火时的67.7% ~ 75.3%.高温下初始轴压比为0.2时,高温下轴向约束短柱、高温下持荷短柱的高温后峰值荷载分别为高温下未持荷短柱的92.0% ~ 99.9%、99.5%~102.2%.随着轴压比的增大,高温下轴向约束混凝土短柱的附加轴压力减小,高温后受剪承载力增大.当受火时间不超过1h且轴压比不超过0.3时,受火后混凝土短柱的受剪承载力评定可不考虑高温下持荷和轴向约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This paper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a full-scale precast reinforced concrete wall under in-plane cyclic loading combined with out-of-plane loading replicated by sand backfill to simulate the actual condition of basement walls. The tested wall exhibited flexural cracks, owing to the high aspect ratio and considerable out-of-plane movement due to lateral pressure from the backfill. The wall performed satisfactorily by exhibiting competent seismic parameters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governed by its ductile response in the nonlinear phase during the test with smaller residual drift. Numer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validate experimental findings, which complied with each other. The numerical model was used to conduct parametric studie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backfill density and aspect ratio on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proposed precast wall system. The in-plane capacity of walls reduced, whil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unaffected by the increase in backfill density. An increase in aspect ratio leads to a reduction in in-plane capacity and an increase in drift. Curves between the ratio of in-plane yield capacity and design shear load of walls are proposed for the backfill density, which may be adopted to determine the in-plane yield capacity of the basement walls based on their design shear.  相似文献   
83.
间隔钢管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是一种新型抗侧力构件,其施工方便、布置灵活,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程应用价值。为研究轴压比对这种新型抗侧力构件的抗震性能的影响,对3个不同轴压比的足尺四管间隔钢管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试件进行水平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观察组合剪力墙破坏特征和破坏过程,得到组合剪力墙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力和刚度退化、延性、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结果表明:组合剪力墙的破坏形式均为受压区钢管内混凝土压溃和钢管壁凸屈,缀板与钢管连接区域撕裂;随着轴压比增大,组合剪力墙的刚度和承载力增大,延性降低,与轴压比为0的组合剪力墙相比,轴压比为0.4的剪力墙承载力提高25%,延性降低19%;组合剪力墙的位移延性系数在2.401~3.479之间,极限位移角在1/40~1/34之间,等效黏滞阻尼系数达到0.15,整体抗震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84.
为研究空腹式型钢混凝土L形柱压弯剪扭滞回性能,以扭弯比、肢高肢厚比为变化参数,设计6个试件进行恒定轴压下的低周反复弯-剪-扭加载试验。通过试验观察了试件的受力破坏过程,获取了试件的扭矩-扭转角、弯矩-位移滞回曲线,分析了试件的破坏形态、承载能力、刚度退化、延性及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扭弯比的增大,L形柱的破坏形态表现为弯曲破坏、弯剪破坏及弯扭破坏; L形柱的扭矩-扭转角滞回曲线中部捏拢,形成滑移平台,峰值荷载后有明显的荷载"跌落"现象;弯矩-位移滞回曲线相对饱满,L形柱的受弯性能优于受扭性能。压弯剪扭复合作用下空腹式型钢混凝土L形柱的位移延性系数小于3,不能满足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85.
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的抗震性能,对4榀构造柱-圈梁体系约束的再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水平加载试验,研究了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的破坏过程、破坏形态、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等,分析了构造柱-圈梁约束体系与砌块墙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及破坏机制。研究表明:符合构造要求的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提高构造柱纵筋配筋率,并不能有效改善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的抗震性能;按现行规范公式计算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的受剪承载力是可行的;按照普通混凝土砌块承重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可以实现再生混凝土砌块承重结构与普通混凝土砌块相同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86.
为了研究薄板混凝土组合截面部分外包组合柱(弱轴)的滞回性能,对3个薄板混凝土组合截面部分外包组合柱(弱轴)足尺试件在恒定轴压下进行了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观察了加载过程中薄壁板件翼缘局部屈曲和混凝土裂缝开展与压溃现象,得到了试件的荷载 位移滞回曲线。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试件的承载力、抗侧刚度、延性与耗能、破坏模式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试件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试件的破坏模式为柱脚部位混凝土压溃和拉结筋屈服甚至拉断,随之薄壁板件翼缘发生局部屈曲。研究进一步丰富了薄板混凝土组合截面部分外包组合柱研究成果,为该类柱设计规范的制订和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87.
完成3个方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空间节点模型的抗震性能试验,重点研究不同加载路径下空间组合节点的受力特征、滞回性能和破坏机理,比较平面加载组合节点和空间加载组合节点的受力特征,分析双向加载作用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双向受力对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节点的承载力、变形、延性以及刚度、强度退化等性能有较大影响;与平面内加载的组合节点相比,双向加载条件下空间组合节点的承载力最多可降低20%,延性降低10%;由于双向荷载的相关作用,梁变形在总变形中所占的比例有所降低,而柱变形及节点域剪切变形所占的比例增大,在节点核心区受剪设计时应考虑双向受力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8.
钢筋混凝土框架空间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三个钢筋混凝土框架空间梁柱节点进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深入研究了空间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刚度退化、滞回耗能、位移延性等抗震性能以及变形组成分析和柱主筋应变变化等.试验结果表明,斜向地震作用下试件的破坏模式为柱端出铰机制,承载力、延性等抗震性能退化明显,且结构中存在扭转作用,应加强在斜向地震作用下结构抗...  相似文献   
89.
何军拥  田承宇  吴永明 《四川建材》2011,37(5):30-30,32
本文主要研究了水泥基材料准静态压缩疲劳力学行为。试验循环载荷幅值采用准静态破坏强度的90%,得到了水泥砂浆的剩余强度和剩余弹性模量随疲劳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即亚临界压缩载荷下,水泥砂浆的剩余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其剩余强度是逐渐减小的,而其剩余弹性模量则是一个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  相似文献   
90.
为提高装配式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降低梁、柱构件震后损伤程度,提出了人工消能塑性铰(artificial dissipated plastic hinge,ADPH)节点,即在梁端通过预埋机械铰实现梁、柱构件铰接,同时安装附加钢板承载并耗能.试验中设计并制作了 2个不同形式的ADPH节点和1个现浇RC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