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77篇
  免费   2084篇
  国内免费   1162篇
电工技术   1235篇
综合类   1636篇
化学工业   2674篇
金属工艺   463篇
机械仪表   568篇
建筑科学   4593篇
矿业工程   1823篇
能源动力   217篇
轻工业   796篇
水利工程   1012篇
石油天然气   819篇
武器工业   59篇
无线电   104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90篇
冶金工业   674篇
原子能技术   69篇
自动化技术   1252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42篇
  2022年   341篇
  2021年   556篇
  2020年   575篇
  2019年   451篇
  2018年   488篇
  2017年   526篇
  2016年   578篇
  2015年   680篇
  2014年   1103篇
  2013年   959篇
  2012年   1279篇
  2011年   1298篇
  2010年   1072篇
  2009年   1135篇
  2008年   1044篇
  2007年   1306篇
  2006年   1124篇
  2005年   1024篇
  2004年   818篇
  2003年   707篇
  2002年   564篇
  2001年   408篇
  2000年   398篇
  1999年   312篇
  1998年   235篇
  1997年   190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CuMgAl类水滑石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盐-碱制备法合成了CuMgAl三元类水滑石化合物。探讨了原料配比、合成方式、水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合成过程的影响,筛选出合成HTLcs的适宜条件,并对HTLcs结构的热稳定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制备HTLcs主要取决于pH值,同时由于Cu2+的姜-太勒效应,合成结构单一的CuMgAl类水滑石要求原料配比中n(Cu)∶n(Mg)不得超过1.0,CuMgAl-HTLcs热稳定性较差,300℃焙烧2h结构破坏,600℃开始烧结,在300~500℃之间,随焙烧温度提高所得复合氧化物比表面积增大,最高可达200 m2/g。  相似文献   
32.
荣峻峰  景振华  洪晓宇 《石油化工》2003,32(12):1032-1036
研究了以凹凸棒石粘土为载体,负载TiCl4制备的乙烯聚合催化剂的结构、性能及制备规律。结果表明,催化剂中Ti的负载量随焙烧温度的提高而逐渐降低,聚合活性随焙烧温度的提高呈上升趋势,但过高的焙烧温度也会导致粘土晶体结构的彻底破坏而不利于活化粘土活性的提高;通过采用烷基铝等有机金属化合物处理粘土同样可以极大地改善粘土性质,提高催化活性。不同助催化剂对以凹凸棒石粘土为载体的催化剂的聚合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3.
膏盐岩地层地质特征与录井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锁贵 《录井工程》2006,17(4):10-13
石油勘探实践和研究结果表明,许多油气藏的形成都与膏盐岩地层有关,也常与膏盐岩地层伴生,成功钻穿膏盐岩地层是钻井难题之一,录井技术成为钻进安全监测、膏盐岩地层准确预报的重要手段。针对上述情况,介绍了膏盐岩地层的主要类型、沉积模式以及与油气的关系,归纳总结了膏盐岩地层的录井技术经验,包括:在随钻录井过程中熟悉地质设计与邻井资料;在没有预测钻遇膏盐岩地层的情况下,通过钻井液中Cl^-的变化判定是否钻遇膏盐岩地层;预计钻遇膏盐岩地层时,使用饱和盐水钻井液;钻遇膏盐岩地层后观察盐岩是否以岩屑形式返出;同时,把握膏盐岩地层的岩性、岩性组合、层位、顶底界和厚度是非常重要的。通过S1井实例分析,论述了在膏盐岩地层中钻进时,防卡、防漏是录井人员监测和预报的重点。  相似文献   
34.
陶金勇 《煤炭技术》2003,22(1):25-27
针对朱仙庄矿 84 15工作面切眼特殊的地质条件 ,介绍了高强锚杆 (索 )支护技术成功应用于特厚极软煤层的经验 ,并对巷道支护成本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5.
介绍液态软起动技术在济钢 15000 m3/h制氧机配套的 6000 kW同步电动机上的应用情况,阐述了系统的原理、特点、仿真计算及实际应用后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36.
文章在对软输出维特比算法(SOVA)进行推导的基础上,分析了软信息的提取过程。同时从硬件实现的角度考虑,提出了一种基于滑动窗1:3结构的SOVA算法实现方案,该算法大大降低了算法实现复杂度和译码延迟,同时通过调整滑窗参数,可以取得与非滑窗SOVA算法几乎相同的性能。  相似文献   
37.
杨晓江  丁广友 《河南冶金》2003,11(5):13-14,21
对唐钢薄板坯连铸机生产的SS400钢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分析,认为薄板坯连铸机生产的SS400钢,在采取了精炼站在线定氧,将钢水全氧控制在25×10~(-6)左右,同时连铸采取保护浇注和轻压下等技术后,能够确保薄板坯连铸SS400钢的顺利浇注,轧制的板带材表面质量良好,机械性能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38.
用正电子湮没方法研究了新型超微晶软磁合金的微观结构缺陷,样品选用的是在不同温度下退火的Fe81P12C3Cu1Mo0.5Si2.5合金,结果表明,合金的微观结构构陷大小,密度随退火温度有规律地变化,这种现象可能与非晶的晶化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39.
Fujihiko Sakao 《Sadhana》1993,18(3-4):369-385
The sound generated aerodynamically by a pillow-like body simulating an obstacle in the human airway is observed through a soft wall from outside the duct. It is intended to provide a physical basis for an attempted medical diagnostic technique for detecting an obstacle by observing the sound during breathing. So far at least two kinds of sound have been identified: One is sound of the half-jet flow formed downstream of the obstacle, and the other is sound due to unsteady motion of the separation point on the curved surface of the obstacle. For simulating the flow condition downstream of the vocal cords during inhalation, cases with an obstacle at various positions relative to a jet flow are also examined. In this case, the sound due to the downstream obstacle exhibits a complicated dependence on the geometry and flow parameters. Nevertheless, increase in the sound, or more correctly, deformation in the sound power spectrum, due to the presence of an obstacle is detectable from outside, opening up possibilities of its use as a diagnostic aid. Dedicated to the late Professor Itiro Tani on the occasion of 5ACFM, Taejon, Korea  相似文献   
40.
An attempt is made to elucidate the electrochemical aspects of the electroosmotic dewatering (EOD) of clays as reported in some recent work, especially that on interrupted DC power electroosmotic dewatering published by Rabie, Mujumdar and Weber (2). These authors showed that the dewatering by EOD stops after the DC power has been on for several minutes or hours; on interruption of their power and on short-circuiting of the electrodes, conditions can be created again for some further dewatering by DC power EOD. This discovery, of Rabie et al. is interpreted as a fuel cell effect and it is shown that it affords clues to several other electrochemical strategies for the possible enhancement of the efficiency of the EOD by DC power.

Further, the open circuit potentials observed by Rabie et al. (2) on the interruption of DC power are given an electrochemical interpretation which leads to quantitative estimates in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