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1篇
  免费   786篇
  国内免费   470篇
电工技术   822篇
综合类   635篇
化学工业   724篇
金属工艺   375篇
机械仪表   530篇
建筑科学   568篇
矿业工程   375篇
能源动力   388篇
轻工业   164篇
水利工程   251篇
石油天然气   203篇
武器工业   79篇
无线电   7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777篇
冶金工业   202篇
原子能技术   277篇
自动化技术   74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81篇
  2017年   218篇
  2016年   261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398篇
  2013年   469篇
  2012年   466篇
  2011年   490篇
  2010年   371篇
  2009年   359篇
  2008年   402篇
  2007年   478篇
  2006年   373篇
  2005年   339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256篇
  2002年   224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In this work, one step process of synthesi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Agnp) embedded in insitu formed calcium alginate (CA) beads is stated. CA, formed from the reaction between sodium alginate and calcium hydroxide, acts as reducing and stabilizing agent as well as support for nanoparticles. The reaction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and stabilization of Agnp is proposed where the vicinal dihydroxy groups of alginate are assumed to act as the reducing agent for Ag+ to A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x‐ray diffraction (XRD), UV‐vis spectroscopy,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ESEM), and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A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Agnp. The formation of spherical nanoparticles with average size range of 4‐5 nm was confirmed by TEM.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is nano silver‐calcium alginate (Agnp‐CA) composite was evaluated in the reduction of p‐nitrophenol. Concentrations of sodium alginate, calcium hydroxide, and AgNO3 are found to be the parameters that critically affect the synthesis of Agnp. The efficacy of the catalyst is expressed on the basis of suitable reaction parameters. Both pseudo‐homogeneous and heterogeneous kinetic models are proposed for the reaction to find the best model and the Eley‐Riedel model is found to fit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novelty of this work is that the tandem process of CA bead formation, Agnp formation, and Agnp entrapment in CA have been transformed into a single‐step process. Moreover, elaborations of each step of the ionic mechanisms of Agnp formation and p‐NP reduction with Agnp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heterogeneous kinetic model for the reaction a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here.  相似文献   
102.
长期以来,栅极老化一直是SiC MOSFET器件可靠性研究的关键,而偏置温度不稳定性则是栅极老化的重要现象。由于栅极老化的偏置温度不稳定性存在应力撤出后的恢复现象,如能在可靠性实验中快速、准确地监测SiC MOSFET器件的栅极老化变化量,对可靠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文中提出一种新的栅极老化监测方法。该方法以体效应下的阈值电压VTH(body)为基础,建立理论模型来描述VTH(body)和栅极老化之间的关系。提出在栅极电压开关过程中从体二极管电压–栅极电压曲线中得到VTH(body)的方法,并详细研究实验参数对VTH(body)的影响。此外,通过高温栅偏实验对VTH(body)的实用价值进行验证,并与栅极老化参数阈值电压VTH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证明,提出的新型栅极老化监测方法可以实现栅极老化的快速、准确及非恒温环境监测。  相似文献   
103.
Processing map for hot working of as extruded AZ31B magnesium allo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AZ31B magnesium alloy as extruded under hot compression conditions was characterized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200 - 400 ℃ and strain rate range of 0. 001 - 1 s^-1. The processing maps were obtained at different strai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p exhibits flow instabilities as two domains. The domain at beyond 300 ℃ and strain rate of 1 s^-1 appears with a peak efficiency of power dissipation about 56% occurring. This domain is expected to happen in a hot process, such as hot rolling, hot extrusion and hot forging. There is high efficiency of power dissipation at temperature beyond 350 ℃ and strain rate 0. 001 s^-1. Such domains suggest the occurrence of superplastic deformation.  相似文献   
104.
本文在分析具有密集性质的直角台阶轧齐问题中,提出里台阶轧齐曲线相对独立,外台阶轧齐曲线受里台阶影响,并形成某种叠加的基本设想。逐个分析了密集台阶存在的四种状态,推导出各种状态下每个台阶的轧齐曲线方程,并给出了各种状态的判别式及各方程的区间。文章最后以简图方式汇总了各种状态,并用例题归纳了计算步骤。  相似文献   
105.
长轴类零件开式挤压失稳包括弹性失稳和塑性失稳。将压杆失稳原理应用于开式挤压,得到了开式挤压弹性失稳的临界长径比及临界挤压应力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开式挤压工艺弹性稳定性校核模型,提出了提高抵抗弹性失稳能力的措施,如降低挤压应力、采用夹持器支承等方法。分析塑性失稳的原因,是零件的传力段的应力达到材料的屈服应力,而在入模口处出现局部镦粗。用上限法计算了圆截面件开式挤压应力,并绘制成可方便查阅的线图。提出了挤压变形程度、凹模半锥角、润滑状态及摩擦因子等是影响塑性失稳成形极限的主要因素,并结合计算线图给出了各影响因素的合理范围。以汽车传动花键轴开式挤压为例,应用失稳理论对挤压工艺参数的合理制定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06.
0.618法在一步成形模拟方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地选择冲压件的毛坯外形 ,可以提高板料的成形性 ,同时也可以提高材料利用率。本文着重研究了一步成形模拟方法中松弛因子对收敛的稳定性和收敛效率的影响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 0 618法的松弛因子优化算法 ,并且设计编制了计算程序。通过球冠、L形件、行李箱盖外板、T形件 4个算例 ,与一系列未经优化的固定松弛因子结果进行了比较 ,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7.
针对含噪情形下机器人视觉图像信号重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变步长自适应分块压缩感知重构算法.首先,对含噪图像信号进行离散小波变换,从而达到很好的去相关性;其次,对变换后的图像信号进行分块,对每个图像子块信号进行测量;接着,对每个子块测量信号进行变步长自适应匹配追踪重构计算,得到每一图像子块的重构值,并将其整合得到整幅图像的重构值;最后,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重构算法,本文方法针对含噪图像具有更高的重构质量.  相似文献   
108.
朱向军  陈璟  梁久祯 《软件学报》2015,26(S1):58-69
首先针对个人航位推算系统中计步算法的阈值设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状态机的阈值自学习算法.通过该算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10s)获得自适应阈值,提高计步算法的准确性.然后在利用该阈值进行计步的同时,对连续步态进行分割,并以分割结果作为动态窗口进行主成分分析,可以获取目标运动的方向.此外,通过利用运动步态模型中加速度变化的规律可以有效解决180°模糊问题.实验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固定窗口的 PCA 分析方法,基于动态窗口的 PCA 在数据处理量降低61.2%的情况下,其准确度提高了11.1%.  相似文献   
109.
研究竞争环境下截流设施选址与带时间窗的多中心车辆路径问题。首先,在考虑设施覆盖范围衰退的情况下,利用阶梯型效用函数和偏离距离描述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并确定截流设施的需求量;然后,采用基于聚集度的启发式算法对门店进行分类,借助双层规划法,建立门店选址与车辆路径安排的多目标整数规划模型;最后,采用改进的蚁群算法进行求解。通过分析对比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0.
连续不规则台阶环境四足机器人步态规划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四足机器人在无崎岖地形先验知识情况下的自主爬行,提出了一种四足机器人运动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间歇爬行步态作为主步态,将爬行运动分解为若干任务分别进行控制:基于NESM(normalized energy stability margin)判据计算内外倾的稳定裕度并根据其比值进行质心位置调整;使用坐标映射的方式调整足端坐标进行地面坡度适应;通过调整各腿长度控制机器人的高度;利用姿态传感器信息进行姿态恢复.仿真和实验表明,机器人仅依赖内部传感器即实现了在崎岖地形稳定行走,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