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04篇
  免费   946篇
  国内免费   336篇
电工技术   482篇
技术理论   11篇
综合类   1635篇
化学工业   201篇
金属工艺   16篇
机械仪表   64篇
建筑科学   8717篇
矿业工程   175篇
能源动力   156篇
轻工业   32篇
水利工程   805篇
石油天然气   30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168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5篇
冶金工业   131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577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333篇
  2021年   430篇
  2020年   411篇
  2019年   400篇
  2018年   244篇
  2017年   420篇
  2016年   393篇
  2015年   367篇
  2014年   955篇
  2013年   945篇
  2012年   786篇
  2011年   959篇
  2010年   903篇
  2009年   783篇
  2008年   801篇
  2007年   760篇
  2006年   748篇
  2005年   583篇
  2004年   438篇
  2003年   350篇
  2002年   321篇
  2001年   306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张天洁  侯英裕 《风景园林》2021,28(12):107-111
在世界范围兴起的废弃铁路景观更新热潮中,部分国家政府已认识到空间改造背后还需要协调不同群体的利益,以增进更新过程与结果的包容性。实现该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协作式规划。据第三方组织属性,将协作模式划分为专家引导型、机构引导型和政府引导型3种,结合案例研究,剖析其协作机制及如何在协作中促进包容性。研究发现:1)专家引导型协作模式适用于用地类型多样的市中心地区,易产生空间的多样性;2)机构引导型适用于闲置用地较多的近郊地区,能够为沿线未来发展预留空间;3)政府引导型适用于规划较成熟且建设已成体系的片区,有利于政府管控,使政府能够进行跨片区协作。期望研究结果能为中国废弃铁路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2.
在重庆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背景下,针对山地公园雨洪管理景观系统构建,缺乏以水文–成本综合绩效为导向的设计策略研究。以主城区典型的山坡、山顶地貌的6例公园绿地为对象,提供低、中、高3种设计强度的雨洪管理景观系统策略,对案例的水文效能、全生命周期成本、水文-成本综合绩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以水文–成本综合绩效最优为依据,案例一般可采用低强度策略;当设计需满足公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0%~85%,案例宜采用中强度策略;对于个别缓坡地形案例,成本充足时,可考虑极端降雨事件(如10 a或30 a重现期)的管控,采用高强度策略。为重庆及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条件下,探索山坡、山顶地貌城市公园的雨洪管理景观系统的设计方法,提供了韧性策略思路。  相似文献   
983.
黄姝姝  汪辉 《园林》2021,(1):81-87
访客的网络评论具有内容丰富、客观真实等特点。剖析网络评论,能为综合公园的网络形象提升以及未来规划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文章以南京市玄武湖公园为例,采集去哪儿网的相关评论数据,结合ROST CM6等软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分析访客评论内容。结果显示,访客对公园的整体评价较高,对公园中的自然景观关注度最高,对公园内的服务收费措施不太满意。公园在以后的建设管理中,应采取改善公园的管理服务,打造独特自然景观等措施,以此进一步提高公园的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984.
构建山地丘陵城市排水管网模型时,山岭大面积的雨水汇水区成为研究者必须考虑的问题。针对山岭汇水特点和非线性水库汇流模型的缺陷,提出基于等流时线的山岭汇水区划分方法,将山岭雨水通过虚拟节点和管段排入管网系统。以Z市某辖区排水管网的InfoWorks ICM模拟过程为例,研究了基于等流时线的汇水区划分方法和常规泰森多边形汇水区划分方法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基于等流时线的山岭汇水区划分方法时,模拟结果与山岭地区雨水汇流过程更为吻合,对该类区域排水管网的排水能力评估和内涝模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85.
沈中健  曾坚  任兰红 《中国园林》2021,37(3):100-105
基于2002、2007、2012、2017年4期Landsat遥感影像,应用景观生态学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厦门景观格局对热环境的影响作用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02—2017年,厦门市相对地表温度(Relativ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RLST)呈上升趋势,城区的热岛效应逐步凸显;RLST较高的区域多为耕地、建设用地,RLST较低的区域多为绿地、水体;在类型层面,绿地的景观类型比例、最大斑块指数、聚集度指数、平均斑块面积、形状指数与相对地表温度呈负相关,斑块密度、边缘密度与RLST呈正相关。耕地、建设用地的景观指数与RLST均呈正相关;在景观层面,景观分割指数、形状指数、斑块密度、边缘密度、香浓均匀度指数与RLST呈正相关;景观优势度大、聚集度高的景观类型,如耕地、绿地、建设用地对RLST影响显著。随着城区的扩张与耕地的减少,建设用地景观格局对RLST的影响逐渐加强,而耕地景观格局对RLST的影响不断减弱;景观层面的景观格局对RLST的影响作用与不同景观类型总体的结构组分及空间构型有关。随着景观结构趋于复杂,景观层面的景观格局对RLST的影响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986.
随着中国城镇化转型与城市更新的开展,服务城市大众美学认知与文化精神的城市风貌与景观塑造成为当前的迫切需求。以上海典型街景为例,结合问卷调查、深度学习与贝叶斯统计方法,构建具大范围评估应用潜力的公众审美感知模型,进行公众景观偏好研究。发现公众对于街景的不同场景审美感知差异较大;景观美学感知概念模型中关键景观要素为土地、建筑、树、墙;想象度、自然度、对比度和审美干扰度是影响公众对景观美学认知的重要指标。研究结果可进一步推广到大规模公众景观认知快速评估,为城市设计提供本土公众偏好美学理论的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987.
王阳  李知然  洪晓苇 《中国园林》2021,37(1):99-104
家庭分配花园是由政府分配、家庭租赁来进行农作、园艺活动的独立小块城市绿地。德国家庭分配花园建设成熟,日常可用于耕种休闲、家庭聚会等,是当前城市中农产品、景观花卉等个性化种植的主要场所,是缓解城市居住分异的家庭纽带,具有阻止城市建设用地无序蔓延、确保城市绿地完整连续的规划作用。借鉴德国经验,建议中国应重视城市绿地服务于生产、生活、生态的复合型功能,在城市绿地系统中设置可用于家庭种植的绿地类型;以此关注城市家庭除居住以外的自存空间需求,探寻城市绿地家庭使用与公共使用的平衡;明确部分城市绿地的使用主体,增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效。  相似文献   
988.
唐斌  阳建强 《中国园林》2021,37(1):105-109
在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背景下,梳理、总结了英国城市公园政策的起源、阶段特征,并结合中国国情和英国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将城市公园制度建设及合作伙伴关系列入国家政策议程、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地方领导、落实中央决策、实施决策监督和建立广泛合作伙伴关系的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城市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89.
城市街道作为城市最重要的活动空间,对其进行合 理的规划和改造有利于改善城市热环境。揭示街道可视因子对 街道峡谷微气候和热舒适度的作用机制,可以作为城市规划设 计的理论基础。选取杭州市典型街道峡谷为研究对象,通过 实测和数据分析发现,在夏季午后,不同街道峡谷内微气候和 热舒适度存在明显差异:各街道峡谷之间空气温度、平均辐 射温度和生理等效温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分别达到了2.9、 25.3和15.3℃;N-S朝向的街道热环境优于E-W朝向的街 道,但街道的开敞程度和植物遮阴会抵消街道朝向的影响。研 究也发现,在午后,街道可视因子会对街道峡谷热环境产生不 同程度的影响,天空可视因子越高,街道峡谷空间越开敞,街 道热环境和热舒适度越差;建筑可视因子与城市街道峡谷微气 候和热舒适度相关性不大;而树木可视因子则对街道峡谷热环 境具有重要影响,树木可视因子越高,街道树木的遮阴程度越 高,街道内热环境和热舒适度越佳,这种现象在E-W朝向的 街道峡谷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90.
文章通过统计国内外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火灾案例和某省会城市消防队的出警时间,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的火灾危害、火灾原因及微型消防站的作用.调研了国内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微型消防站的建设情况,总结了城市轨道交通微型消防站建设维护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微型消防站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