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788篇 |
免费 | 14485篇 |
国内免费 | 634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9082篇 |
技术理论 | 3篇 |
综合类 | 10585篇 |
化学工业 | 8847篇 |
金属工艺 | 8052篇 |
机械仪表 | 10280篇 |
建筑科学 | 7082篇 |
矿业工程 | 5709篇 |
能源动力 | 5995篇 |
轻工业 | 1495篇 |
水利工程 | 4120篇 |
石油天然气 | 5544篇 |
武器工业 | 3281篇 |
无线电 | 833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8787篇 |
冶金工业 | 2924篇 |
原子能技术 | 1617篇 |
自动化技术 | 1487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8篇 |
2024年 | 1801篇 |
2023年 | 1907篇 |
2022年 | 3101篇 |
2021年 | 3334篇 |
2020年 | 3584篇 |
2019年 | 2799篇 |
2018年 | 2742篇 |
2017年 | 3481篇 |
2016年 | 4202篇 |
2015年 | 4484篇 |
2014年 | 6542篇 |
2013年 | 6349篇 |
2012年 | 7911篇 |
2011年 | 8379篇 |
2010年 | 6084篇 |
2009年 | 6023篇 |
2008年 | 5688篇 |
2007年 | 6988篇 |
2006年 | 5969篇 |
2005年 | 4845篇 |
2004年 | 4047篇 |
2003年 | 3151篇 |
2002年 | 2539篇 |
2001年 | 2101篇 |
2000年 | 1659篇 |
1999年 | 1370篇 |
1998年 | 1067篇 |
1997年 | 854篇 |
1996年 | 779篇 |
1995年 | 622篇 |
1994年 | 516篇 |
1993年 | 347篇 |
1992年 | 280篇 |
1991年 | 229篇 |
1990年 | 181篇 |
1989年 | 153篇 |
1988年 | 104篇 |
1987年 | 50篇 |
1986年 | 65篇 |
1985年 | 35篇 |
1984年 | 36篇 |
1983年 | 28篇 |
1982年 | 25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23篇 |
1979年 | 23篇 |
1977年 | 6篇 |
1959年 | 21篇 |
1951年 | 2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云服务器可以为用户提供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服务,并极大地降低用户成本,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将自己的数据存储在云服务器.然而,关于云存储中的安全问题不时得到披露,影响到用户对云存储的信任,因此必须足够重视云存储及云服务中的安全问题.例如未经身份验证的用户不可以访问云服务器,云服务器不按用户的要求删除数据应该能被发现并惩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云数据删除验证协议.首先,用户通过调用智能合约向云服务器证明自己的身份,并且创建数据删除的请求交易,然后云服务器删除数据并生成一条嵌有删除证据的区块链(证据链).无论云服务器是否恶意,用户都可以验证数据删除结果.安全性分析表明:提出的协议可以在没有第三方可信机构的情况下完成数据的公开验证,同时可以抵抗窃听攻击、假冒攻击等. 相似文献
92.
93.
综述了近年来钎焊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数值模拟技术向系统化、精细化和精确化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预测. 得出了以下结论:1)采用有限容积法和分子动力学法对钎料熔滴的润湿铺展行为进行模拟,有助于研究多物理场耦合条件下钎焊工艺参数对钎料熔滴在基体表面的润湿、铺展和填缝的影响;2)有限元法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钎焊接头应力场和残余应力分布、钎焊过程的温度场,以及对接头力学性能进行评估,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简化本构模型、引入材料性能参数、考虑界面传质和反应产物的影响等方面仍然是未来研究的难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94.
95.
96.
97.
利用KKSO多相场模型,对亚共晶模型合金的层-棒转变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共晶形态的层-棒转变不是突变而是在一定成分范围内渐变的.在各向同性界面能条件下,当次要相体积分数远小于1/π时,共晶形态将发生层-棒转变,该相以棒状形式存在;当次要相体积分数在1/π附近时,层片共晶不完全向棒状共晶转变,且随着次要相体积分数的增大,转变时刻推迟;当次要相的体积分数远大于1/π时,层片状共晶不再向棒状共晶转变.共晶形态的层-棒转变趋势与初始层片间距有关,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定性一致. 相似文献
98.
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进程中,计算机安全防护和数据机密性保护一直是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焦点.主流的内存安全机制通过提供硬件辅助的机密性与完整性验证,确保选定的代码在运行时的内存可信,达到数据保护、防止泄漏和遭篡改的目的.新型持久性内存可像DRAM一样放置在内存总线上,通过处理器load和store指令进行访问,此外,持久性内存能够提供大容量和数据持久性支持,具有高带宽和低延迟的数据访问特性.然而,由于介质特性上的差异,面向DRAM的内存安全机制无法在持久性内存上高效运行,甚至存在可用性问题.因此,构建基于持久性内存的安全内存存储系统将为大数据的安全高效存储带来新的机遇.首先,针对持久性内存的写特性,分析了将面向传统易失内存的安全防护措施应用于持久性内存会引起额外开销的原因,并介绍相关降低开销的研究工作.其次,针对持久性内存的非易失性,分析了为保障持久性内存在其生命周期内的安全性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介绍了数据及其安全元数据的一致性管理相关研究工作.最后,总结了构建面向持久性内存的安全存储系统面临的挑战,对相关工作进行综合比较,并提出下一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9.
国家卫计委要求医疗机构使用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编码,然而由于临床疾病描述存在大量的常用词,导致电子病历中录入的诊断名称与ICD编码直接映射匹配率低.基于区域健康平台上的真实诊断数据,构建了融合常用语的疾病术语图谱.具体来说,在基于疾病构成成分的规则算法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数据增强的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 from transformers)上下位关系识别算法,将5万多个诊断常用语和ICD10(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0th revision,Chinese version)中的疾病进行同义关系和上下位关系识别,进一步融合了ICD11(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1th revision,Chinese version)的层次结构,此外,还提出了基于疾病-科室关联图谱的任务分配方法以进行人工校验,最终94 478个疾病实体形成了包含1 460条同义关系、46 508条上下位关系的大规模疾病术语图谱.评估实验表明,基于疾病术语图谱,对临床诊断数据的覆盖率比基于ICD10的直接映射编码的覆盖率提升了75.31%,另外,利用疾病术语图谱自动进行编码疾病相比于医生人工编码会缩短约59.75%的编码时间,且正确率达到85%.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