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981篇
  免费   3995篇
  国内免费   3125篇
电工技术   1616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4869篇
化学工业   24303篇
金属工艺   4277篇
机械仪表   3816篇
建筑科学   4923篇
矿业工程   4247篇
能源动力   851篇
轻工业   6688篇
水利工程   1345篇
石油天然气   4902篇
武器工业   953篇
无线电   3399篇
一般工业技术   8761篇
冶金工业   3486篇
原子能技术   1098篇
自动化技术   3565篇
  2024年   499篇
  2023年   1679篇
  2022年   1906篇
  2021年   2026篇
  2020年   1706篇
  2019年   1782篇
  2018年   956篇
  2017年   1398篇
  2016年   1560篇
  2015年   1908篇
  2014年   3953篇
  2013年   3344篇
  2012年   4040篇
  2011年   4311篇
  2010年   3450篇
  2009年   4093篇
  2008年   5058篇
  2007年   4203篇
  2006年   3928篇
  2005年   4244篇
  2004年   3895篇
  2003年   3864篇
  2002年   3362篇
  2001年   2824篇
  2000年   2065篇
  1999年   1551篇
  1998年   1375篇
  1997年   1221篇
  1996年   1268篇
  1995年   1332篇
  1994年   902篇
  1993年   703篇
  1992年   630篇
  1991年   582篇
  1990年   638篇
  1989年   508篇
  1988年   76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3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6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41.
《上海化工》2015,(3):40-41
<正>原料天然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其他杂质气体,在原料天然气进行管道运输前,上述气体必须去除。一种廉价的、由沥青衍生而来的新型多孔材料,可以有效地将二氧化碳等气体从天然气中分离,高压状态下,该氮掺杂固体可以吸收自身质量100%以上的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42.
43.
44.
轮轨高频动力分析模型目前多沿用了传统的赫兹接触模型,其在高速轮轨系统上的适用性尚未得到验证。针对赫兹接触工况,建立基于多体动力学的车轮-轨道耦合动力学和车辆动力学模型,其中轮轨法向接触由赫兹弹簧表征,作为对比也建立基于显式有限元的三维高速轮轨瞬态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采用可考虑三维接触几何的"面-面"接触算法精确求解轮轨接触。对比150~500km/h速度范围内典型钢轨短波波磨(波长20~140mm、波深0.01~0.20mm)激励下的高频轮轨力结果,发现三种模型预测的幅值存在显著差异,但未发生轮轨脱离时(波磨尚浅),三种模型预测的幅值均与波深线性正相关。具体而言,相较于瞬态滚动接触模型,车轮-轨道耦合动力学和车辆动力学模型预测的垂向轮轨力更大,其特征幅值的最大差值分别为静轮重的39.2%和88.4%,三种模型预测波长30mm波磨的临界波深(恰好发生轮轨脱离)相应地高于0.2mm、0.14mm和0.05mm。开展高速、高频轮轨动力分析时,传统的赫兹接触弹簧会带来不可忽略的计算误差。  相似文献   
45.
46.
霄云煤矿在1307工作面采取坑透技术探测出了工作面的地质异常体,便于提前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措施,尽量减少工作面内部构造对生产的不利影响,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47.
48.
49.
孙凯萍 《机电信息》2020,(12):130-131,133
密相输送作为气力输送方式中的一种,因其具有耗气量低、混合比高、输送能力大、磨损小、物料不易破碎等优点,目前已在粉粒体输送中得到广泛应用。现结合国内某聚酰胺项目(PA),简要分析了密相输送的应用以及配管过程中的若干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50.
通过分析封线体结构及使用要求,结合硅橡胶成型性能,对零件结构和模具结构进行了改进和优化,采取减小零件葫芦椭圆状部位直径,增大变形空间,改善型芯的对接方式和将型芯直角部位过渡圆滑,解决了封线体拉裂及孔口飞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