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45篇
化学工业   4篇
建筑科学   48篇
矿业工程   3篇
轻工业   11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3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枇杷与古诗     
“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初夏时节,我国江南一带那熟透的枇杷果实缀满枝头,黄似桔,亮如金,圆润清香。惹人眼目,撩人品尝。  相似文献   
92.
意象是诗歌“艺境”的核心,是诗歌灵魂的载体。中国古典诗词含蓄隽永,意象丰富,意境深远。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准确传达原作内容,再现原作的艺术魅力,意象的处理显得尤为关键,本文以《枫桥夜泊》的英译为例,分析中国古典诗词英译过程中意象的处理以及意境的再现和传达。  相似文献   
93.
古诗在孩子的心目中一向以枯燥、呆板的面貌出现,学生难以理解诗句所包含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吸引学生融入诗的意境中,体会古诗带来的无穷魅力。以三趣为教学出发点,并使之引入古诗的教学环节中,经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改变了古诗教学的尴尬局面,挖掘出了古诗教学的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94.
<古诗评选>是王夫之重要的诗学著作,选诗评诗,极具特色.在选诗方面,不仅诗人数量和诗歌数量众多,而且呈现出极不平衡的状态,同时还收录了八位女诗人的诗作.<古诗评选>所选诗歌主要来自汉代及魏晋南北朝,这些诗歌承载了王夫之独特的诗学理想,其审美立场主要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传统和艺术特性同儒家诗教观的结合.  相似文献   
95.
《Planning》2019,(25)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学习古诗,可以帮助小学生认识与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领悟深奥的语文魅力。在古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品味、理解其语言,领悟内容,体验情感,认同或挑剔其表达技巧,文章以《江畔独步寻花》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对古诗教学的看法。  相似文献   
96.
《Planning》2018,(7)
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古代人民精神文明活动的结晶,是人类劳动、生活、交往等的表现形式,凝聚了历代炎黄子孙的情感、观念和智慧。文章论述了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做到和应避免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7.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多媒体在教学中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手段,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从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破题入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渲染情感,以及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难点、领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几个方面,来说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古诗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最后详细叙述了利用网络拓展古诗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古诗。  相似文献   
98.
对生命的深沉咏叹是《古诗十九首》的魅力所在。这种忧叹人生短促的生命意识是在旧有价值被东汉末文人否定的过程中产生的。当东汉末文人将目光由功名、天下转到关注自身时,他们便产生了一种生命易逝的伤感悲观情绪。为了消释这种悲哀,东汉末文人在《古诗十九首》中作了种种探寻和选择,反映了他们对人生意义的积极追求与探索。  相似文献   
99.
《Planning》2013,(8)
古诗十九首》中涉及到众多动、植物意象,这些动、植物意象寄寓了作者更深层次的思考,本文拟对这些动、植物意象所蕴含的深层意蕴进行探究,以加深对《古诗十九首》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00.
《Planning》2020,(3)
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文章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以对比阅读为教学策略,提出:聚焦字词,在对比中发现诗歌语言的建构;深入解读,在对比中发展思维能力;品味意象,在对比中提高审美情趣;知人论世,在对比中提升文化修养。教师通过古诗对比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