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37篇 |
免费 | 142篇 |
国内免费 | 9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篇 |
综合类 | 127篇 |
化学工业 | 139篇 |
金属工艺 | 3篇 |
机械仪表 | 1篇 |
建筑科学 | 179篇 |
矿业工程 | 520篇 |
能源动力 | 18篇 |
轻工业 | 7篇 |
水利工程 | 100篇 |
石油天然气 | 916篇 |
无线电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2篇 |
冶金工业 | 28篇 |
原子能技术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85篇 |
2022年 | 96篇 |
2021年 | 107篇 |
2020年 | 75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62篇 |
2015年 | 82篇 |
2014年 | 125篇 |
2013年 | 108篇 |
2012年 | 94篇 |
2011年 | 119篇 |
2010年 | 82篇 |
2009年 | 89篇 |
2008年 | 93篇 |
2007年 | 84篇 |
2006年 | 87篇 |
2005年 | 80篇 |
2004年 | 69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57篇 |
2001年 | 51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威林斯頓盆地奥陶系白云岩储层同位素与成岩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林斯顿(Williston)盆地上奥陶统红河群灰岩由于不同期次的白云岩化作用,形成了4种不同产状类型的白云石:纹层状微晶白云石、生物钻孔充填白云石,基质白云石、马鞍状白云石,只有基质白云石因具晶间孔而成为储层。4种白云石的氧、碳、锶同位素组成均与晚奥陶世的海水同位素组成有较大区别。岩石学和地化研究表明,前2种白云石的白云岩化流体应来自晚奥陶世海水,但今天的同位素组成反映了后期的改造或重构;储层白云石形成的温度稍高,时间可能稍晚,白云岩化流体可能来源于志留纪海水、或寒武—早中奥陶世海水、或深部热液;马鞍状白云石的形成应与深部热液有关。白云岩化成层状发生可能与薄的富含有机质的Kukersite页岩有关。 相似文献
102.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层序格架中生储盖组合特征与勘探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里木盆地在早古生代属于不同类型克拉通盆地沉积,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升降是控制寒武系-奥陶系层序地层发育的主要因素。综合露头、岩心、测井以及地震资料,并结合井-震标定结果,在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识别出15个层序界面,将寒武系划分为6个层序、奥陶系划分为8个层序。根据层序地层发育特征,并考虑断层和不整合面在油气运聚成藏中的重要作用,将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层序格架中生储盖组合划分为连续型、间断型和复合型3大类8小类。现实的生储盖组合包括侧变式连续型和间断型,潜在的生储盖组合包括上生中储上盖连续型和复合型,值得探索的生储盖组合包括下生中储上盖连续型和封闭式连续型。 相似文献
103.
通过歧口凹陷区独特的盆地演化历史分析,初步探讨了歧口凹陷区潜山形成的地质背景及潜山油气成藏的关键地质条件,明确印支期古隆起的存在是歧口凹陷潜山发育的重要控制因素,古隆起区古生界强烈剥蚀,两翼断层逆冲与反转是潜山内幕储集层发育、油气输导系统形成的关键。受中生代古构造的影响,歧口凹陷潜山可分为断块古地貌、伸展断块两种主要潜山构造类型。结合潜山供烃特点、内幕结构特点判断,认为歧口凹陷区潜山勘探主攻方向应集中在两大领域,其一是印支期古隆起波及范围内的低位序潜山,重点探索古坡折带近东西向潜山构造;其二是歧口凹陷南缘广泛分布的中生界及上古生界内幕潜山,探索不整合控制的隐蔽潜山油气藏。 相似文献
104.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鹰山组碳酸盐岩是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位,但由于鹰山组顶部存在一个区域性的不整合面导致不同区块出露地层层位差异较大,给认识储集层的分布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根据生物化石、岩性组合特征、测井及地震资料,对鹰山组小层的发育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建立了鹰山组小层划分对比格架。将鹰山组自上而下划分为鹰一段—鹰四段,进而将鹰一段细分为2个亚段、鹰二段细分为3个亚段,地层出露和分布具有区域分带性和良好的可对比性,储集层的发育层位和小层分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这一研究成果为研究盆地碳酸盐岩储集层的成因和分布奠定了可靠的地层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5.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顶面形成演化与储集层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奥陶系顶面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演化、反转入手,探讨构造演化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不同类型储集体发育的控制作用,研究碳酸盐岩储集层形成演化机理。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顶面为一重要的层序界面,其既代表了下部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与上部碎屑岩沉积建造之间的构造沉积转换,又代表了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漫长风化剥蚀造成的区域性地层沉积间断。该界面在地质历史时期经历了3次重大的构造格局演变,直接影响了奥陶系储集层的发育及后期保存。盆地东、西部奥陶系顶部岩性差异控制了发育的储集空间类型,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溶蚀孔洞储集体;而后期层序界面构造倒转则造成盆地东部地区岩溶孔洞型储集空间被充填,影响了有效储集层的空间展布范围。 相似文献
106.
塔北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一间房组碳酸盐岩岩心裂缝类型及期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北部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是重要的岩溶型储层,储集空间主要是溶蚀孔洞和多期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以6口典型钻井为代表,在岩心尺度上研究了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一间房组裂缝发育特征、成因类型和发育期次,总结了裂缝对储层的影响。哈拉哈塘地区一间房组岩心裂缝主要可分为近直立缝、斜交缝、水平缝、网状缝和不定向缝5种类型,其中近直立缝和斜交缝为构造缝,水平缝和不定向缝为成岩缝,网状缝为叠合成因缝。这些裂缝主要发育于中加里东期、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和中晚海西期4个构造作用期。其中,中加里东期发育的不定向缝全部被亮晶方解石全充填,其他时期发育的裂缝大多为未完全充填的有效缝。裂缝的发育不但增加了碳酸盐岩有效储集空间,连通了孤立孔洞,而且裂缝作为流体运移通道,还影响了储层的后期改造作用。各类裂缝构成的网状裂缝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哈拉哈塘地区一间房组储层段储渗性能。 相似文献
107.
108.
华北地区寒武系第三统鲕粒滩的展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北板块内寒武系第三统普遍发育鲕粒灰岩,其展布特征和迁移规律值得进一步研究。在大量野外地质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地震、钻井等资料的解释以及前人对中国北方古地理的研究,根据其沉积特征并结合“优势相+特殊相”编图研究方法,认为华北板块内部围绕着鄂尔多斯古陆核,向华北板块周缘延伸,依次发育潮坪相、局限台地相以及开阔台地相等3种沉积单元,鲕粒在华北台地上大范围出现主要受到古地貌、水下隆起和海平面变化等外部条件的制约,而沉积相带的展布则控制着鲕粒滩的分布范围以及迁移的方向。高能的鲕粒滩主要分布于开阔台地相中,其次为潮坪相;而局限台地相内发育的多为反映低能环境的放射状鲕粒。高能鲕粒滩受到沉积相带控制,大多分布于开阔台地中靠近局限台地的一侧和潮坪边缘地区,并随着相区沿海侵的方向往内陆推进而不断迁移。 相似文献
109.
110.
塔东地区英东2井寒武系-奥陶系储层流体地球化学示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分析了英东2井中、上寒武统和中、下奥陶统围岩及裂缝中充填物的碳、氧、锶同位素、稀土元素及流体包裹体等地球化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示踪流体的形成期次、来源,划分流体充注的时序关系,探讨流体对储层改造的影响,进而对油气动态保存条件进行探索性评价。流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中、上寒武统和中、下奥陶统存在3期外来壳源富锶流体,其中第一期流体的87Sr/86Sr比值为0.710 8,第二期流体的87Sr/86Sr比值介于0.709 8~0.710 0,最晚一期为来自地壳深部的热液流体,其87Sr/86Sr比值为0.713 8。3期流体对储层的储集性能均起到了破坏性作用,但晚期热液流体在对储层改造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建设性作用。最早一期流体充注时,中、上寒武统储层具有相对较好的油气保存条件;随后两期流体充注时,中、上寒武统储层不再具有保存油气的能力。流体地球化学示踪为动态了解英东构造带乃至整个塔东地区深部流体活动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