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4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90篇
电工技术   38篇
综合类   28篇
化学工业   98篇
金属工艺   418篇
机械仪表   73篇
建筑科学   11篇
矿业工程   21篇
能源动力   20篇
轻工业   11篇
石油天然气   70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0篇
冶金工业   128篇
原子能技术   22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激光熔覆技术在基体1Crl5Ni4Mo3N表面制备高强度不锈钢熔覆层,并利用扫描电镜、析氢试验、电化学分析仪对基体与熔覆层的组织结构、析氢速率、电化学阻抗与腐蚀形貌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熔覆层抗腐蚀性较基体差。分别对基体与熔覆层的腐蚀机制进行探究,发现基体与熔覆层腐蚀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腐蚀形式为晶间腐蚀。通过此项实验,深入了解了对激光熔覆制备的高强度不锈钢熔覆层的腐蚀特性及腐蚀机制,为后期进行零部件修复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2.
33.
34.
利用双环动电位再活化法(DL-EP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研究了碳含量对430铁素体不锈钢耐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的再活化率不能评价430铁素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需要结合DL-EPR试验后材料表面形貌的电镜观察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对430铁素体不锈钢来说,碳含量越高,敏化时间越长,其晶间腐蚀倾向越大。  相似文献   
35.
田磊  刘海璋  杨军  王盼  杨晓龙  徐凯 《钢管》2016,(1):13-17
通过合理的坡口设计,采用MAG+SAW+TIG焊接工艺对N08825/L450QS复合板进行了板-板对接焊试验,并利用拉伸、导向弯曲、夏比冲击、金相和腐蚀试验研究了该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塑韧性能、组织特征及抗腐蚀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焊缝抗拉强度为615 MPa,-30℃下冲击功值高达117 J且导向弯曲无裂纹;覆层熔敷区组织为奥氏体,中心呈等轴状树枝晶,边缘为柱状树枝晶;焊缝晶间腐蚀平均速率为1.101 g/m~2,点蚀平均速率为0.684 mm/a,基层焊缝HIC试验未发现裂纹;各项性能均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6.
对7020 +7020和7020 +6082合金板材进行焊接,并对2种焊接接头进行检测。使用光学显微镜对2种焊接板材的熔合区、热影响区及基材进行组织分析;使用SEM对焊接板材进行微观形貌观测和微区成分分析;结合模拟软件对焊接板材进行温度场分析。结果表明:腐蚀现象从热影响区开始,而异材焊接时7020合金一侧温度较高,冷却速率慢,导致晶粒尺寸长大,元素产生偏聚,腐蚀更严重;晶界及亚晶界上析出MgZn2,与晶粒基体及周围贫化区形成腐蚀微电池,其电位最低优先被腐蚀,导致腐蚀在热影响区发生及扩展,使得7系焊接接头的热影响区对晶间腐蚀最敏感。  相似文献   
37.
本文介绍了两种超(超)临界锅炉用新型奥氏体不锈钢管材,即新日铁开发的XA704和住友开发的SUPER304H的性能特点及异同。由于两种钢的成分不同,XA704钢管在500~730℃温度范围内的许用应力均比SUPER304H高,且XA704钢的抗晶间腐蚀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38.
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室温拉伸、浸泡腐蚀、电化学极化等测试分析方法,研究了2A14铝合金轮毂内部不同区域上微观组织的差异及其对力学性能和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A14铝合金轮毂的芯部和1/4层的晶粒尺寸分别是113和54 μm,再结晶分数分别是16%和36%。1/4层的合金相和时效析出相的含量都大于芯部,其中两种时效析出相(θ’和Q相)的数量密度均为芯部的2倍左右。芯部具有较大的晶粒尺寸和较少的时效析出相,因此具有较低的力学性能。同时,芯部相对于1/4层具有较少的合金相和较大的晶界相间距,因而芯部的电化学腐蚀和晶间腐蚀倾向均低于1/4层。  相似文献   
39.
采用拉伸测试、加速腐蚀试验、扫描电镜(SEM)及透射电镜(TEM)观察,研究了120、140、160℃时效对固溶处理+冷轧Al-Cu-Li合金拉伸性能和晶间腐蚀(IGC)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时效过程中,合金强度和伸长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时效合金拉伸断口形貌上沿晶断裂与穿晶断裂二者并存,且随着时效时间延长,沿晶断裂比例逐渐增加;欠时效合金发生晶间腐蚀,而峰值时效及过时效合金转为孔蚀。上述变化与位错和析出特征的时效变化密切相关,且随着时效温度升高而加快。经(520℃, 1 h)固溶处理+60%压下量冷轧+(160℃, 12 h)时效处理,合金综合性能较优,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582 MPa、540 MPa和4.7%,且无IGC敏感性,最大腐蚀深度约55μm。  相似文献   
40.
本文研究了一种7XXX系铝合金厚板T6I76、T73和T6三种时效状态的硬度、室温拉伸和电导率,并采用晶间腐蚀、剥落腐蚀、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测试方法研究了其局部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T6I76试样的强度和硬度与T6试样的相当,但局部耐腐蚀性能明显增强,且优于T6试样和T73试样的。T6I76试样经过预时效、淬火和低温长时间时效处理后,晶内沉淀强化相(η′相)特征与T6试样相似,但强度更大;与T73试样相比,T6I76试样的η相中Cu含量更高、Zn含量更低、间距更大,且晶界附近无沉淀析出带宽度更窄,这能有效地阻断沿晶阳极溶解通道,得到更好的局部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