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8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65篇
电工技术   46篇
综合类   131篇
化学工业   88篇
金属工艺   62篇
机械仪表   98篇
建筑科学   112篇
矿业工程   52篇
能源动力   28篇
轻工业   50篇
水利工程   20篇
石油天然气   116篇
武器工业   16篇
无线电   10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2篇
冶金工业   33篇
原子能技术   29篇
自动化技术   4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李彦华 《建造师》2010,(6):44-45
介绍了CTCS-3级列控系统中列车追踪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多列车追踪运行仿真模型,并进行了算例的设计,算例中,在相同的线路及列车参数条件下,设定两车的追踪间隔,得出在不同追踪间隔条件下,前车对后车运行的影响大小,并最终确定两车的最小追踪间隔。  相似文献   
112.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地域与非城市地域之间、城市地域与其他城市地域之间的社会经济要素的作用方式和联系强度对区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据此可将区域边界界定的三要素归纳为城市职能强度、城市经济作用强度和城市流强度,在此基础上构建区域边界界定的三元集成理论模型,将区域边界的界定划分为对均质区域的都市区边界界定和对功能区域的区域空间范围界定两个步骤。通过对辽中城市群区域边界界定的实证研究可知,采用该模型进行区域边界的界定是合理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3.
创造性地突破了传统的钢化玻璃生产工艺,将玻璃生产的退火工艺和钢化工艺集成到一起,在理论上和机构上均实现了对玻璃升温-降温-升温复杂过程材料内部应变的分析,对玻璃钢化+退火集成工艺过程及应力的变化规律,炉体结构设计制造方法及相关机制、制造工艺、温度控制规律等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玻璃钢化+退火温度场模型。运用基于双变异因子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控制的方法,对窑炉温度的时变和大滞后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开发出一套完整的玻璃钢化+退火一体炉计算机控制系统,为玻璃生产提供了高质量和低成本成型制造理论基础及工程化设计与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4.
熔渣的粘度影响着冶金反应过程的效率。列举了各种预测模型,其中的理论模型及经验模型涉及到熔渣的复杂微观结构和含有较多的经验参数,半经验半理论的几何模型以实验数据为基础,根据理论模型加以修正,提高了预报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5.
IntroduedonThe need for ctyogenic coOling of magnehcresonance imaging (MRI), superconduchng quantUminterfernce devices (SQUIDs) and the associatedsuperconduchng devices has brought about a strOngdemand for high reliability and efficiency in coolers.SWg and GM coolers, which are very compact andreliable machines and have already commercial products,are widely used for such aPplications in the last decades.However, they have a tnoving pistOn at the cold end,which caused evidenily mechotal …  相似文献   
116.
张玥  周杰  何畅 《高压电器》2022,(8):127-134
支柱类设备是变电站中的一类重要设备,具有高度大、结构柔、重心高的结构特点,通常通过母线与其他设备连接构成回路。震害资料表明,这类设备的地震易损性极高,地震作用下设备根部断裂及移位是造成变电站停运甚至电力中断的重要原因。为保障特高压变电站的稳定运行,支柱类设备及其耦联体系的抗震研究是电力设备抗震的重要部分。文中首先根据某特高压复合支柱绝缘子的结构组成参数建立了可用于支柱类设备的单体变截面梁模型和耦联体系线性弹簧模型,然后通过足尺±800 kV复合支柱绝缘子单体及管母线耦联体系的振动台试验对模型进行验证,最后基于对理论模型的参数分析,给出了文中建议的特高压支柱类设备管母线耦联体系抗震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7.
Kozeny-Carman方程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被广泛用于粗粒土渗透系数的计算.为了提高其预估黏土渗透系数的准确度,首先建立等径球形颗粒理论模型,量化结合水占据总孔隙的份额,计算结果表明黏土颗粒间的孔隙几乎都被结合水占据,渗透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然后利用界限含水率与结合水含量的关系,得到了黏土液限含水率推求有效孔隙比的...  相似文献   
118.
自从巴黎索尔费里诺桥及伦敦千禧桥等一系列人行桥大幅横向振动事件发生后,人们开始认识到人行桥人致横向振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随后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开始启动,试图揭示人行桥人致横向振动的机理。尽管这20年间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目前关于人行桥横向大幅振动的机理仍未得到非常明确和权威的解释,人们对其背后的复杂机理的了解还十分有限。鉴于此,基于作者近10年的研究积累,该综述从案例、试验测试、理论发展等多角度,系统地介绍人行桥人致横向振动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就目前较具说服力的自激力模型(尤其是其中的倒摆模型)展开重点介绍,旨在帮助人们了解人行桥人致横向振动背后潜藏的复杂机理,也可为人行桥相关规范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9.
当下跨海集群工程建设过程中绝大部分均采用了沉管隧道的通过方式,如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工程等,随着陆续完成,运维期的长期沉降规律逐步成为研究重点。在对管节接头沉降计算中,多采用Winkler地基上的Euler梁模型,而忽略了柔性管节的剪切变形和地基土体的连续性,没有考虑管-土相互作用引起的沉管位移,与实际结果偏差较大。考虑沉管隧道运维期受到长期回淤清淤荷载的影响,基于柔性沉管隧道的受力变形特征,将沉管隧道管节等效为置于Vlasov双参数地基上的Timoshenko梁,考虑了地基土体的连续性,强化了土体的刚度,同时考虑了管节截面的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即将管节变形视为位错变形模式,并以此推导了其竖向变形计算公式,与Winkler地基上的Euler梁模型和Timoshenko梁模型进行比较,以验证所提出的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以甬江沉管隧道工程为例,分析在运维期回淤荷载影响下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竖向位移规律,将基于上述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提出的基于Vlasov双参数地基的Timoshenko梁模型更为合理,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更吻合。回淤荷载引起的管节接头沉降伴随时间呈指数型变化...  相似文献   
120.
气水相对渗透率是评价煤层气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关键参数之一,测量和估算煤层气储层的相对渗透率是推进煤层气产业化亟需解决的基础问题。通过梳理国内外气水相对渗透率的研究进展,重点从煤储层气水相对渗透率的试验方法、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3方面展开论述,主要取得了4项认识:(1)非稳态法在煤储层相对渗透率的测试中应用范围更广泛,但较少探究原位温度的影响;微流控试验在可视化和量化多相流体渗流行为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2)利用核磁共振成像、CT三维扫描试验等新兴技术手段对渗透率试验装置进行改进,可以实时捕获多相流体的驱替过程并使测试结果更为准确。但试验环境较难还原地层的原位条件,且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仍需要进一步提高。(3)尽管目前针对煤层气储层已建立了多种相对渗透率计算模型,但其之间仍存在不同的假设条件和适用范围,难以统一推广,且未考虑真实孔裂隙结构的几何形态。(4)数值模拟方法破除了物理试验中的样品尺寸限制,在结合煤层气现场开发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实现提高采收率过程中相对渗透率变化的动态刻画。最后指出,未来需要将气水相对渗透率的测试环境进一步拓展至原位储层温度条件,探究多类型混合气体与水相流动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