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30篇 |
免费 | 156篇 |
国内免费 | 8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7篇 |
综合类 | 169篇 |
化学工业 | 730篇 |
金属工艺 | 16篇 |
机械仪表 | 95篇 |
建筑科学 | 345篇 |
矿业工程 | 53篇 |
能源动力 | 16篇 |
轻工业 | 1195篇 |
水利工程 | 14篇 |
石油天然气 | 314篇 |
武器工业 | 43篇 |
无线电 | 35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60篇 |
冶金工业 | 39篇 |
原子能技术 | 48篇 |
自动化技术 | 6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篇 |
2023年 | 113篇 |
2022年 | 129篇 |
2021年 | 148篇 |
2020年 | 102篇 |
2019年 | 76篇 |
2018年 | 56篇 |
2017年 | 71篇 |
2016年 | 50篇 |
2015年 | 107篇 |
2014年 | 225篇 |
2013年 | 220篇 |
2012年 | 243篇 |
2011年 | 329篇 |
2010年 | 242篇 |
2009年 | 249篇 |
2008年 | 318篇 |
2007年 | 204篇 |
2006年 | 206篇 |
2005年 | 228篇 |
2004年 | 187篇 |
2003年 | 138篇 |
2002年 | 79篇 |
2001年 | 86篇 |
2000年 | 80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41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32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目的 总结1232例皮肤点刺试验的应用经验.方法 应用德国Allergopharma标准变应原液在前臂屈侧皮肤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同时应用0.1%组胺和生理盐水分别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试验,判断阴性或阳性结果及阳性强度.结果 在1232病例中,过敏原阳性率为81.33%;尘螨(屋尘螨+粉尘螨)阳性率(57.00%)明显高于其它过敏原,其次阳性率较高的有虾(18.34%).结论 尘螨是慢性过敏性皮肤病常见的首要过敏原;为提高皮肤点刺试验的准确性,要注意操作细节(用生理盐水擦拭清洁代替皮肤消毒;刺入皮肤的深度为恰好刺破真皮;注意动态观察:各种测试液不能混合;保证生理盐水不被尘螨污染).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 :探求ALA口服在皮肤及皮肤肿瘤中的代谢 ,寻求皮肤肿瘤光敏诊断最佳的ALA口服剂量及时间。方法 :口服不同剂量的ALA(2 0mg/kg、4 0mg/kg、6 0mg/kg、80mg/kg、10 0mg/kg) ,不同时间 (1小时、2小时、4小时、6小时、8小时、10小时、12小时、2 4小时、4 8小时 )以激光诱导荧光OMA检测系统测定肿瘤及左股部皮肤荧光 ,并经数据处理 ,寻求皮肤肿瘤与正常皮肤荧光相对值相差最大的合适的ALA口服剂量及诊断时间。结果 :脉宽 2 0或 30A皮肤肿瘤荧光值总和与组织荧光值总和之比除以正常皮肤荧光值与组织荧光值总和之比在口服ALA6 0mg/kg ,服ALA后 6 - 8小时时比值最大。结论 :从以上数据分析口服ALA作皮肤肿瘤OMA荧光光谱分析剂量以 6 0mg/kg ,服ALA后 6 - 8小时作荧光光谱分析较合适 ,计算相对值在峰值宽度 2 0 - 30A面积均可。 相似文献
35.
36.
37.
基于复合砂体构型样式的河流相储层细分对比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依据标志、旋回对比、分级控制、地震约束"的储层细分和对比方法,可以对含油储集层逐级细分为含油层系、油层组、砂层组和单油层等4个级次。由于河流相沉积储层缺少可依据的细分和对比标志层,从而导致了细分对比的不确定性。根据复合砂体构型分类体系将河流相砂体构型样式细分为4大类7亚类,实践证明该方法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38.
利用三维地震、钻井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对泰国呵叻盆地H区块二叠系-三叠系构造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研究表明,H区块主要经历了印支Ⅰ期强烈拉张裂陷、印支Ⅱ期回返拉张以及喜山期热沉降三个发育期;区块内存在四个明显的不整合面,目的层主要包括三叠系与二叠系、中三叠统与下三叠统不整合。自下而上可划分为石炭系、二叠系以及中下三叠统三个构造层。构造单元分为南部斜坡、北部断裂两个构造带,区内断裂发育,主要为张性断裂,走向主要有北西向、北西西向和北东向三组;构造样式以基底卷入型为主,在剖面上存在"倒梳状"、"Y"字型、反"Y"字型以及"X"型等多种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39.
南部断阶带为苏北盆地高邮凹陷边界构造带,由吴堡断阶带和真武断阶带两个部分组成,具有复杂的构造作用过程和构造样式。在南部断阶带几何学特征研究基础上,以应力-应变分析理论为指导,利用平衡剖面法反演所得的伸展率进行横向对比,明确高邮凹陷各时期的优势伸展方位,从而分析南部断阶带的构造作用及其对构造样式的控制。结果表明,高邮凹陷优势伸展方位经历了NW向(K2t2-E2d),NS向(E2s)和NW向(Ny-Qd)的变化过程,首次从定量角度深入认识了高邮凹陷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应力场方向。由于不同时期优势伸展方位与断阶带呈不同角度斜交,吴堡断阶带经历了纯伸展、右行走滑-伸展与纯伸展3期构造作用,形成了平面斜交式和剖面马尾状的简单断层组合样式;真武断阶带经历了左行走滑-伸展、右行走滑-伸展和左行走滑-伸展3期构造作用,形成了平面网格式与剖面复式马尾状的复杂断层组合样式。伸展速率与走滑速率研究表明,断阶带伸展与走滑作用主要发生在阜宁组、戴南组和三垛组,多期次的走滑-伸展作用是南部断阶带构造样式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