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07篇 |
免费 | 76篇 |
国内免费 | 5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11篇 |
综合类 | 67篇 |
化学工业 | 304篇 |
金属工艺 | 45篇 |
机械仪表 | 14篇 |
建筑科学 | 67篇 |
矿业工程 | 150篇 |
能源动力 | 41篇 |
轻工业 | 52篇 |
水利工程 | 21篇 |
石油天然气 | 339篇 |
无线电 | 1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8篇 |
冶金工业 | 115篇 |
原子能技术 | 14篇 |
自动化技术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43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62篇 |
2013年 | 47篇 |
2012年 | 66篇 |
2011年 | 78篇 |
2010年 | 51篇 |
2009年 | 65篇 |
2008年 | 67篇 |
2007年 | 62篇 |
2006年 | 50篇 |
2005年 | 73篇 |
2004年 | 53篇 |
2003年 | 41篇 |
2002年 | 56篇 |
2001年 | 56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延长组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氧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碳酸盐胶结物中氧碳同位素组成研究有助于阐明成岩过程中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机理。为此,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砂岩中普遍存在的不同期次碳酸盐胶结物的成因机理和物质来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早期碳酸盐胶结物主要为方解石,其碳同位素值相对较重,为-0.3‰~-0.1‰,氧同位素值较轻,分布范围为-22.1‰~-19.5‰,与碱性湖水中碳酸钙发生过饱和沉淀有关。铁方解石的碳同位素值相对较轻,为-8.02‰~-3.23‰,氧同位素值也较轻,分布范围为-22.9‰~-19.7‰,它的形成明显与早成岩阶段晚期-晚成岩阶段早期的有机质脱羧基作用有关,属于成岩阶段中晚期产物,可以作为指示烃类在油气储层中正在发生显著运移的标型自生矿物。晚期铁白云石的碳同位素值相对较重,为-1.92‰~-0.84‰,氧同位素值变化较大,分布范围为-20.5‰~-12.6‰,它的形成与晚成岩阶段中晚期形成的碱性成岩环境及古代海相碳酸盐岩岩屑提供的碳有关。 相似文献
72.
白垩系碳酸盐岩构成了南美板块北缘广泛分布的被动陆缘地层,而且在诸如梅里达安第斯(Merida Andes)和塞拉德佩里哈(Sierrade Perijfi)这样的隆起和变形的山岭有出露。与井下资料进行过对比的区域地震剖面显示,300m厚的白垩系碳酸盐台地在委内瑞拉西部的整个马拉开波盆地都有分布。我们采用由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提供的1600km^2三维地震反射数据以及对确定地震反射面的地质年代和环境有用的井下资料,研究了马拉开波盆地南部的白垩系碳酸盐岩地层。井下资料有助于识别地下的重要岩性层段并与盆地边缘露头研究的层段进行对比。
3.7~4.5s(5-7km)深度范围的地震反射时间切片显示,在整个三维地震研究区存在一个明显的不规则反射面,并显示为宽约600m、深约100m的近圆形下凹。我们认为这些近圆形的构造是落水洞,它们是下白垩统碳酸盐台地在热带气候条件下出露地表时遭受风化的结果。观测到的这些圆形构造的规模与现代岩溶环境灰岩落水洞的规模相当。推断的岩溶地层与测井资料的对比显示,这套古岩溶地层分布在阿普第阶(Aptian)阿泊恩(Apen)组浅水碳酸盐岩层序内。我们推断马拉开波盆地南部的古岩溶是在阿普第期海平面下降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墨西哥湾在内的世界其它地区的阿普第阶证据显示,阿普第期出现过海平面下降。在马拉开波盆地以及南美北部广阔被动陆缘上的其他盆地,阿普第阶的古岩溶都可以成为以往未认识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73.
74.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目前已发现的油气多集中在侏罗系和白垩系砂岩中,储层埋深主要在3500~6200m左右,目前储层处于晚成岩阶段A期,砂岩储层主要发育粒间溶蚀孔隙,次生孔隙度主要分布在4%~20%之间,主要是烃源岩成熟产生的有机酸对碳酸盐胶结物和硅酸盐颗粒溶蚀形成的。根据温度—深度—成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推测,由于有机酸在高温下可转化成CO2,因此垂向上发育的另一个次生孔隙带大约在6500m以下,主要是溶解含铁碳酸盐胶结物所致。 相似文献
75.
砂岩储集层中碳酸盐胶结物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延长组为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自生碳酸盐矿物是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延长组砂岩储集层中最重要的胶结物,其主要类型有方解石、铁方解石、白云石和铁白云石,在不同层位上分布类型有较大差别,总体含量随地层深度增加而递减。偏光显微镜及SEM研究表明,该区碳酸盐胶结物主要呈充填粒间孔隙、交代矿物以及泥微晶环边赋存。碳、氧同位素分析揭示各种类型自生碳酸盐胶结物具有多期次、长时间的沉淀过程,其沉淀温度范围也存在较大差异。该区碳酸盐胶结物的物质来源主要有海洋碳酸盐岩岩屑的后期溶解、蒙脱石的伊利石化、相邻泥岩的压释流体以及长石和暗色亚稳定矿物的溶解等。由于碳酸盐胶结物较大规模地堵塞了孔隙,在个别部位形成了分割储集层的致密钙质层,且缺乏后期溶解作用,使其成为延长组储集层致密超低渗的一个重要因素。图7表2参36 相似文献
76.
77.
78.
车西洼陷北部陡坡发育了大量碳酸盐岩砂砾岩储层,该类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次生孔隙发育,储层非均质性严重,不同于其他砂砾岩储层。针对该区储层特点,将储层分为孔隙一裂缝型、裂缝型和孔隙型三种类型,不同储层采用不同的计算模型。总孔隙度选用中子一密度交会法计算;裂缝孔隙度利用电成像测井或深浅侧向测井资料计算。由于该区砾岩储层与砂岩储层的孔渗特点不同,分类建立了孔隙度和渗透率计算公式;裂缝渗透率利用了双侧向测井和电成像测井资料计算;根据试油资料建立了适合本地区总渗透率计算公式。通过各渗透率计算模型的对比,地区渗透率经验公式最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9.
白云石形成作用减弱的原因之一是有利于白云石形成的浅水地台海面积减少和白云石形成转移到沿岸地带.对碳酸盐聚积作用产生影响的因素是:①气候因素;②构造因素(岩石圈板块的坳陷速度和位置决定有利气候条件下陆棚的存在);③全球海平面的变化(影响陆棚的深度和面积)等.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复杂,并且对碳酸盐聚积的影响各不相同,因此,实际上弄不清哪一个是主要因素.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由于气候环境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大气圈气体成分等碳酸盐的聚积与白云石的形成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80.
在许多投入工程开发的油藏中 ,由于在采油过程中既可能遇到水又可能遇到伴生气 ,所以充分认识这类油藏孔隙介质中的两相和三相流是至关重要的。对两相流的特性一般易于充分地认识 ,可以采取宏观和微观的工艺方法进行适当模拟研究。对多相流特性的认识则要复杂得多 ,原因是油藏孔隙介质中存在着三种液相。本文介绍伊朗科研人员采用CT扫描仪技术测试碳酸盐油藏三相渗透率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