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0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49篇
电工技术   87篇
综合类   181篇
化学工业   77篇
金属工艺   22篇
机械仪表   69篇
建筑科学   1544篇
矿业工程   254篇
能源动力   22篇
轻工业   17篇
水利工程   364篇
石油天然气   35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9篇
一般工业技术   91篇
冶金工业   53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张长城  丁冰  刘彬 《建筑科学》2012,(Z1):143-147
新疆能源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许多项目选址于缺少工程经验的场地。本次专项试验完成12组原位载荷试验,分析强夯前后黄土、不同含水状态下的压力及变形关系。通过现场原位载荷试验,现行不同规范计算厚度取值不同,计算得出湿陷系数的数值存在显著差异,探讨黄土湿陷系数的计算方法和厚度取值。试验结果表明,黄土具有典型的结构性和明显的水敏性,通过载荷试验和高能量级的强夯处理,当黄土天然含水量低于10%,高能量级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破坏黄土的结构性,基本消除了湿陷性,地基土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在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大规模原位浸水试验,在浸水坑的不同位置和深度埋设TDR水分计,对水在竖向和水平向的入渗运移规律进行实测,研究黄土在地面浸水后的入渗规律与自重湿陷变形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研究表明:(1)水在土体中的入渗规律是水沿大孔隙先向下入渗,然后再渗透扩大饱和区的运移过程;(2)在水分的入渗过程中,深度22.5~25.0 m以上土体发生自重湿陷变形,以下土体含水量增加缓慢,达不到湿陷起始含水量,没有发生自重湿陷变形,因此,可考虑22.5~25.0 m作为现场湿陷性评价的临界深度,另外该深度可作为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地基处理时的参考地基处理下限深度;(3)由TDR水分计得出的体积含水率变化曲线不仅可以用来测量体积含水率的时空变化,而且可以用来判定黄土是否发生湿陷变形以及湿陷敏感性和湿陷系数随深度的变化规律,也可粗略计算水在非饱和黄土中的扩散速度。  相似文献   
103.
赵宏川 《山西建筑》2012,(33):85-87
针对湿陷性黄土的特性,结合忻保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湿陷性黄土处理实例,对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方法进行了介绍,包括垫层法、强夯法、石灰土或二灰(石灰与粉煤灰)挤密桩法,为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4.
陕西蒲城黄土微观结构特征及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Quanta环境扫描电镜对陕西蒲城电厂各土层黄土特别是Q2黄土试样进行微观结构测试,得到大量微观结构图片。针对黄土的微观结构特征,提出骨架颗粒的连接可分为直接点接触、直接面接触、间接点接触及间接面接触4种形式。微观结构定量分析表明,随着深度的增加,各土层黄土的灰度熵、颗粒和孔隙的数量、圆形度等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颗粒的面积比例、定向度、分布分维逐渐增大;而欧拉数、孔隙的面积比例、定向度、分布分维逐渐减小。研究表明,Q3和Q2黄土微观结构特征与其湿陷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5.
选用4个不同处理深度的灰(素)土桩对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挤密处理,并对挤密区域以下未处理土层进行深层浸水试验,研究在该浸水条件下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变形规律、处理深度和剩余湿陷量合理控制等问题。试验结果表明:灰土和素土在处理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时,两者挤密效果表现差异不大;深层浸水情况下,6~15 m深度处理区域产生的变形量均不能满足上部荷载的变形要求,且呈现三段式变形规律,先期稳定,中期缓降,后期突降;根据现场浸水试验和桩基中性点相关研究,首次提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湿陷临界深度”的概念,并初步将其确定为20~25 m,据此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小深部土层剩余湿陷量,达到减小地基处理深度的目的;建议将15~20和10~15 m分别作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乙、丙类建筑的最大处理深度。  相似文献   
106.
为研究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变形规律,对自重湿陷土层36.5m的场地,进行直径40m的浸水试验。通过试验发现:浸水试验昼夜耗水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上呈现先大、后缓、再稳定的趋势;场地中的地表沉降观测点的总湿陷量及沉降速率变化规律与深层沉降观测点的总湿陷量及沉降速率规律几近相同;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变形规律呈现浸水期四个变化阶段和停水期两个变化阶段。  相似文献   
107.
加固深度、夯沉量等是评价强夯法处理黄土湿陷性的主要指标,而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黄土的含水量、孔隙比以及强夯夯击能量.通过对大量中低能量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的工程实测数据的分析,得到适宜强夯处理的黄土含水量范围,而后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强夯处理深度与夯沉量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8.
结合兰州填挖改造与梁峁的大厚度Ⅳ级(很严重)自重湿陷性黄土建设场地的勘察资料,就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性评价、地基湿陷可能性以及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分析讨论,并得出了一些指导性结论。  相似文献   
109.
胡维 《四川建材》2018,(1):183-184
在铁路工程施工中,对于路基填筑土,应尽量选择强度大且水稳定性较高的土。对于湿陷性黄土路基,可采用水泥改良土进行填筑,以提升路基强度。对此,本文首先对湿陷性黄土路基进行了介绍,然后对水泥改良土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对铁路湿陷性黄土路基水泥改良方法以及效果进行详细探究,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0.
牟晓东 《岩土工程界》2006,9(1):50-52,55
提出了延安地区湿陷性黄土物理力学特性与湿陷性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湿陷性黄土的湿陷原因和机理,介绍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