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530篇 |
免费 | 1474篇 |
国内免费 | 41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803篇 |
综合类 | 1190篇 |
化学工业 | 2970篇 |
金属工艺 | 385篇 |
机械仪表 | 766篇 |
建筑科学 | 883篇 |
矿业工程 | 295篇 |
能源动力 | 1951篇 |
轻工业 | 349篇 |
水利工程 | 105篇 |
石油天然气 | 698篇 |
武器工业 | 140篇 |
无线电 | 49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954篇 |
冶金工业 | 697篇 |
原子能技术 | 423篇 |
自动化技术 | 3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3篇 |
2023年 | 356篇 |
2022年 | 483篇 |
2021年 | 524篇 |
2020年 | 436篇 |
2019年 | 377篇 |
2018年 | 206篇 |
2017年 | 265篇 |
2016年 | 321篇 |
2015年 | 372篇 |
2014年 | 657篇 |
2013年 | 421篇 |
2012年 | 558篇 |
2011年 | 565篇 |
2010年 | 504篇 |
2009年 | 560篇 |
2008年 | 587篇 |
2007年 | 550篇 |
2006年 | 506篇 |
2005年 | 493篇 |
2004年 | 446篇 |
2003年 | 512篇 |
2002年 | 396篇 |
2001年 | 407篇 |
2000年 | 324篇 |
1999年 | 335篇 |
1998年 | 310篇 |
1997年 | 272篇 |
1996年 | 248篇 |
1995年 | 235篇 |
1994年 | 190篇 |
1993年 | 193篇 |
1992年 | 200篇 |
1991年 | 176篇 |
1990年 | 184篇 |
1989年 | 121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59年 | 3篇 |
1951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良好的热管理设计是保证电池储能装置使用性能及寿命的关键。大容量电池储能装置因电池单体多,内部结构复杂,开展详细的热管理数值分析难度很大。本工作提出了电池模块的多孔介质模化方法,并针对MW级集装箱式大容量电池储能空气冷却热管理系统开展流热耦合数值分析。研究表明,该方法实现了电池舱和电池模块内部流动传热的耦合计算,考虑了其相互影响,能获得更为丰富而准确的热管理系统流动传热特性。各电池模块内的空气流量分配不均,电池舱气流及热量积聚形成的流场、温度场特性,是造成电池模块温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本工作提出的研究方法可为大容量集中式电池储能热管理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2.
细小传热管内过冷水和空气高速两相流的换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6,他引:17
刘振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9,19(6):80-84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了细小传热管内水和空气高速两相流动的紊流换热特性,确认了这种两相流动具有很同的换热系数,其机理是薄液膜的蒸发换热。只要管壁面上存在液膜,在低壁温时就可以获得稳定的高换热性能。理论分析较好地预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3.
分析了配电线路采用并联高压电容器实现无功补偿的传统方法中,因电容器不能随负荷的变化自动投切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尤其适合于远距离配电线路的新型无功补偿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应用实例说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4.
75.
为提高相变炕的传热性能,提出了在相变炕内部添加高导热金属翅片的优化方案。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别探究了翅片的长度、厚度及数量对相变炕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翅片的长度及数量对相变炕传热性能影响显著,当炕体基本单元内翅片长度为30mm,数量为2根时,其对炕体传热增强效果最优,相较于空白对照组,添加翅片后,上炕面最大放热功率可以增大19.54%,上炕面平均温度可提升10.36%,上炕面与相变材料间的温差缩小27.36%。而翅片厚度对炕体传热性能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6.
建立一种地铁隧道围岩简化RC传热模型,模型参数直接根据围岩的物理参数及热物性参数进行计算。并采用围岩的频域有限元模型作为基准模型对简化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核心层采用将隧道周围土壤分为左右相同的两个部分进行并联,隧道空腔部分等效成中间面积相等的矩形空腔的方法确定热容热阻参数可以获得准确的围岩简化RC传热模型,该模型与围岩的频域有限元模型(基准模型)在中低频区域(<10-4rad/s)吻合很好。该简化RC模型容易与TRNSYS等热湿模拟软件包集成,能够更方便快捷地进行热特性计算与分析,并用于工程设计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77.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与“传热学”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建环”)两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且均存在涉及面广、理论实践性强、学习难度较大等问题。在2019年合肥工业大学全面调整包括建环专业在内的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能力,且要求大量压缩专业课学时的背景下,尝试将原本开设的两门课合并为一门“传热传质学”。基于两门课主流教材内容,细致地整理了传热传质学的教学内容及学习重难点,整合删减了原有两门课重复陈述的知识点。利用智慧教学平台“雨课堂”及网络在线MOOC资源,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线上线下混合启发式教学模式,并丰富了课程考核方式。通过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使得在有限的课内学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8.
79.
80.
为了揭示超临界甲烷热交换器的对流传热机理,建立了求解固体壁面导热和超临界甲烷对流传热耦合模型,分析了水平圆管内超临界甲烷非均匀流场的对流传热特性.结果表明:超临界甲烷受热过程中,Re随着主流体温度升高而单调增加,Pr出现了波峰和波谷双极值;受浮升力和重力的双重作用,圆管截面上超临界甲烷各项热物性均呈现"扭曲"和"分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