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9篇
综合类   16篇
化学工业   19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17篇
矿业工程   103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264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冶金工业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0 毫秒
71.
为探究断裂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内反转背斜油气成藏的控制,寻找下一步有利勘探方向,选取典型的反转背斜G构造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维地震和钻井数据,通过构造解释、断层活动性分析、构造演化剖面、侧向封堵性评价等方法,对G构造的断裂特征及其圈闭形成、油气运聚和保存的控制作用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G构造发育3组断裂,包括2条主控断层、组成似花状构造的次级断层以及浅部中新统内近EW向断层,主控断层形成于新生代早期、似花状构造次级断层形成于始新世平湖期、近EW向断层形成于中新世晚期的龙井运动。G构造主体表现为被断裂及火山机构复杂化的断背斜形态,先后受控于伸展正断、岩浆活动以及挤压反转等多期构造运动,最终在龙井运动末期定型;背斜高点的“花心”烃源断层断距小、活动性与主排烃期不匹配导致供烃能力弱;控圈断层在浅部侧向封堵性较差,同时背斜高点圈闭被近EW向断裂破坏;上述因素共同导致G构造在背斜高点勘探成效不理想。研究认为西湖凹陷内G构造等勘探不理想的反转背斜位于或者紧邻富烃洼陷、油气供给充足,仍具有良好勘探前景,背斜翼部“花瓣”断层发育区及未被近EW向断层破坏的次高点等区域的构造、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是下一步勘探...  相似文献   
72.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属于多期构造叠加的新生型前陆盆地,复杂的构造背景造就了盆地内成因复杂的超压。目前对该区超压的成因认识尚不确定,导致在钻井过程中事故频发,背斜顶部多钻遇超压水层、差气层、气-水同层。在泥岩压实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修正后的声速与有效应力图解法,识别了研究区存在的超压类型,评价了各种成因类型的超压在超压形成中的贡献,分析了研究区背斜顶部超压水层的成因。研究发现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浅部地层(2 100~2 200 m以上)主要发育不均衡压实超压,而较深部地层(2 100~2 200 m以下)超压存在多元成因,主要有不均衡压实、传递及其他成因超压(如构造挤压),其中传递增压作用最为明显,对超压的复合成因段总超压的贡献最大为57% 。超压传递的途径主要有:垂向沟通深部超压地层的断裂、侧向传递背斜翼部埋深较大地层内超压的输导层。古近纪以来地层较快的沉积速率和岩性组合造就了普遍发育的不均衡压实超压,对超压的复合成因段总超压的贡献最大为43% ;其他增压机制在该地区对超压的贡献较小,大部分为4% ~6% 。研究区湖相地层背斜顶部未发现可观的高丰度气层,主要受输导条件、超压体的封隔及超压的增溶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73.
中国东部含油气盆地逆断层地震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部逆断层是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在晚古生代时相对接、碰撞,加之中亚蒙古大洋向中朝板块俯冲,关闭形成的贺根山(西拉木伦)缝合带。二连地区的地震剖面显示,从阿拉坦合力白垩系对冲逆断层、到哈帮逆断层、塔北逆断层、准棚对冲断层、格日勒敖都对冲逆断层,其轴线可连成NEE方向。这进一步说明这些白垩系断层是贺根山(西拉木伦)缝合带晚期的延续。在中朝板块之上的华北盆地,其大地构造三期断坳结构演化的力学机制也是形成华北盆地不同时期断层的动力。  相似文献   
74.
江西上犹焦里大型白钨矿床构造控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敏林 《中国钨业》2010,25(4):11-14
介绍了赣南地区一处典型白钨矿床——焦里白钨矿的地质背景、构造特征、矿化特征,分析了构造的成矿作用和控矿机制,认识到营前岩体为矿床提供了物质来源,成矿前形成的"M"型焦里复式背斜是矿区的控岩控矿构造,主导了矿液的运移,背斜中的寒武系水石群碳酸盐层控制了矿体的就位,矿体主要呈似层状产于其中,指出矿区今后在背斜北西、南东方向仍有扩储潜力。  相似文献   
75.
以高信噪比地震资料为基础,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对西山背斜构造变形特征进行几何学构造解析,提取构造特征参数,基于构造三角楔和断层转折褶皱的计算机模拟,对西山背斜的构造几何变形进行运动学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西山背斜分为浅层、中层和深层构造,浅层构造受晚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形成于白垩纪至全新世,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底部滑脱层之上发育的突破断层控制浅表构造变形;中层构造受印支运动的影响,形成于早三叠世到晚三叠世,发育构造三角楔和断层传播褶皱;深层构造受加里东—海西运动影响,发育滑脱褶皱。印支运动形成的构造楔、反冲断层和晚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形成的逆冲断层及后期遭受剥蚀等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现今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76.
随着煤田地质勘探的发展,用测井资料解释地层层位及地质构造已取得明显效果.用测井曲线形态对比的方法在某矿区加11线和11线上确定了一个非圆柱状、开阔、不对称的短轴、直立背斜构造.这一结论弄清了该区这两条勘探线地层层位起伏较大的原因,解决了一些地质上弄不清的煤层层位和地层层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77.
在统计瓦斯含量分布的基础上,结合矿区地质构造,对羊叉滩背斜的瓦斯分布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初步总结出瓦斯分布的特征和主控因素。在褶皱和不同性质断裂的共同控制作用下,瓦斯含量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78.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走滑构造及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和二维-三维地震反射剖面显示,西准噶尔晚古生代-中生代发育达尔布特走滑断层和克拉玛依—夏子街断裂带,达尔布特走滑断层为正花状构造,克拉玛依—夏子街断裂带发育右行走滑构造,形成雁行排列的乌尔禾背斜、夏子街背斜和高角度倾斜剪切断层等。古生代晚期-中生代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发生右行剪切为主兼有逆冲的走滑运动,形成走滑断层和剪切断层转折褶皱,并非过去较普遍认为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发育逆冲推覆构造。新生代印度板块—欧亚大陆碰撞引发达尔布特断层重新活动发生左行走滑,克拉玛依—夏子街断裂带新生代未活动。搞清走滑构造的特征及其相关的圈闭类型,对该区油气勘探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79.
天山南、北麓古老基岩山体与山前平原之间存在着由第三系组成的背斜。背斜是否阻水决定 着山区与平原区的水力联系,具有重要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意义。在新疆台兰河山前,规划的老龙口 水库就位于古木别孜背斜北翼。为了查明水库渗漏和坝基渗漏问题,采用地球物理TEM电磁测深技术 和激发极化法,结合工程地质钻探与压水试验资料,对台兰河山前古木别孜背斜隆起部位隐伏构造的延 伸状况及阻水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0.
平朔公司安太堡露天矿由于受到芦子沟背斜影响,矿坑三采区继续往东采掘煤层急剧下降,剥离物变厚,煤层倾角局部高达22°,1.3 km范围内煤层落差将近270 m,安太堡矿目前已在东部拉沟超前剥离,但原设计正常推进的大坑和超前剥离的小坑共用一套运输系统[1],且中间为大背斜。在这样罕见复杂的地质条件情况下,在实践中我们创造了"道路延深端纵向布置工作线,横向折线推进"延深方式,合理地协调了采场正常推进和向深部延深的开采程序,也从时间和空间上合理确定了过背斜期间开拓运输系统的方式。该方案既解决了大坑小坑共用一套运输系统带来的困难,也有效地解决了本矿电铲工作线不足的难题[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