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503篇
  免费   6879篇
  国内免费   4383篇
电工技术   2693篇
综合类   5350篇
化学工业   21934篇
金属工艺   7384篇
机械仪表   4671篇
建筑科学   6297篇
矿业工程   4989篇
能源动力   4690篇
轻工业   5999篇
水利工程   2145篇
石油天然气   11447篇
武器工业   709篇
无线电   2007篇
一般工业技术   6757篇
冶金工业   3479篇
原子能技术   1099篇
自动化技术   2115篇
  2024年   208篇
  2023年   1128篇
  2022年   1953篇
  2021年   2488篇
  2020年   2612篇
  2019年   2326篇
  2018年   2100篇
  2017年   2487篇
  2016年   2646篇
  2015年   2648篇
  2014年   4588篇
  2013年   4863篇
  2012年   5788篇
  2011年   6346篇
  2010年   4609篇
  2009年   4729篇
  2008年   4182篇
  2007年   5173篇
  2006年   4962篇
  2005年   4200篇
  2004年   3785篇
  2003年   3267篇
  2002年   2747篇
  2001年   2473篇
  2000年   2133篇
  1999年   1601篇
  1998年   1399篇
  1997年   1165篇
  1996年   1016篇
  1995年   778篇
  1994年   691篇
  1993年   463篇
  1992年   432篇
  1991年   353篇
  1990年   288篇
  1989年   203篇
  1988年   140篇
  1987年   126篇
  1986年   104篇
  1985年   104篇
  1984年   73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63篇
  1981年   51篇
  1980年   47篇
  1979年   40篇
  1978年   26篇
  1977年   22篇
  1976年   22篇
  1975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91.
采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RIW润滑油异构降凝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反加氢装置上考察了不同氢分压下正十六烷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并以实际油品为原料。在中型加氢装置上进行降凝试验。结果表明,较低的反应温度、较低的氢分压有利于大分子正构烷烃在双功能催化剂上的异构化反应。从产品要求上看,尽管低压有利于生成低倾点的油品,但由于生成了较多的芳烃,影响润滑油基础油的安定性,很难满足API Ⅱ类油或API Ⅲ类油对芳烃含量小于10%的限定指标要求。因此在工业应用时,应该综合考虑异构降凝的反应压力,在相对合理的氢分压下操作。  相似文献   
92.
主要介绍了2003年EAGE岩石物性测试分析技术取得的新进展。从本届年会看,岩石物理内容主要涉及岩石物理模型建立、时延地震岩石物理与岩石各向异性分析、喷射频率和流体饱和度及其分布预测、岩石物理模拟等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在充分考虑岩石物理受当地地质因素影响后,提出岩石物理模版概念,目的是为地质专家方便对岩性和流体的解释提供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93.
本文介绍了在AFM针尖与氢钝化硅表面之间施加电场作用对硅表面进行修饰的纳米加工方法,重点讨论了加工机理。实验考虑了样品的表面状态,周围大气状况,所加电压的极性、大小和加压方式等影响纳米加工的因素。对机理的研究表明,针尖和样品之间发生的是场致电子发射而非热电子发射,电流热效应增强粒子的扩散能力,提高了电化学反应速度。最后给出了电场诱导阳极氧化扩散增强的加工机理。  相似文献   
94.
The oxidation/sulphidation behaviour of a Ti‐46.7Al‐1.9W‐0.5Si alloy with a TiAl3 diffusion coating was studied in an environment of H2/H2S/H2O at 850oC. The kinetic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TiAl3 coating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high temperatur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i‐46.7Al‐1.9W‐0.5Si. The SEM, EDX, XRD and TEM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formation of an Al2O3 scale on the surface of the TiAl3‐coated sample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enhancement of the corroison resistance. The Ti‐46.7Al‐1.9W‐0.5Si alloy was also modified by Nb ion implantation. The Nb ion implanted and as received sampels were subjected to cyclic oxidation in an open air at 800oC. The Nb ion implantation not only increased the oxidation resistance but also substantially improved the adhesion of scale to the substrate.  相似文献   
95.
微型轴流风扇噪声特性分析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微型轴流风扇噪声的产生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及教育处,并进行了实验测试。得出的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作了比较验证,在声压随观测角度和距离的变化关系上,两者显示出基本一致的趋势。文中以等流量为前提,对降低微型风扇噪声的一种途径作了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转轴很细的风扇,可使噪声明显降低(大于3dB)。  相似文献   
96.
催化裂化汽油光化学氧化脱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地顺  李发堂  刘文丽 《石油化工》2006,35(10):963-966
以水为萃取剂、空气中的O2为氧化剂、500W高压汞灯为紫外光光源,研究了催化裂化(FCC)汽油光化学氧化反应的机理和氧化产物,考察了反应条件对FCC汽油脱硫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CC汽油中的极性含硫化合物首先部分溶于水相中,然后在水相中被氧化。在空气通入量为150mL/min、水与FCC汽油的体积比为1.0的条件下,反应5h后FCC汽油脱硫率达40.6%,加入0.45g4A分子筛作为O2的吸附剂后FCC汽油脱硫率提高到70.2%。FCC汽油的光化学氧化反应为一级动力学反应,加入4A分子筛时的反应速率常数为0.217 4h-1,半衰期为3.18h。FCC汽油光化学氧化反应的主要产物为亚砜和砜,并进一步生成CO2、草酸、SO24-等。  相似文献   
97.
原油常减压装置节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常减压装置消耗能量约占炼油厂总用能的25%~30%,已成为炼油厂中消耗量最大的装置,因此,我国各炼油厂对常减压装置进行以降低能耗为中心的技术改造就显得十分必要。详细介绍了适用于常减压装置节能的新工艺、新设备以及优化操作。工艺方面主要有采用过滤脱盐新技术对原油进行深度脱盐、采用强化蒸馏新工艺提高原油蒸馏拔出率、优化产出、增产柴油;设备方面主要使用规整填料和新型塔板改善分馏塔分馏效率、使用新型燃烧器提高加热炉效率、使用新型换热器提高热回收率、采用变频技术降低装置电耗;优化操作方面主要有利用计算机进行监控与管理和改善操作条件。最后对国内原油常减压装置节能改造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炼油企业在进行原油常减压装置改造时参考。  相似文献   
98.
含缺陷压力管道经缺陷评定合乎使用后,其疲劳寿命的估计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将整个含缺陷压力管道作为一个整体,分析了含缺陷压力管道的疲劳裂纹扩展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含缺陷压力管道疲劳寿命的计算过程,并在基于可靠性评价的基础上,给出了核压力管道的可接受失效概率,最终得到了含缺陷核压力管道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99.
普通稠油油藏启动压力梯度求解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微观尺度管流模型,结合普通稠油流变特征,提出了在考虑稠油流变性条件下微观启动压力梯度计算方法.对渤海渤中18块不同渗透率岩心进行室内驱替实验,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到不同粘度普通稠油油藏启动压力梯度与地层平均渗透率关系,并绘制了启动压力梯度的图版.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普通稠油油藏,给出了利用启动压力梯度确定极限泄油半径及合理井距的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0.
实验考察了胜利孤东稠油井下催化水热裂解和乳化/催化水热裂解降黏效果。所用催化剂为水溶性铁镍钒体系,Fe3+∶Ni2+∶VO4+=5∶1∶1,100 g稠油与30 g 0.5%催化剂水溶液在240℃反应24小时。原始黏度(50℃)11.0和8.36 Pa.s的两种稠油裂解并静置除水后,黏度降低76.2%和75.6%,室温放置60天后降黏率下降小于3个百分点,气相色谱显示裂解后轻组分明显增加,红外光谱显示稠油组分发生脱羧反应且芳环数减少。讨论了稠油催化水热裂解反应机理。所用化学助剂JN-A在油水中均可溶,耐温达250℃,耐矿化度达50 g/L,其水溶液以30∶100的质量比与稠油混合时形成低黏度的O/W乳状液。当水相含1.0%JN-A和0.5%催化剂时,两种稠油水热裂解后的反应混合物为O/W乳状液,黏度仅为319和309 mPa.s,静置除水后的稠油降黏率增加到86.5%和87.3%,其中的轻组分含量进一步增加。该井下乳化/催化水热裂解复合降黏法成功地用于孤东两口蒸汽吞吐井,稠油井作业后初期采出的原油黏度由~9 Pa.s降低到1 Pa.s左右,随采油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约50天后超过4Pa.s。图2表6参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