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269篇 |
免费 | 758篇 |
国内免费 | 63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15篇 |
综合类 | 671篇 |
化学工业 | 536篇 |
金属工艺 | 322篇 |
机械仪表 | 747篇 |
建筑科学 | 1445篇 |
矿业工程 | 3792篇 |
能源动力 | 199篇 |
轻工业 | 118篇 |
水利工程 | 206篇 |
石油天然气 | 6325篇 |
武器工业 | 16篇 |
无线电 | 16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17篇 |
冶金工业 | 235篇 |
原子能技术 | 21篇 |
自动化技术 | 2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3篇 |
2023年 | 213篇 |
2022年 | 371篇 |
2021年 | 440篇 |
2020年 | 385篇 |
2019年 | 287篇 |
2018年 | 268篇 |
2017年 | 356篇 |
2016年 | 479篇 |
2015年 | 492篇 |
2014年 | 839篇 |
2013年 | 750篇 |
2012年 | 1055篇 |
2011年 | 1202篇 |
2010年 | 779篇 |
2009年 | 718篇 |
2008年 | 705篇 |
2007年 | 774篇 |
2006年 | 793篇 |
2005年 | 712篇 |
2004年 | 606篇 |
2003年 | 552篇 |
2002年 | 458篇 |
2001年 | 393篇 |
2000年 | 372篇 |
1999年 | 314篇 |
1998年 | 263篇 |
1997年 | 189篇 |
1996年 | 227篇 |
1995年 | 203篇 |
1994年 | 126篇 |
1993年 | 57篇 |
1992年 | 58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莺琼盆地地温梯度高,压力系数大,安全密度窗口窄,抗高温高密度钻井液技术是其高温高压地层钻井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之一。对该区块现用水基钻井液进行性能分析,通过对钻井液性能进行优化,构建了莺琼盆地高温高压段水基钻井液。该钻井液体系在200℃热滚16 h后的黏度为39 mPa·s,动切力为7 Pa,高温高压(200℃、3 MPa)沉降因子为0.512,高温高压滤失量为8.6 mL,高温高压砂床滤失量为14.4 mL,在4 MPa被CO2污染后黏度为43 mPa·s,动切力为9 Pa,API滤失量为4.5 mL,高温高压滤失量为13.6 mL。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的流变性、沉降稳定性、高温高压滤失性、封堵性及抗酸性气体CO2污染性能均优于莺琼盆地现有高温高压段水基钻井液体系。 相似文献
72.
73.
74.
为了解决注空心球双梯度钻井中分离器的分离效率不高的问题,对井筒压力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设计了能够对空心球实现高效分离的过滤分离器,并通过数值模拟与室内试验进行了验证,过滤分离器最高分离效率可以达到98.5%。建立了空心球分离进入环空时所产生的波动压力数学模型,结合该模型并考虑空心球的体积分数、钻井液排量、分离器位置以及机械钻速的动态变化,进一步建立了井筒压力动态变化的数学模型。基于钻井数据进行了算例计算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分离器位置处,井筒压力分布存在明显拐点,而环空中钻井液密度分布存在突变;通过动态调节空心球体积分数和分离器位置等关键参数可以灵活调节环空中轻质钻井液的密度大小、液柱长度以及随钻井底压力的大小,从而实现对随钻井底压力的实时预测。研究结果可以为窄压力窗口条件下的安全钻进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5.
76.
77.
78.
79.
针对薄壁圆环类零件钻孔时不易找正中心、加工效率低、加工精度很难得到保证的难题,设计一种用于薄壁圆环类零件的钻模。给出钻模的整体设计,列出钻模结构图,指出钻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论述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实用,避免了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形,很好地保证了零件的加工精度,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 相似文献
80.
碳纤维/ 环氧树脂(C/ E)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模量、高比强度等优良特性在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其各向异性、层间强度低、导热系数小和树脂对温度敏感等特点,导致钻孔加工中热量很容易聚集,形成很高的温度梯度,极易产生分层、毛刺等缺陷。以C/ E 复合材料钻孔过程中温度场的分布及变化为研究对象,依据传热学的基本原理,采用有限差分法(FDM),建立了C/ E 复合材料钻削温度场模型,探讨切削温度沿纤维方向的分布规律。采用硬质合金钻头开展C/ E 复合材料钻孔测温试验,采用预埋热电偶方法测量纤维方向不同处的温升,采用红外测温的方法测量出口处温度场分布。通过对试验结果和模型仿真结果对比分析可知:温度场仿真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出口处温度场分布呈椭圆形,平行纤维方向时温升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