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60篇 |
免费 | 860篇 |
国内免费 | 43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31篇 |
技术理论 | 2篇 |
综合类 | 923篇 |
化学工业 | 396篇 |
金属工艺 | 48篇 |
机械仪表 | 111篇 |
建筑科学 | 2049篇 |
矿业工程 | 1460篇 |
能源动力 | 219篇 |
轻工业 | 79篇 |
水利工程 | 411篇 |
石油天然气 | 3688篇 |
武器工业 | 21篇 |
无线电 | 26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07篇 |
冶金工业 | 483篇 |
原子能技术 | 57篇 |
自动化技术 | 60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7篇 |
2024年 | 210篇 |
2023年 | 184篇 |
2022年 | 223篇 |
2021年 | 353篇 |
2020年 | 381篇 |
2019年 | 233篇 |
2018年 | 199篇 |
2017年 | 179篇 |
2016年 | 258篇 |
2015年 | 298篇 |
2014年 | 636篇 |
2013年 | 465篇 |
2012年 | 680篇 |
2011年 | 719篇 |
2010年 | 637篇 |
2009年 | 580篇 |
2008年 | 521篇 |
2007年 | 569篇 |
2006年 | 605篇 |
2005年 | 543篇 |
2004年 | 468篇 |
2003年 | 445篇 |
2002年 | 326篇 |
2001年 | 295篇 |
2000年 | 223篇 |
1999年 | 196篇 |
1998年 | 151篇 |
1997年 | 154篇 |
1996年 | 101篇 |
1995年 | 78篇 |
1994年 | 65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40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为破解灌区运行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水资源调配和防洪调度决策过度依赖经验、管理粗放等短板问题,为数字孪生灌区建设积累经验,本项目以欧阳海灌区渠首水库和右总干渠系为研究对象,探索实现水资源调配和防洪调度“四预”功能,通过水动力学模型和三维GIS模型共享网格技术和“需水-配水-调水”模型组合应用技术,搭建欧阳海灌区数据底板、模型库和知识库,形成数字孪生平台,开发水资源配置与调度、抗旱管理及防洪调度等系统,初步在欧阳海灌区实现水资源按需分配和精准调度。另外,该研究成果已在2022年湖南省干旱情况下保障了灌区中晚稻灌溉用水,同时也为2022年6月22日欧阳海水库发生最大入库洪峰的防洪调度提供了智能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42.
酒泉盆地中生代为拉张断陷盆地发展阶段,形成了一系列NNE向东断西超的早白垩世次级凹陷,表现为中国东部断陷湖盆的特征,具备形成构造—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地质背景。以往的油气勘探主要针对构造油气藏,虽获得一些重大发现,但近年勘探效果并不理想。文中针对该区储层非均质性强、地震资料品质差的特点,充分利用钻井资料,采用地震属性分析、水平切片、倾角测井和成像测井、层序地层学等技术对青西、营尔两个凹陷的构造—地层油气藏进行了勘探、研究。通过精细的断块构造解释和沉积相、储层预测,发现了一批构造—地层圈闭,分别在青西凹陷、营尔凹陷优选出YX1、C3两口区域探井,经钻探均获商业油流,使酒泉盆地构造—地层油气藏勘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43.
马厂油田高密度三维观测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马厂油田的地下地质构造复杂,以往采集的地震资料无法满足当前勘探开发的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高密度三维采集观测系统设计研究。基于马厂构造的地质构造特点,对观测系统的各类参数进行了分析试验,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小道距、小炮点距、小接收线距和小激发线距的观测系统,并根据目标区实际地质构造特点,采用可变面元方式进行数据采集。高密度观测系统的特点是物理点密度较大,覆盖次数高,炮检距分布均匀。正演模拟和实际应用表明,采用高密度三维采集观测系统采集的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较老资料有显著提高,特别是中、深层资料的信噪比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4.
为满足新时期地质勘查行业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将绿色发展理念具体实践在地质勘查领域,本文在总结分析矿区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调查研究矿区环境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对矿区进一步的勘查工作方向提出建议,对勘查过程中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为避免、减少或控制地质勘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有效的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5.
146.
通过对寺庄金矿床Ⅲ号蚀变成矿带矿体的地质特征及其赋存规律的总结认识,利用工程网度抽稀法,选择了-280中段Ⅲ号蚀变成矿带矿体,对比分析了其不同网度的面积重叠率、面积误差及储量误差与工程数量的变化关系,确定了合理的勘探程度及勘查工程间距。 相似文献
147.
从油气运聚模拟的现状出发,基于角点网格模型建立了油气盆地三维地质模型。研究了油气在不同地质环境下达到平衡态的运移条件和存储条件,继承前人总结的油气运聚模拟参数计算方法,采用达西定律和人工智能算法相结合的方式计算油气运移速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迷宫式\"油气运聚模拟思路,并编码实现,形成了一个可以独立运行的油气运聚模拟模块。运用该模块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勘探成熟区进行了模拟试验,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其研究成果,为降低油气勘探风险提供了很好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48.
北加蓬次盆是一个裂谷盆地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叠加形成的中、新生代复合盆地,油气成藏明显受构造运动、沉积环境、盐岩变形等地质因素的控制。盆地东部因抬升剥蚀而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烃源岩及油气藏没有很好地保存,导致了东部构造带和西部构造带油气资源贫富差异较大。沉积环境影响储层发育,上白垩统浊积扇砂体和三角洲砂体是盐上层系最重要的储层,油气圈闭的形成与盐岩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圈闭类型丰富多彩。根据盐上层系烃源岩和浊积砂体储层分布等地质规律研究,北加蓬次盆大西洋深水斜坡带的中南部处于Azile组主力烃源岩分布区,油气源供给条件优越,储层发育,油气成藏条件得天独厚,是盆地油气勘探最有利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9.
太行山山前断裂是Ⅲ级构造单元太行山隆起与冀中台陷的边界,查明其具体位置对区域的深部热储调查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在前期区域重力和航磁等物探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大地电磁勘探工作。通过布设5条大地电磁剖面,实现了对Ⅲ级构造单元界限的详细勘探。通过对4000 m以浅地层进行反演解译,并结合区域重磁勘探成果及地质资料,确定了区域性断裂及其次生断裂的位置、产状、走向等,重新绘制了Ⅲ级构造单元界限。结果显示界限中段向东偏移2 km左右,南段和北段与原界限重合或小有差异。该结果与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结果基本吻合。本文研究成果将对该区域地热勘探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0.
当前地勘工作特别是岩土勘察存在较大的经验性和盲目性,缺乏对土样扰动和测试结果的评估。为此,需对海洋岩土勘察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研究国内外海洋地勘技术结合多年不同海域工作经验,提出一种基于一致性原则的海洋精准地勘新方法。新方法在岩土勘察部分主要包括两个基本环节:(1)土样扰动综合评估;(2)土体强度测试结果的一致性综合评估。 土工、物探和地质模型立体交叉一致性分析构建了精准地勘体系。多个海工项目实例证明,新技术能通过黏土土样扰动综合评价对各种获取方法和数据去芜存菁,采用室内土工试验和原位测试相结合,常规和高级土工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种数据进行一致性分析、获得钻孔处更丰富更连续的数据。与传统的单一土工测试相比,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准性得到了提高,并弥补了样品取样点间的数据缺失。 所提新方法正确且有效,可以提高地勘数据应用,降低勘察成本,并为包括海上风电在内的海工项目提供更多更可靠的岩土参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