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45篇
  免费   2692篇
  国内免费   1143篇
电工技术   2663篇
综合类   2509篇
化学工业   3466篇
金属工艺   855篇
机械仪表   2286篇
建筑科学   6137篇
矿业工程   4337篇
能源动力   2699篇
轻工业   1430篇
水利工程   569篇
石油天然气   6828篇
武器工业   519篇
无线电   1377篇
一般工业技术   3585篇
冶金工业   1409篇
原子能技术   201篇
自动化技术   1110篇
  2024年   167篇
  2023年   455篇
  2022年   777篇
  2021年   1107篇
  2020年   1117篇
  2019年   760篇
  2018年   691篇
  2017年   984篇
  2016年   1078篇
  2015年   1172篇
  2014年   2362篇
  2013年   2197篇
  2012年   2819篇
  2011年   3066篇
  2010年   2138篇
  2009年   2142篇
  2008年   1895篇
  2007年   2480篇
  2006年   2382篇
  2005年   2114篇
  2004年   1798篇
  2003年   1601篇
  2002年   1398篇
  2001年   1062篇
  2000年   932篇
  1999年   724篇
  1998年   544篇
  1997年   414篇
  1996年   385篇
  1995年   349篇
  1994年   239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ѡ������Ļ�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决策原理,提出了一种合理选择钻机的新方法,并通过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52.
阐述了前开口无绷绳自举式钻机的设计要求,分析了该钻机的结构特点。钻机的型式和基本参数符合SY/T5609—1999标准。各主要设备设计制造符合API相关规范及HSE的要求。该钻机可满足在钻井地域面积有限的情况下的使用要求,其特点及适用性时今后钻机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3.
铰链式井下动力钻具组合是当前短半径水平钻井中最先进的一种新型工具。本文首先建立了铰接式井下动力钻具组合在二维井身条件下的力学模型并介绍了该模型的求解方法和过程,详细分析了若干结构学数、井身几何参数和钻井工艺参数对钻头侧向力的定量影响,为铰接式井下动力钻具组合的结构设计和短半径水平井轨道控制提供了力学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54.
针对钻井过程中钻遇的盐层段井眼蠕变缩径问题,利用弹塑性力学理论,蠕变本构方程采用Heard蠕变方程,在平面应变和均匀地应力假设下,推导出控制井眼收缩的钻井液密度新公式,该公式与前人推导的公式不同。通过理论分析,指出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蠕变应力差(极坐标下表示的径向应力与切向应力之差)公式的推导上,用有限元法计算结果对理论公式进行检验,证明是可行的。对文中的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建模、求解,利用求解结果对各应力差公式进行验证,得出:根据文中公式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法计算结果完全一致,而据前人公式计算结果偏离有限元计算值较大,从而间接证明了该钻井液密度新公式的推导更严密,更准确。  相似文献   
55.
油基钻井液的推广及循环利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针对普通水基钻井液在钻进中强、强水敏性油藏时会造成储层污染、产量降低的问题,指出了油基钻井液在钻进该类油藏时的优势和其成本高、对生态环境有污染的缺点。为了大面积推广应用油基钻井液,重点介绍了油基钻井液的特性和稳定性影响因素,并通过室内评价证明了油基钻井液在油层保护中的良好效果,着重阐述了油基钻井液在王庄油田的现场应用情况,并探讨了油基钻井液的循环利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油基钻井液不仅具有良好的油层保护效果,而且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6.
昆2井优快钻井及油气层保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2井是一口位于柴北缘西段的昆特依凹陷潜伏Ⅰ号圈闭上的风险探井,设计井深为5950m。针对柴北缘深探井存在的主要技术难题,制定了昆2井的技术对策。通过对钻井设备的优选、井身结构的优化、钻头及钻具组合的优选、钻井参数及钻井液性能的优化、油气层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形成了一套适合于柴北缘的优快钻井技术,使昆2井的完钻井深达到5950m。与邻区的深探井平均水平相比,在井深增加888m、大尺寸井眼段更长的前提下,昆2井的钻井、完井周期分别缩短了98.75d、124.2d,钻机月速度增加了317m/台,平均机械钻速增加了0.82m/h。根据“理想充填新理论”,确定了保护油气层的最优复配暂堵方案,利用该方案所配制的钻井液其渗透率恢复值达到了87.5%以上,流变性能良好,滤失量低,对改善泥饼质量、增强井壁稳定性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57.
塔巴庙区块气藏属于低压、低渗气藏,储集层物性差异大、含气级别高,但含气非均质性强,录井解释评价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综合判断储集层物性和含气性方面的研究,分别探讨了钻时与全烃、钻井液性能与全烃、钻井液粘度与全烃、气测显示与测井参数和烃组分与气显示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其相关性及其在塔巴庙区块气层解释评价中的意义及作用。通过相关性研究,不但摸索出定性解释评价气层的方法,同时为今后深入研究录井相关参数关系,探索其内在规律,为实现准确解释评价储集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8.
濮城油田开发后期,因事故导致损坏的井数不断增多,不仅损失了相当一部分储量,而且严重威胁着油田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应用拔套侧钻工艺技术对有潜能的事故井进行侧钻更新,投产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油田增储上产和挖潜剩余油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解决困扰油田发展的难题找到了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9.
黄原胶接枝共聚物降滤失剂应用性能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原胶(XG)具有优良的耐盐性和增稠降滤失性能,但耐温性较差。对XG分子结构的分析认为,可利用XG链上的活泼基团接枝丙烯酰胺等乙烯基单体,增强其耐温性能,用作耐温抗盐钻井液处理剂。对比了合成的黄原胶丙烯酰胺等接枝共聚物(XGG)降滤失剂与XG在淡水、4%盐水和饱和盐水钻井液中的增粘降滤失性能和抗温性能,并通过岩心膨胀试验对比了XGG、XG和KCl对页岩的抑制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淡水钻井液中XGG具有极强的增粘效果和降滤失能力,远远超过XG1随着钻井液矿化度的提高,XGG的性能有一定下降,但XGG在各种钻井液中均具有比XG更好的高温增稠和控制失水的能力;XG已具有优良的抑制性,XGG的抑制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0.
BACKGROUND: To investigate the microbial degradation performance of organic pollutants in the atmosphere using a biotrickling filter, two microorganism strains, Bacillus cereus S1 and Bacillus cereus S2, were selected, identified and inoculated into a twin biotrickling filter for comparison. RESULTS: Both strains showed good performance towards the degradation of model organic pollutants when gas flow rates ranged from 100 to 600 L h−1. For S1, the total maximum removal efficiency (RE) of toluene was maintained nearly 100% not only at gas flow rates of 100 L h−1 corresponding to empty bed residence time (EBRT) 199.44 s, but also at gas flow rates of 200 L h−1 (EBRT = 99.72 s) and 300 L h−1 (EBRT = 66.48 s). However, S2 had a much lower degradation capability; near 100% removal efficiency was obtained only at the gas flow rate of 100 L h−1 although both bacteria belong to the same Bacillus cereus. With further increase in gas flow rate, the total REs for both S1 and S2 decreased slightly at first and then dropped sharply to 46% and 35%, respectively, at an EBRT of 33.24 s, corresponding to a gas flow rate of 600 L h−1. Starvation for between 2 and 10 days resulted in the re‐acclimation times of both strains ranging between 1.0 and 15.5 h. CONCLUSION: Strain S1 would be a better choice for inoculation into a biotrickling filter than strain S2, because of its much higher toluene removal capacity and rapid recovery to full performance. Copyright © 2008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