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492篇 |
免费 | 2016篇 |
国内免费 | 247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12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2386篇 |
化学工业 | 1491篇 |
金属工艺 | 282篇 |
机械仪表 | 166篇 |
建筑科学 | 9103篇 |
矿业工程 | 1021篇 |
能源动力 | 331篇 |
轻工业 | 680篇 |
水利工程 | 3095篇 |
石油天然气 | 199篇 |
武器工业 | 15篇 |
无线电 | 12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70篇 |
冶金工业 | 404篇 |
原子能技术 | 132篇 |
自动化技术 | 5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1篇 |
2023年 | 217篇 |
2022年 | 447篇 |
2021年 | 604篇 |
2020年 | 592篇 |
2019年 | 537篇 |
2018年 | 500篇 |
2017年 | 605篇 |
2016年 | 643篇 |
2015年 | 656篇 |
2014年 | 1193篇 |
2013年 | 917篇 |
2012年 | 1259篇 |
2011年 | 1341篇 |
2010年 | 1092篇 |
2009年 | 1110篇 |
2008年 | 1003篇 |
2007年 | 1282篇 |
2006年 | 1144篇 |
2005年 | 1143篇 |
2004年 | 938篇 |
2003年 | 715篇 |
2002年 | 542篇 |
2001年 | 427篇 |
2000年 | 380篇 |
1999年 | 317篇 |
1998年 | 258篇 |
1997年 | 188篇 |
1996年 | 156篇 |
1995年 | 143篇 |
1994年 | 110篇 |
1993年 | 55篇 |
1992年 | 58篇 |
1991年 | 48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35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36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库水位升降作用下三峡库区土质岸坡坡体吸水、应力集中及滑移变形,形成不同时段和不同空间部位的裂缝体系。通过模型试验的方法,分析了土质岸坡在一个蓄水降水循环周期内裂缝体系的时空演化分期配套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蓄水初期,裂缝主要出现在岸坡前缘水位线附近,且出现频率高、规模逐渐增大,岸坡出现局部坍塌破坏;蓄水中期,岸坡前后缘均有裂缝出现,但出现频率低、规模减小;蓄水后期,前缘裂缝发育基本消失,后缘裂缝继续发育,岸坡以沿滑动面整体蠕滑为主;水位上升过程中暂停蓄水时裂缝发展缓慢。降水阶段,拉张裂缝主要出现在岸坡坡体后缘,初期降水裂缝出现频率较低,发展缓慢;后期降水裂缝出现频率、规模变大,产生下座变形及下错台坎;水位下降阶段岸坡沿滑动面发生整体缓慢蠕滑。 相似文献
102.
以河南洛阳某钨冶炼场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累积指数、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新兴污染物钨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核算其不同暴露途径的风险控制值,并对模型参数开展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除S01、S12区域部分表层与中层土壤钨污染等级为无或轻度外,各区域土壤均达到中度以上污染水平;Ⅰ、Ⅱ、Ⅲ层土壤钨污染程度相对较大,部分区域土壤已达重度以上污染水平,Ⅳ层污染程度虽不及上述土层,但大部分区域也能达到中-重度污染;Ⅰ、Ⅱ层土壤钨污染对儿童非致癌健康风险影响较大,且经口摄入途径为影响儿童健康风险的主要暴露途径;从严选择儿童在不同暴露途径的综合风险控制值15.26 mg/kg作为该场地土壤钨的风险控制阈值,该值可作为土壤钨污染风险筛选及修复治理的目标值;在风险控制模型中,EF(暴露频率)、ED(暴露时间)、IngR(日土壤摄入量)对土壤钨综合风险控制值的影响最为显著,计算时需谨慎选取。 相似文献
103.
土壤样品基质复杂且酚类化合物含量很低,未经衍生的酚在气相色谱中峰型和稳定性较差,灵敏度较低,应用衍生化的方法时流程复杂,耗时长。用二氯甲烷和正己烷混合溶剂(2∶1,V/V)作为溶剂,75 ℃微波20 min提取土壤中的酚类化合物,在提取液中加入pH>12的强碱性水,使得酚类化合物生成对应的盐溶于水,弃去有机相后,将得到的水相调节至pH<12,用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混合溶剂(4∶1,V/V)萃取酚类化合物。提取液经五氟苄基溴衍生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内标法定量,建立了微波萃取-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土壤中14种酚类化合物的方法。在最佳的衍生条件下,以10 g土壤样品计,方法中酚类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002~0.006 mg/kg。按照实验方法测定土壤样品,加标回收率为73.2%~119%,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3.0%~9.5%。方法简化了衍生化步骤,有效改善了各酚类化合物峰形,增强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可用于土壤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4.
105.
为充分发挥水泥土桩墙的高强度特性,提出了一种土钉墙+水泥土桩墙的基坑联合支护结构,并介绍了其设计理念。基于有限元数值模型,结合南昌地区典型地质条件,系统地研究了联合支护结构对渗流场、土体水平位移、土钉轴力、水泥土桩墙桩身应力、基坑破坏模式的影响,以及坑底加固、水泥土桩墙距离对基坑支护性能的影响,并与传统土钉墙和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保证墙体安全的条件下,联合支护结构的受力机制更合理,开挖面处土体水平位移、桩身轴向及切向应力均小于传统的土钉墙和复合土钉墙;基坑破坏模式表现为重力式挡土墙破坏模式,对坑底进行加固处理可进一步显著改善其支护性能。 相似文献
106.
通过采集乌鲁木齐大泉湖火区土壤样及实验室测定,研究了火区土壤理化性质与重金属Hg,As,Cu,Pb,Cr,Zn,Ni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温度正常区土壤温度随采样深度增加的幅度较温度异常区小;温度正常、温度异常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深度的增加均减少,温度正常区I,II,III,IV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温度异常区相应土层有机质含量;温度异常区土壤层I重金属Cu,Pb,Cr,Zn,Ni含量均小于温度正常区土壤层I相应重金属含量,II层则有增加的趋势并大于温度正常区相应土层重金属含量;温度正常区、温度异常区土壤Hg,As,Cu,Ni重金属含量随深度变化幅度及波动幅度较小,而温度异常区土壤Pb,Cr,Zn重金属含量随深度变化波动幅度较温度正常区大;火区热效应、地形、土壤及气象因子是影响土壤重金属分布的主要原因。土壤典型重金属砷形态分析表明:残留态砷含量最高,水溶态砷含量最低;水溶态砷在火区取样区域内I,II,III,IV土壤层区域富集特征与各层土壤碳酸钙富集特征趋于一致;温度正常区土壤残留态砷、铁形砷含量随深度变化的趋势与土壤碳酸钙含量随深度变化趋势一致;温度异常区残留态砷含量随深度增加波动趋势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波动趋势有较强关联性;温度正常区、温度异常区均值水溶态砷含量基本稳定,表明其与温度、土壤特性等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7.
通过旱棚小车模拟小麦/玉米垄沟套作种植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垄沟部位(垄顶、垄底和沟中)施肥对小麦/玉米生长和产量及土壤水氮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灌水条件下,施肥部位对垄沟套作水分分布影响不显著,但土壤硝态氮的分布差异较大; 垄顶施肥和垄底施肥处理下,由于水肥异区,其垄上小麦生长带的硝态氮主要分布在0~30 cm土层,有效地减少了硝态氮向土壤深层淋溶,而后期沟内玉米生长带的水氮处理相同,因此其硝态氮分布差异较小; 在相同灌水条件下,垄沟套作可以有效降低水分流失,减少氮肥损失,因此较传统平作更有利于作物生长,提高小麦、玉米的产量,且以垄顶施肥和垄底施肥效果最显著,小麦产量较平作分别增加11.47%、10.81%,玉米产量较平作分别增加18.87%、22.70%。 相似文献
108.
利用5种不同的土壤改良剂,对矿化度在2~3 g·L-1的微咸水灌溉棉田土壤进行改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五种改良剂均降低土壤pH值和总盐含量,并能有效控制土体Na+、Ca2+、SO42-、HCO3-积累;其中,磷石膏能显著降低土体Na+、Ca2+、SO42-总含量(P<0.05),DS1997能显著降低土体Na+、HCO3-总含量(P<0.05),酸碱平衡剂显著降低土体Ca2+、SO42-总含量(P<0.05),禾康改良剂有效控制土体SO42-、HCO3-含量;改良剂对土体中Cl-改良效果不显著(P>0.05)。研究得出:微咸水灌溉导致土壤pH值升高和含盐量增加,造成土壤盐分的积累;土壤改良剂可有效减少微咸水灌溉引起的盐分积累,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和盐分离子分布。 相似文献
109.
在黄土高原雨养条件下,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全膜覆土穴播+播前镇压(T1),玉米秸秆还田+不覆膜+播前镇压(T2),玉米秸秆还田+不覆膜+播前不镇压(T3),小麦秸秆还田+全膜覆土+播前镇压(T4),小麦秸秆还田+不覆膜+播前镇压(T5),小麦秸秆还田+不覆膜+播前不镇压(T6),露地穴播(CK)对冬小麦土壤温度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各处理全生育期0~25 cm土层均温依次为T4(15.26℃)>T1(14.94℃)>T5(14.80℃)>CK(14.66℃)>T3(14.64℃)>T2(14.57℃)>T6(14.47℃); 还田方式间比较,秸秆还田+全膜覆土穴播+播前镇压、秸秆还田+不覆膜+播前镇压处理在整个生育期表现为增温效应,秸秆还田+不覆膜+播前不镇压表现为降温效应; 小麦秸秆还田增温效果大于玉米秸秆还田; 各还田处理均表现为增产效应,平均较CK增产69.36%、27.94%、19.38%、45.12%、13.30%、9.79%。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制订10种土壤中有机磷农药的残留测定方法.方法:微波萃取方法提取,固相小柱净化获得土壤的样品溶液,采用安捷伦DB-608毛细管色谱柱,检测器是火焰光度检测仪器,分析土壤中速灭磷、甲拌磷、二嗪磷、异稻瘟净、甲基对硫磷、杀螟硫磷、溴硫磷、水胺硫磷、稻丰散和杀扑磷十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结果:上述建立的气相色谱方法测定1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