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瓦斯地质理论为基础,运用区域构造演化理论,分析了矿区、矿井瓦斯地质规律,调研了大平煤矿“10·20”矿难发生特大型煤与瓦斯突出的地质原因,即新密矿区中三叠世受构造强烈挤压作用,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晚白垩世至第三纪受构造拉张和重力滑动作用.大平煤矿垂深450 m以浅,以低瓦斯为主;深部瓦斯地质条件复杂,存在着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分区、分带特征,并受地质构造的控制.“10·20”煤与瓦斯突出发生在构造复合部位,应力集中、构造煤发育,是岩石掘进工作面遇一逆断层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13.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重要灾害之一,构造因素是控制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淮南煤田煤层形成后,先后经历的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多期构造运动作用使煤层内部地质构造发生叠加、变形、破坏,叠加后形成的地质构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瓦斯地质特征,也决定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程度。本文通过对淮南煤田潘一矿地质构造特征、瓦斯地质特征分析认为,在构造演化过程中,矿井内不同区域瓦斯地质特征受不同地质时期构造作用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响应,因而造成矿井瓦斯含量、瓦斯压力和构造煤在不同区域具体不同的分布特征,从而造成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分布具有分区性。 相似文献
14.
精查勘探期间井田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精查勘探期间测定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瓦斯突出指标及瓦斯地质条件的分析,对韩庄井田3号、15号煤层突出危险性进行了预测,并为生产设计部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收集整理黄岩汇煤矿地质资料和瓦斯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地质构造控制理论,展开井下实测和地质编录,以分析矿区和井田地质构造分布特征,研究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煤层埋藏深度等地质因素对瓦斯赋存的影响,得出了井田内15号煤层瓦斯含量分布规律和构造煤的分布规律;同时,对黄岩汇煤矿15号煤层突出危险性也进行了区域预测.研究表明,煤层埋藏深度是影响黄岩汇煤矿15号煤层瓦斯含量分布的主控因素,其他地质因素仅仅影响煤层瓦斯的局部变化;将埋深大于321m的15号煤层划分为突出危险区,其余的则为非突出危险区. 相似文献
16.
在综合考察国内外煤与瓦斯突出研究基础上,从瓦斯地质角度深入分析构造煤体、高压瓦斯和构造作用等影响突出发生的关键因素,初步提出以瓦斯突出煤体为核心的煤与瓦斯突出地质控制机理。认为地质构造控制着煤层瓦斯的赋存和构造煤分层破坏程度以及厚度分布,控制着煤与瓦斯突出;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现象是一定规模的瓦斯突出煤体在临近采掘工作面煤壁时,卸载引起煤体拉张向深部扩展破坏,煤层透气性高倍增加,同时煤体内大量瓦斯因降压而快速解吸,靠近煤壁的煤体内瞬间形成高动能的气、煤颗粒混合体,类似点爆炸药包,造成煤层严重崩塌破坏,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以郑煤集团大平煤矿“10·20”特大型煤与瓦斯突出为基础,进行地质控制煤与瓦斯突出实例分析,结合新疆自治区煤矿瓦斯地质特征揭示了瓦斯突出煤体发育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
兖州煤田地质构造对瓦斯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兖州煤田煤层甲烷赋存特征及地质构造对煤层瓦斯的控制作用,提出应用瓦斯地质理论,加强瓦斯的预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8.
煤与瓦斯突出倾向与煤层的变质变形历史有关。煤层的变质变形演化大致有3种基本模式:变质-变形模式;同变形变质模式:变形-变质模式。具有第1种演化模式的煤层突出危险性较小,而具有第2、3种模式的煤层突出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煤矿瓦斯地质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问世15年取得了巨大进展。以瓦斯地质理论基础为指导思想首次完成的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在工程及生产中得以广泛运用,指导生产,防范事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将这一新兴学科向前发展,是众多专家和学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只有完善理论基础,形成坚实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才能够使该学科产生第二次飞跃,向成熟和完善的新水平前进。 相似文献
20.
陈虎林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
为了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减少和避免瓦斯事故的发生以及合理地进行通风设计,在生产矿并补充勘探中必须加强瓦斯地质的分析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