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8篇
  免费   511篇
  国内免费   228篇
电工技术   21篇
综合类   450篇
化学工业   147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819篇
矿业工程   406篇
能源动力   147篇
轻工业   14篇
水利工程   1483篇
石油天然气   2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8篇
冶金工业   41篇
原子能技术   29篇
自动化技术   4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243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王文才  李雨萌 《煤矿安全》2020,(4):57-60,65
为研究矿井采空区水库在震动环境下稳定性和安全度的变化情况,以李家壕煤矿为研究背景,通过采用公式推导和实验室相似模拟实验的方法,分析研究地震或其他震动持续存在的情况下,采空区水库各主要部分的稳定性以及安全度的变化情况。由于坝体是支撑采空区水库正常作业的关键部分,因此,着重对坝体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得到坝体在地震情况下的动力响应公式。同时,通过实验室相似模拟实验的研究得出在采空区在震动持续存在的情况下,整个采空区受扰动后安全度的变化情况:随着震动强度的增加,水库整体的安全度降低;且在震源位置已知的条件下,距离震源越近处的安全度越低。  相似文献   
102.
黄永军 《现代矿业》2020,36(9):58-61
为了确定煤矿地下水库人工坝体易破坏位置及极限水头值,对人工坝体建立薄板力学模型,基于弹性力学薄板理论推导得出坝体应力分布函数,以李家壕地下水库为参考,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理论公式进行验证和比较,并分别采用摩尔库伦模型和D P模型对比坝体塑性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坝体最先破坏位置为正面两侧中心,其次分别为正面底部中心、正面顶部中心、背面中心区域;FLAC3D中使用摩尔库伦模型与理论分析所得坝体破坏情况相符,更准确地反映了坝体破坏特点。对于坝体失稳破坏判断,摩尔库伦模型安全系数高于D P模型,以使用摩尔库伦模型的破坏情况为参考,确定李家壕人工坝体极限水头值为24 m。  相似文献   
103.
温度是生物净化滤柱运行的一个重要参数,采用生物净化滤柱处理模拟含氨氮、铁、锰地下水,考察水温从约25℃降到约6℃过程中氨氮、铁、锰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出水氨氮、总铁、锰的浓度分别低于0.15mg/L、0.1mg/L、0.05mg/L,均低于国家标准。出水总铁、锰均未受到水温下降的影响,但是出水氨氮浓度逐渐从约0.02mg/L升高到约0.12mg/L。进一步分析发现,铁主要在滤层的0~0.4m段去除,去除效果没有受到水温变化的影响。氨氮、锰主要在滤层的0~0.8m段去除,其沿程浓度均随水温降低而明显升高。氨氮、锰的生物去除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水温为24.6℃、15.3℃、6.7℃时,两者的动力学常数k分别为0.154min-1、0.186min-1,0.143min-1、0.175min-1,0.103min-1、0.163min-1;半反应时间t1/2分别为4.51min、3.72min,4.83min、3.96min,6.72min、4.24min。随着试验水温的降低,氨氮、锰的去除效果明显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04.
地基中水位变化不仅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而且易造成地基水平拉裂,对建筑物极为不利。本文对受地下水位影响的沉陷区内的一建筑物实例进行了破坏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05.
李壮文  王立平  翟博文 《山西建筑》2009,35(11):166-167
首先介绍了水对工程的危害,并对工程中水害的防治方法进行了概括总结,强调应根据工程实际采取合理的治水方法,以使防水设计与施工达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安全可靠、确保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6.
The water quality of bank filtrate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complex hydrological exchange processes. In particular, surface water coming into contact with groundwater is a potential hazard for drinking water quality. Therefore monitoring for surface water intrusion is required for assuring the quality of the raw water being used. The hydrological interactions of the Rhine bank filtration site at Flehe, Duesseldorf were analyzed hydro-chemically and faunistically and both approaches were compared. In addition, the degree of surface water influence was determined by using the fauna and the Groundwater-Fauna-Index (GFI) after Hahn (2006a). The fauna provided a more detailed impression of the hydrological situation of the study area than the water chemistry. By means of the fauna and the GFI, different groundwater types were identified, indicating different degrees of surface water intrusion. Thus, the fauna and the GFI are considered to be suitable measures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as well as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surface water impact on the groundwater and consequently are suitable for use in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107.
武汉市黄陂区位于武汉市北部,近年来发展迅速,地表水资源开发与效益已不能满足当地工农业、居民生活用水的需求.通过地区工作经验,结合红层区地质背景、钻孔资料、水质分析资料,认为红层裂隙水赋存于公安寨组碎屑岩裂隙中,富集程度受地层岩性、岩石组合、地形地貌影响,该地区裂隙水的富集规律有利于指导红层地下水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08.
随着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降低和污染加剧,人类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增加,不同程度改变了地下水环境,尤其是城市地区的地下水环境有恶化趋势。采用DRASTIC指标体系和MAPG IS的空间叠加功能,对玉溪盆地地下水防污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地下水防污性总体在差—中等范围,可分为三种等级区。其中,盆地区地下水防污性基本在较差—差的范围,盆地周边山地防污性中等。反映人类工程和经济活动易对盆地地下水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09.
河北省是我国水资源极为缺乏的地区之一,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居全国之首.由于地下水开发利用的不合理,产生了一系列资源环境及社会问题.本文将对以上问题做出阐述并从现代水资源管理角度提出防治对策,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0.
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中胶体与污染物共迁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然胶体在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中广泛存在。由于胶体不仅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表面带有电荷等基本特点,而且具有独特的双电层结构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这些特点使得胶体成为地下环境中最为活跃的组分,并对土壤与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迁移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土壤与地下水环境中的胶体及其对污染物的促进迁移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综述了地下环境中的胶体来源、可移动胶体的释放与沉积、胶体自身的特征与环境行为以及胶体对不同污染物的促进迁移作用,分析了各种环境因子对胶体-污染物共迁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地下环境中胶体与污染物共迁移的过程与机理等尚需深入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