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8篇
  免费   518篇
  国内免费   226篇
电工技术   21篇
综合类   447篇
化学工业   146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815篇
矿业工程   404篇
能源动力   146篇
轻工业   14篇
水利工程   1482篇
石油天然气   20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7篇
冶金工业   40篇
原子能技术   29篇
自动化技术   4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43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地下水污染修复的活性渗滤墙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活性渗滤墙是一种现场修复受污染地下水的新型技术,具有原理简单,施工方便,运行费用低廉等特点,活性渗滤墙垂直于地下水流动方向设置,当地下水流通过活性渗滤墙时,污染物与墙体材料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环境修复的目的。文中综述了活性渗滤墙技术的修复机理和实际应用,大量研究表明,应用金属铁作为活性渗滤墙材料,可以去除地下水中的重金属以及有机污染物,目前活性渗滤墙已经在世界各地应用,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环境污染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22.
山前平原地下水侧向补给潜力空间变异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WAT模型利用分辨率较高的DEM数据,可以估算山前地下水侧向补给的空间变异,并可以计算不同降水年型下补给量的差别。模拟需要对研究区进行填洼、流向确定、汇流和河网水系的提取四步运算,并对河道临界支撑面积的取值进行分析。分别模拟了平水年和丰水年两种降雨年型下研究区13个出水口的地下水侧向补给潜力。在研究区,由于地形的变化,导致山与平原交接断面上出水口的集水面积变异非常大,因此山前平原所接受的地下水侧向补给量的空间变异也非常大。不同的降雨年型下,降雨量转化为地下水侧向补给量的比例也不同。平水年的转化比例较小,丰水年的转化比例较大。应用SWAT模型时,与ArcView的拓展模块有机结合,可以更方便提取完整的大流域,划分出合理的子流域。  相似文献   
23.
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应以中长期保护利用为第一出发点,并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文中依据这种思想提出了该地区中长期规划思想、可开采量、评价方法、单井控制面积、水费征计标准。  相似文献   
24.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contamination by chlorinated solvents of the Chalk Aquifer underlying the towns of Luton and Dunstable was undertaken to assess the extent, causes and mechanisms of pollution. The research programme incorporated land-use surveys, regional groundwater surveys, monitoring of groundwater abstraction points and aquifer profiling by means of the drilling of observation boreholes, the analysis of the recovered core material and the depth sampling of these and other boreholes.
Low-level solvent contamination of the Chalk Aquifer was found to be widespread with 'hotspots'of higher concentrations. At the drilling sites, both the saturated and unsaturated zones were contaminated with solvents, although free product was not observed. The presence of an additional contaminant, oil, at some sites was noted to influence the distribution of solvents within the aquifer.
Clean-up of the aquifer is not a practical op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groundwater at the abstraction points has been adopted.  相似文献   
25.
Ohne Zusammenfassung
Impacts of green roofs and rain water use on the water balance and groundwater levels in urban areas
  相似文献   
26.
针对地下水功能评价中单独采用主观赋权法或客观赋权法存在的问题,结合二者的优点,采用基于主观赋权的层次分析法与客观赋权的熵权法相结合的级差最大化组合赋权法评价地下水功能,并通过计算不同赋权方法权重结果与平均值的相对偏差来衡量级差最大化组合赋权法的准确性。将该方法应用于伊犁河谷西北部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功能评价,评价结果基本符合评价区实际情况,验证了该评价方法在地下水功能评价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7.
多元统计方法能同时对多个变量进行分析研究,是一种可用于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相关分析的有效工具。基于12组水样的9项指标,运用多元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了新疆巴里坤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地区内主要分布低矿化度的HCO3·SO4-Ca·Na型水(占总取样点的33.3%)和HCO3·SO4-Ca型水(占总取样点的25.0%),地下水中各离子的空间变异性为中等以上。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主要受以Na+、Ca2+、Mg2+、Cl-、SO42-、总硬度(TH)、溶解性总固体(TDS)为主要荷载变量的蒸发浓缩作用和以HCO-3为主要荷载变量的溶滤作用影响,两种作用的贡献率分别达76.17%和14.87%。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
针对河套盆地开展了历时多年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利用采集的298组浅层地下水样品以及收集并甄选的382个水文地质钻孔记录分析发现:河套盆地内95%的高砷地下水(As质量浓度10μg/L)集中在黄河决口、改道形成的古河道影响带及黄河决口扇裙带。其中,盆地南部首次发现了较为集中的高砷地下水,其分布范围与黄河北岸的晚更新世以来黄河决口、改道形成的4个大型决口扇,在空间上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黄河古河道带及决口扇裙带表现为较强的还原环境及蒸发浓缩作用以及较弱的地表水补给强度。受pH值、含铁氧化物的还原性溶解等因素影响,决口扇裙带浅层地下水中砷的含量略低于平原中部黄河古河道带。结果表明:黄河古河道带及决口扇裙带特定的沉积环境控制着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进而对高砷地下水的分布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研究某水库蓄水对区域地下水动态的影响,以期为水库后期建设以及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相关科学依据。通过建立水库试验段气象-地下水监测系统,运用M-K趋势分析法分析研究区地下水位动态特征,选用变异系数法分析地下水位的时空间变异特征,采用灰色关联度法揭示其主导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水库试验段地下水位整体表现为上升趋势且具有明显的丰枯特征,升幅约为0.5~2.0m/a;试验段渗漏量与地下水位变化呈负相关关系,渗漏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存在一定空间差异,即对东部地下水位的影响大于西部;西部地下水位的主导影响因子为降雨量,东部地下水位的主导影响因子为渗漏量和降雨量。  相似文献   
30.
为揭示准格尔煤田地区地下水循环特征,运用水化学技术、水汽轨迹模型和环境同位素等方法分析不同水体水化学特征、环境同位素特征、大气降水主要来源、地表水及地下水转化关系。结果表明:地表水矿化度低,呈弱碱-偏碱性,水化学类型以HCO_3·SO_4·Cl-Ca型水为主;地下水整体矿化度低,偏弱碱性,主要以HCO_3-Na·Ca型、Cl-Na型、HCO_3-Ca·Mg型、HCO_3·Cl-Na型水为主;黄河水δ(D)平均值为-79.6‰、δ(~(18)O)平均值为-10.47‰,第四系地下水δ(D)平均值为-66.25‰、δ(~(18)O)平均值为-9.1‰,白垩系地下水δ(D)值为-70.6‰、δ(~(18)O)值为-9.3‰,石炭-二叠系地下水δ(D)平均值为-77.07‰、δ(~(18)O)平均值为-9.9‰,寒武-奥陶系地下水δ(D)平均值为-75.73‰、δ(~(18)O)平均值为-10.06‰;大气降水受极地气团和季风影响,主要来源为西风带水汽、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汽蒸发再循环;断层带、褶皱轴部裂隙带为不同含水层间主要导水通道,大气降水和黄河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高承压水头寒武-奥陶系岩溶裂隙水越流补给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砂岩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孔隙水通过地层间不整合接触面裂隙发育带向下补给石炭-二叠系砂岩裂隙水,黄河水对寒武-奥陶系地下水的补给比例受地质构造发育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