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82篇
  免费   5917篇
  国内免费   3354篇
电工技术   2095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4101篇
化学工业   2308篇
金属工艺   543篇
机械仪表   1030篇
建筑科学   6985篇
矿业工程   11202篇
能源动力   1133篇
轻工业   783篇
水利工程   2375篇
石油天然气   3521篇
武器工业   201篇
无线电   254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32篇
冶金工业   2204篇
原子能技术   178篇
自动化技术   10718篇
  2024年   162篇
  2023年   550篇
  2022年   1247篇
  2021年   1599篇
  2020年   1878篇
  2019年   1351篇
  2018年   1260篇
  2017年   1508篇
  2016年   1654篇
  2015年   1775篇
  2014年   3149篇
  2013年   2491篇
  2012年   3733篇
  2011年   3652篇
  2010年   2801篇
  2009年   2917篇
  2008年   3001篇
  2007年   3257篇
  2006年   2931篇
  2005年   2440篇
  2004年   2056篇
  2003年   1877篇
  2002年   1347篇
  2001年   1044篇
  2000年   839篇
  1999年   602篇
  1998年   446篇
  1997年   333篇
  1996年   265篇
  1995年   264篇
  1994年   212篇
  1993年   161篇
  1992年   134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The use of geothermal energy and its associated technologies has been increasing worldwide. However, there has been little paradigmatic research conducted in this area. This paper proposes a systematic methodology to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trend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eothermal energy. A novel data analysis system was created to research the geothermal energy utilization trends, and a technological paradigm theory was adopted to explain the technological changes. A diffusion velocity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and forecast the geo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diffusion phas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installed capacity for geothermal generation had a strong inertia force along with the S-curve. Power generation from geothermal power sources reached a peak in 2008 and is estimated to be saturated by 2030. Geothermal energy technologies in hybrid power systems based on other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look to be more promising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22.
针对新桥煤矿2301综采工作面机载喷雾系统喷雾效果差、喷雾耗水量大造成煤质含水量超标、喷嘴雾化程度不高、喷嘴容易发生堵塞等问题,提出了高压喷雾系统设计方案,选择了1.2mm的锥形引射喷嘴和1.5mm的扇形引射喷嘴。采用固定水泵供水方式,结合工作面实际情况,计算出喷雾总用水量247.5L/min,提高了喷雾射程,提升了除尘效果。  相似文献   
23.
24.
以天然气、烃源岩及储层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为主要依据,通过天然气-天然气、储层沥青-烃源岩、天然气-烃源岩3个方面对比,深入探讨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下二叠统天然气来源。研究表明,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下二叠统天然气主要来源于筇竹寺组泥岩。其5项证据分别为:下二叠统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小于-30.5‰,甲、乙烷碳同位素倒转是由高演化程度烃源岩所致;多数下二叠统天然气与龙王庙组天然气特征最为相似;GS18,NC1井下二叠统天然气特征与寒武系相似,说明上下层气源一致;高石梯-磨溪地区下二叠统储层沥青地球化学特征与筇竹寺组泥岩最为相似;筇竹寺组泥岩主要为下二叠统供气,这一认识符合干酪根油气生成理论和同位素分馏规律。  相似文献   
25.
如何在海量不确定数据集中提高频繁模式挖掘性能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传统算法大多是以期望、概率或者权重等单一指标为数据项集支持度,在大数据背景下,同时考虑概率和权重支持度的算法难以兼顾其执行效率.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Spark的不确定数据集频繁模式挖掘算法(UWEFP),首先,为了同时兼顾数据项的概率和权重,计算一项集的最大概率权重值并进行剪枝;然后,为了减少对数据集的多次扫描,结合Spark框架的优点,设计了一种具有FP-tree特征的新颖的UWEFP-tree结构进行模式树的构建及挖掘;最后在Spark环境下,以UCI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在保证挖掘结果的同时,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26.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榆林-神木地区上古生界发育了断层和3种类型的裂缝.裂缝类型有区域构造缝、水平缝(包括层理缝与缝合线)和成岩缝,其中,区域构造缝主要呈北东向分布,在上古生界各层位均发育,缝合线在山2段中下部和太原组灰岩中都可见到,层理缝仅见于山西组山2段中下部,成岩缝仅见于石千峰组千5段.断层为逆断层,断穿了上古生界下部气藏的区域盖层和烃源岩.裂缝和断层分布对研究区重点勘探层位山2段、盒8段和千5段的天然气富集起到了重要作用:伴生的层理缝和缝合线的分布控制了山2段天然气富集区;区域构造缝的分布促进了盒8段天然气的富集;而千5段天然气的富集则依赖于本区断穿上石盒子组的断层和区域构造缝的分布.图6表2参29  相似文献   
27.
分析了乐滩灌区工程北干渠溯河隧洞段长约1.06 km穿合山煤矿采空区的地质情况.借鉴高速公路煤矿采空区的成功处理经验,通过科学分析,对采空区变形和区域内覆岩的稳定性做了评价,论述了输水线路穿采空区段采取全充填压力注浆法的工程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8.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深层天然气输导通道主要由断裂、不整合面和砂体构成。该区砂体横向分布不稳定,物性差,不是天然气侧向长距离运移的输导通道,但可以起到衔接输导作用。输导通道时该区天然气成藏与分布起到了重要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断裂将天然气输导致上覆不同储集层中聚集成藏。不整合面和砂体将天然气输导到四周古隆起上聚集成藏。沿断裂输导的天然气形成以断层为主的构造气藏。沿不整合面和砂体输导的天然气形成以地层及岩性为主的气藏。沿断裂输导运移聚集的天然气在剖面上呈串多层分布,沿不整合面和砂体输导运移聚集的天然气在平面上呈环状分布。  相似文献   
29.
居浩  黄晓明 《石油沥青》2006,20(4):54-60
微表处技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路面养护技术。首先检验了微表处用原材料的技术指标,在满足规范的要求下选择了三种不同级配,并对三种不同级配的微表处混和料的使用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0.
低勘探程度区域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前中国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面临后备可采储量不足,低勘探程度区域受到重视。为了提高低勘探程度区域的资源评价精度,在前人评价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并利用勘探程度较高区域的资源评价结果,求准低勘探程度区域的油气聚集量,进而模拟求出其烃排聚系数、储量密度系数、单储系数和单生系数等关键参数,提出了利用练台地质推断法对低勘探程度区域进行评价,并对该方法评价的风险进行了分析。综合地质推断法的成果更能准确反映一个盆地、坳(凹)陷或区带的油气潜力及其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