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56篇
  免费   1799篇
  国内免费   1053篇
电工技术   1291篇
综合类   1496篇
化学工业   1502篇
金属工艺   1085篇
机械仪表   1135篇
建筑科学   1958篇
矿业工程   3518篇
能源动力   702篇
轻工业   404篇
水利工程   650篇
石油天然气   7630篇
武器工业   50篇
无线电   108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34篇
冶金工业   535篇
原子能技术   485篇
自动化技术   1148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408篇
  2022年   630篇
  2021年   774篇
  2020年   692篇
  2019年   487篇
  2018年   470篇
  2017年   651篇
  2016年   851篇
  2015年   872篇
  2014年   1530篇
  2013年   1541篇
  2012年   1913篇
  2011年   1982篇
  2010年   1358篇
  2009年   1237篇
  2008年   1194篇
  2007年   1289篇
  2006年   1278篇
  2005年   1095篇
  2004年   916篇
  2003年   861篇
  2002年   713篇
  2001年   607篇
  2000年   554篇
  1999年   426篇
  1998年   318篇
  1997年   253篇
  1996年   256篇
  1995年   236篇
  1994年   157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Langasite single crystal was grown by the Czochralski method and its perfection was assessed by white beam synchrotron radiation topography. It is found that the growth core and the growth striations are the primary growth defects and they show strong X-ray kinematical contrast in the topographs. Another typical defect in LGS crystal is dislocati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these growth defects in LGS crystals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泥页岩井壁稳定研究及在临盘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岩石力学和物理化学两个主要因素简要分析了井壁失稳的机理,指出泥页岩井壁失稳是由力学与化学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钻井液与泥页岩存在化学势差,并改变了井壁附近的孔隙压力,降低岩石强度。借助于井壁处有效应力的变化,将泥页岩与钻井液相互作用时页岩水化所产生的力学效应与纯力学效应结合起来,计算出任意井斜方位井眼围岩应力状态,利用测井资料求出有关岩石力学参数和Mohr Couloumb准则,计算得出防塌的临界钻井液密度。  相似文献   
13.
根据油田对钻井工程减少作业时间、提高移运速度和降低成本的需要,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综合了移动式钻机和橇装模块化钻机的结构特点和设计思想,以安全为主,高效和环保为补充,研制开发了TZJ40/2250拖挂钻机。钻机采用了半挂车行车制动、半挂车转向控制、液压盘式刹车和液力传动箱等关键技术,大大提高了钻机的自动化程度。出口和现场应用表明,该型钻机不仅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和设计紧凑等优点,而且具有移运方便和使用范围广等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机械-射流破岩耦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旋转钻井破碎井底岩石中仍是以机械破岩为主,理论与实践证明,射流辅助破岩是提高钻井破岩效率的重要途径,但它们的耦合特性研究极少。文章基于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理论分析,进行了机械与射流破岩耦合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射流压力和水楔作用对岩石渗流场、应力场具有重要作用,耦合作用比非耦合作用的破岩效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实验条件下,砂岩的耦合作用提高破岩效率40%左右,灰岩的耦合作用提高破岩效率20%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七里北地区钻井工程地质特征及提高钻速的技术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光长  凌忠 《钻采工艺》2006,29(1):12-16
七里北潜伏构造南邻渡口河、北邻铁山坡,这些构造均在飞仙关鲕滩钻获良好的天然气,具有很好的勘探前景。七里北1井钻探表明,该井在飞仙关地层获天然气80×104m3,但储层埋藏深度达5600m,且侏罗系地层的钻井工程地质条件与相邻构造有显著差异,钻井速度低和钻具事故多这两大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探井钻井速度。认真分析了七里北1井的钻井工程地质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飞仙关探井钻井速度的技术途径,有利于解决钻井工程面临的突出问题,对加快该地区飞仙关鲕滩气藏的勘探速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全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天然气水合物由于储量大、能量密度高而将成为一种诱人的新型能源。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存在于冻土带和海洋,在地下处于低温和高压状态,以现有的技术,钻井和开采都存在很大的困难。简要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的性质及储量,阐述了天然气水合物钻井的六个挑战及目前国外天然气水合物的两种钻探方法;同时阐述了以热力法、降压法和化学试剂注入法为主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法,并针对天然气水合物钻采技术现状指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高温高压下甲烷在油里的溶解度大,水包油乳化钻井液中存在油相,钻井作业中钻井液静置期间如起下钻、工具故障抢修等时间过长,储层中的甲烷气体会扩散到井眼里。在钻高含硫化氢及二氧化碳气井时,高温高压条件下天然气更有可能到达与油完全互溶的状态。文章将储层内的水平段井眼的气体扩散区域划分为4个区,外滤饼区、内滤饼区、滤液滞留区、滤液未污染区,根据外滤饼区、内滤饼区、滤液滞留区不同计算参数条件,计算预测了在使用水包油乳化钻井液情况下,储层中天然气通过扩散穿过3个区后,进入储层内井眼段环空导致的环空含气质量浓度变化,对环空内含气质量浓度随扩散时间、含油浓度因素的变化进行了定量计算。用伽略金有限元方法求解,计算表明,气体扩散量随钻井液静置时间延长而增加,水基钻井液加入油后与不加油的钻井液相比增大了气体扩散量。  相似文献   
18.
大位移井钻柱振动规律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位移井钻井工程中钻柱受着各种振动,当各种振动共振时,钻柱承受着非常大的动载,很容易受损,同时,钻柱的振动影响着井壁的稳定,严重威胁着井下的作业安全。以大位移井近井底的钻柱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钻柱振动行为所遵循的规律。采用线性分析法,获得了大位移井钻柱横向振动和扭转振动的频谱方程。同时获得了钻柱各种共振频率的分布。经分析表明:大位移井钻柱的横向振动和扭转振动的共振频率与实际钻井转速非常接近,应合理选择转速以减小钻柱共振的发生。文章的分析研究为大位移井钻柱动态行为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含硫化氢气井钻井过程中的腐蚀因素与防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含硫气井的钻井过程中对于HRC大于22的钻具钢材除了腐蚀疲劳之外,在pH值小于9的环境中会发生硫化物应力腐蚀破裂,这种破坏比腐蚀疲劳更突然、更快,使钻杆大量损坏。含硫气井在钻井过程中,由于湿硫化氢的出现,常常会出现油管、套管、钻井设备、钻井仪器以及对支持保护管柱的水泥环柱等腐蚀和损坏问题,为此,阐述了湿硫化氢的腐蚀特点、机理,归纳总结了影响腐蚀的因素,综述了如何在这些方面防止其腐蚀,使损失减小,为指导油管、套管防腐工程实践提供了依据。建议在钻井过程中采用碱性钻井液,其pH值可到9或更高(至pH值12),以减缓或防止钻井过程中电化学从硫化物应力腐蚀破裂;含硫气井用的钻杆应该间歇使用。钻杆停用堆置时间可使其放氢,使钻杆恢复韧性,防止硫化物应力腐蚀断裂。  相似文献   
20.
地层岩性随钻识别的神经网络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进  张辉 《天然气工业》2006,26(12):109-111
钻井过程中随钻识别钻头当前位置的岩性信息对于合理选择钻头类型、快速建立岩性剖面、及时发现油气层和卡准取心层位有着重要意义。钻井实践证明,地层岩性的变化在钻井参数上有很好的综合体现。以录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已钻井的测井资料,根据BP神经网络原理,建立了地层岩性随钻识别神经网络模型。应用该模型在新疆油田进行了地层岩性随钻识别试验,试验结果与测井资料解释结果相比,效果较好,符合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