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4104篇 |
免费 | 20545篇 |
国内免费 | 971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4308篇 |
技术理论 | 5篇 |
综合类 | 20306篇 |
化学工业 | 17017篇 |
金属工艺 | 6928篇 |
机械仪表 | 11982篇 |
建筑科学 | 19824篇 |
矿业工程 | 7512篇 |
能源动力 | 5629篇 |
轻工业 | 8959篇 |
水利工程 | 7688篇 |
石油天然气 | 8072篇 |
武器工业 | 2591篇 |
无线电 | 1431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2419篇 |
冶金工业 | 6027篇 |
原子能技术 | 2701篇 |
自动化技术 | 1807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8篇 |
2024年 | 2545篇 |
2023年 | 2617篇 |
2022年 | 4173篇 |
2021年 | 4770篇 |
2020年 | 5194篇 |
2019年 | 4616篇 |
2018年 | 4329篇 |
2017年 | 5402篇 |
2016年 | 6038篇 |
2015年 | 6094篇 |
2014年 | 9774篇 |
2013年 | 9411篇 |
2012年 | 12606篇 |
2011年 | 12525篇 |
2010年 | 9745篇 |
2009年 | 10086篇 |
2008年 | 9234篇 |
2007年 | 11542篇 |
2006年 | 10250篇 |
2005年 | 8567篇 |
2004年 | 7064篇 |
2003年 | 6159篇 |
2002年 | 5048篇 |
2001年 | 4247篇 |
2000年 | 3845篇 |
1999年 | 3319篇 |
1998年 | 2620篇 |
1997年 | 2267篇 |
1996年 | 1936篇 |
1995年 | 1713篇 |
1994年 | 1440篇 |
1993年 | 1098篇 |
1992年 | 952篇 |
1991年 | 665篇 |
1990年 | 565篇 |
1989年 | 539篇 |
1988年 | 384篇 |
1987年 | 217篇 |
1986年 | 171篇 |
1985年 | 76篇 |
1984年 | 82篇 |
1983年 | 39篇 |
1982年 | 50篇 |
1981年 | 58篇 |
1980年 | 32篇 |
1979年 | 42篇 |
1978年 | 19篇 |
1975年 | 17篇 |
1959年 | 3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针对北Ming河铁矿14-16线矿体曲存情况及矿岩物理力学性质,提出了4种不同的回采方法,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条件下,选择了房柱法及有底柱及有底柱崩落法2种方法,并对西部矿体开采提出了几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岩石应变软化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岩石的变形特性和界面约束理论出发,建立了应变软化规律及其有限元本构方程。这种方程的求解存在着解法难与收敛慢和漂移界面的两个问题:其一,分析各种解法,采用初应力法,并进行改进(称改进的初应力法)以加速其收敛;其二,考查比较了各种漂移界面的修正法,选取了一种较佳的方法。于是,编制了一个相应的EPSF程序。最后对金川某巷道进行软化有限元分析。 相似文献
13.
瓦斯抽放钻孔封孔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瓦斯抽放钻孔传统的“聚胺脂法”封孔的缺陷,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聚胺脂加水泥浆”的封孔新方法,解决了高负压条件下抽放钻孔容易漏气和抽放率低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15.
16.
金山金矿矿体属于缓倾斜薄至中厚矿体,形态复杂,开采难度大,原采用全面法开采,采矿损失大、工效低、采场生产能力小.为此,试验了块石胶结矿柱房柱法.试验中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石油天然气行业是具有投资高、周期长、风险大等特性的特殊行业,其会计处理中必然包含符合行业特点的典型会计准则。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日趋完善和石油企业的陆续上市,大大推动了油气会计方法的改革,2006年一套符合油气行业生产特点的油气会计准则应运而生,《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是此次会计准则改革的亮点之一,使得油气开采这一特殊领域有了基础的准则体系。本文阐述了我国目前石油天然气行业会计现状,并对新颁布的油气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进行了简单描述,通过与旧准则和国际惯例的两方面的主要差异比较,探讨并展望了新准则对我国大型油气企业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20.
This paper presents a technique termed ‘pushdown analysis’ that can b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robustness of building systems by computing residual capacity and establishing collapse modes of a damaged structure. The proposed method is inspired by the pushover method commonly used i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Three variants of the technique, termed uniform pushdown, bay pushdown and incremental dynamic pushdown, are suggested and exercised using nonlinear analysis on 10-story steel moment frames designed for moderate and high levels of seismic risk.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ame designed for high seismic risk is more robust than the corresponding one designed for moderate seismic risk. The improved performance is attributed to the influence of seismic detailing, specifically, the presence of reduced beam sections and stronger columns. It is shown that the dynamic impact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olumn removal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mmonly used value of 2.0 and are in line with lower values in the guidelines recently proposed by the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seismic ‘fuses’ can play a role in the design for robustness and a discussion of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observation is provid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