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3篇
  免费   310篇
  国内免费   190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242篇
化学工业   78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95篇
矿业工程   195篇
能源动力   12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22篇
石油天然气   1929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18篇
原子能技术   12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神府区块是典型的低渗透、低产量、低丰度致密岩性圈闭气藏,气藏勘探难度大,主力层位是煤系地层山西、太原、本溪组。以煤系地层致密砂岩储层地质和测井基础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岩心测试、地质和测井等资料,结合电成像测井资料,围绕临兴-神府地区目标储层展开测井资料解释综合评价。研究区岩性共划分出砾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碳质泥岩、泥岩、碳酸盐岩及煤9种岩性,总结建立7种常见层理构造的成像图像、倾角矢量及地质模型一体化的综合识别模式。结合区域背景认为研究区本溪组、太原组为有障壁滨岸沉积环境,主要包括潮汐水道、泻湖沼泽、混合坪、碳酸盐岩丘等沉积微相;山西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主要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道间、河口坝3种微相。该研究对于该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2.
基于前人的认识和勘探成果,结合川西地区地球物理及地表地质资料,研究分析了四川盆地德阳—武胜拉张槽(西段)的结构及沉积充填特征,探讨了有利勘探领域及方向。德阳—武胜拉张槽是四川盆地晚二叠世长兴期在弱伸展背景下形成的北西向张性构造单元,具有两侧地层厚、中间地层薄的槽状结构特征。德阳—武胜拉张槽两侧边缘(台缘带)发育生物礁、生屑滩等高能相带沉积,有利于储层发育;槽中央发育较深水—深水环境下的微晶灰岩、硅质泥岩、碳质泥岩、页岩等岩性组合,是有利的烃源岩;其西段龙宝梁三维工区内沿着北西向台缘带发育带状生物礁,与下伏龙潭组等烃源岩及槽内长兴组泥页岩构成“下生上储”、“旁生侧储”源—储组合。该拉张槽边缘相带是油气的潜在勘探领域,龙宝梁地区是近期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53.
为进一步拓展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技术在有机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准噶尔盆地下二叠统风城组碱湖相含油气系统为例,开展了沉积有机质的生烃研究。结果表明,7组红外官能团具有指征意义,并据此提出3个红外结构新参数,即A指数(A2 920/A3 600)、B指数(A2 920/A1 460)和C指数(A1 140/A1 600)。A指数揭示盐岩区烃源岩具有更高的生烃潜力,B指数揭示可能存在热液流体影响导致盐岩区有机质具有异常的热演化,而C指数表明从边缘区到盐岩区,随盐度的升高,有机质的分子聚合受到影响。据此,位于沉积中心的盐岩区油气勘探潜力较大,尽管在深层可能仍存在轻质原油。这些认识为区域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参考资料,展示了FTIR技术能为传统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提供补充,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4.
基于薄片观察、粒度分析、环境扫描电镜和全岩矿物定量分析、荧光光谱元素分析等测试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旬邑、瑶曲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中的砂质碎屑流和浊流的微观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砂质碎屑流沉积的碎屑颗粒呈杂乱无序排列,而浊流沉积(鲍马序列A段)则有较明显的定向排列特征,反映出前者为整体快速搬运特征,而后者具有部分牵引流特征,表明其密度偏低,而二者均具有黄铁矿;(2)砂质碎屑流砂岩概率曲线具明显的两段式,反映牵引流特征,结合镜下观察,其来源应为浅水或陆上河流,而浊流砂岩则为单段式,反映重力流特征;(3)瑶曲长7沉积期古环境为干冷气候,砂质碎屑流相对浊流而言,其古环境大部分时期淋滤作用较弱;(4)砂质碎屑流砂岩及伴生泥岩的Sr/Ba值均小于浊流,表明其对湖水的稀释作用更强,注入速度更快,瑶曲整体Sr/Cu值低于旬邑,相对降雨量更丰富,此外,砂质碎屑流砂岩中重矿物Zr含量整体要高于浊流,表明其具有更强的碎屑搬运能力;(5)砂质碎屑流沉积和浊流沉积的黏土组成及混层比无明显差异,但全岩矿物成分组成有差别,通过差异性较大的石英与黏土含量制订划分模板,可将砂质碎屑流沉积、浊流沉积及两者过渡段进行定量划分。  相似文献   
55.
大牛地气田大12-大66井区沉积微相与储层产能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牛地气田大12—大66井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物质供给和沉积水动力条件、河道结构与特征,探讨了沉积微相纵向结构与产能分布之间的成因关系,沉积微相横向结构与产能分布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物质供给和沉积水动力条件的组合关系是影响沉积微相纵向产能分布规律,其中物质供给充分、稳定的强水动力条件下,主要为中高产气层;分流河道微相中心位置,测试产能相对稳定,中高产气层分布比较多。分流河道微相边部,测试产能有不稳定的特点。两个强水动力沉积的河道交汇处,是中、高产气层的密集发育区。另外,曲流化的固定河道,因复杂化而形状变化大、难钻遇,但潜力大。不稳定河道,储层整体产能低,但强水动力沉积区仍具挖潜价值。研究结果与大12—大66井区生产测试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56.
根据B气田取心资料、野外露头、钻录井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发现,B气田大安寨段一亚段发育滨湖、浅湖沉积亚相,储层主要为浅湖亚相介壳滩微相,储层岩性复杂,为特低孔、低渗的孔隙型储层。如何从致密复杂的岩性中识别出有效储层是研究的重点。文中运用以沉积相为指导,测井分析为基础,"相控"+"储控"为核心,地震多参数反演为主要手段的储层综合预测技术,预测了B气田大安寨段一亚段储层的展布特征、有效储层厚度及孔隙度。由此形成了一套致密复杂岩性有效储层地震预测技术序列。该技术经钻井证实,应用效果良好,为勘探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7.
通过采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以及地震相、测井相、沉积相、成岩作用研究等方法,分析了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阿尔善组碎屑岩储层特征。结果表明: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和砂砾岩为主,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次之,具有近物源特征;储层物性总体上属于低孔、特低渗性,但也存在相对有利的低孔、低渗储层(测井孔隙度为9.37%~11.55%,渗透率为6.14×10-3~6.27×10-3μm2),有利于形成含油气储层。针对研究区储层特点,进一步分析认为,储层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两大因素的控制。扇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和席状砂微相为有利储层分布相带;同时,差异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和压溶作用,使得储层原生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及微裂缝发育并得以保存,而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得储层物性整体变差。  相似文献   
58.
通过深入研究东营凹陷北带盐22块砂砾岩体,探索出一套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可操作的基于沉积动力分析的对比方法。对比岩心及成像测井刻画的沉积剖面与常规测井曲线发现:在测井曲线整体平直的背景上,有2种岩相厚度发育较薄,测井响应明显:代表最大沉积动力的块状巨砾岩相具有高GR、低AC、低CNL的特征,是基准面下降到极低点的沉积响应;代表相对较小沉积动力的平行层理砂岩或砂泥互层相具有(中)高GR、高AC、高CNL的特征,是基准面上升到极高点的沉积响应。以常规测井易识别的岩相"段"代替不易识别的"面"在单井上划分沉积旋回(或基准面旋回);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实现侧向对比,建立高精度等时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59.
盐湖盆地沉积与油气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广泛发育着盐湖盆地,这些盐湖盆地具有独特的沉积环境和生油气条件。盐湖相烃源岩及其所形成烃类的地球化学特征,既不同于淡水湖相,又不同于海相烃源岩及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盐湖盆地的石油资源勘探,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石油界所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勘探实践表明,世界上大多数盐湖盆地都是含油气区。从盐湖沉积的形成等几个方面来讨论其与油气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0.
21世纪中国油气资源远景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翟光明 《中国矿业》2002,11(1):10-14
针对目前对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悲观论调 ,作者提出了相反的观点。由于有大量不同类型沉积有巨厚中生界和新生界沉积地层的盆地 ,中国大陆应赋存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中国盆地最重要的特点是它们都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和不同类型盆地叠加。这一特点与其它国家不同 ,所以决定了中国石油勘探历程的长期性 ,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 ,坚持持续勘探就有可能获得突破。按照最保守的估计 ,中国的原油剩余可采储量可以一直开采到 2 0 6 3年 ,而天然气则可以延续至 2 2世纪。尽管如此 ,与全球的石油工业同步 ,中国大部分的盆地基本处于勘探的早 中期阶段。与发达国家 (以美国为例 )相比 ,中国的石油工业还相当年轻 ,应从发达国家的石油工业发展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科技的发展能够使石油工业快速发展。目前 ,高新技术的应用对石油工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革命性的。笔者认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未来是美好的 ,并针对加强勘探提出 5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