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697篇 |
免费 | 2628篇 |
国内免费 | 420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52篇 |
综合类 | 1808篇 |
化学工业 | 870篇 |
金属工艺 | 137篇 |
机械仪表 | 288篇 |
建筑科学 | 6396篇 |
矿业工程 | 5498篇 |
能源动力 | 287篇 |
轻工业 | 100篇 |
水利工程 | 1834篇 |
石油天然气 | 4427篇 |
武器工业 | 25篇 |
无线电 | 5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40篇 |
冶金工业 | 780篇 |
原子能技术 | 48篇 |
自动化技术 | 1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7篇 |
2023年 | 168篇 |
2022年 | 524篇 |
2021年 | 703篇 |
2020年 | 725篇 |
2019年 | 585篇 |
2018年 | 582篇 |
2017年 | 724篇 |
2016年 | 793篇 |
2015年 | 765篇 |
2014年 | 1185篇 |
2013年 | 1084篇 |
2012年 | 1507篇 |
2011年 | 1575篇 |
2010年 | 1134篇 |
2009年 | 1169篇 |
2008年 | 1070篇 |
2007年 | 1203篇 |
2006年 | 1183篇 |
2005年 | 1215篇 |
2004年 | 978篇 |
2003年 | 807篇 |
2002年 | 583篇 |
2001年 | 490篇 |
2000年 | 474篇 |
1999年 | 425篇 |
1998年 | 322篇 |
1997年 | 310篇 |
1996年 | 236篇 |
1995年 | 245篇 |
1994年 | 214篇 |
1993年 | 149篇 |
1992年 | 90篇 |
1991年 | 63篇 |
1990年 | 52篇 |
1989年 | 36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云南省磷矿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省乡镇和个体小矿泛滥 ,资源浪费大 ,环境破坏严重 ,磷矿石市场混乱。建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建立健全综合管理体系 ,加大探矿找矿力度 ,加强中低品位磷矿石的选矿研究 ,全面推进矿山化工。 相似文献
43.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层成岩相测井识别评价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基于岩心分析、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五段5亚段-10亚段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成岩矿物组合特征等进行了研究。马家沟组五段5亚段-10亚段储层的岩性以粉晶、细晶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晶间孔、晶间溶孔和溶孔为主,偶尔伴生成岩裂缝。根据成岩作用、成岩矿物和储层物性,马家沟组五段5亚段-10亚段可划分出晶间孔相、溶蚀相、成岩微裂缝相、压实压溶相、钙质胶结相和膏质充填相6种成岩相。结合成岩相在常规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引入成像测井孔隙度谱分析方法,实现了单井成岩相的测井识别,分析结果与试气资料吻合较好。成像测井孔隙度谱的定性分析与常规测井相结合可揭示孔隙的发育状况和分布,判别测井成岩相,为储层评价和预测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44.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黄陵矿区黄陵一号等煤矿在采掘过程中出现井下围岩大量气体喷涌现象,导致矿井停采停掘,对煤矿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揭示喷涌气体的成因及致灾机理,以地面钻孔补充勘探和钻探资料及围岩气体地球化学参数测试数据为基础,采用气样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热演化史模拟、烃源岩对比、运移通道识别等多种方法,查明围岩气体的砂岩储集层平面及剖面分布特征,研究区内异常致灾围岩气体的成因类型和来源,分析围岩气体异常喷涌的致灾机理,建立以顶底板砂岩探抽为主的分源综合立体抽采防治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煤矿井下围岩气体喷涌具有突发性、隐蔽性、涌出集中和涌出量大等特点,涌出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气体主要来源于围岩;(2)顶、底板围岩气体主要为原油伴生热解成因的油型气,生气源岩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等段腐泥型主力烃源岩,经燕山运动形成的北东向基底断层及其周围大规模垂直裂缝运移而来;(3)油型气主要储集砂岩层呈区带式分布,受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4)针对围岩油型气以游离态储集在砂岩中、由采动裂隙导通涌出的特点,采用分源综合立体抽采的防治模式进行围岩气灾害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45.
46.
47.
48.
对于松辽盆地油气分布有序性的研究较为薄弱,其主控因素尚不明确,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进程。为此,以该盆地油气勘探新区——长岭断陷龙凤山地区为例,从油气藏类型、储量丰度、油气相态等方面刻画了该区油气分布的有序性,结合油气成藏条件划分出S2、S203和S201等3个油气运聚单元,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成藏要素的配置关系进行定量评价,明确了油气分布有序性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自北部洼陷带向西部构造带,该区油气分布在相态上体现为气藏—油气藏—油藏的有序变化,油气藏类型上则表现为岩性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岩性—构造油气藏、构造油气藏的渐变特征,油气富集程度上呈现出储量及其丰度逐渐增加的趋势;(2)该区油气分布有序性受控于3种因素,断—源时空配置的有效性控制了油气相态分布的有序性,不同运聚单元边界条件的差异性控制了油气藏类型分布的有序性,断—源—砂—盖配置的差异性则控制了油气富集程度的有序性。结论认为,S201运聚单元的油气成藏条件最为优越,源—断—砂—盖配置最好,勘探潜力最大,可作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块。 相似文献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