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21篇
  免费   3472篇
  国内免费   1819篇
电工技术   1514篇
综合类   1986篇
化学工业   9084篇
金属工艺   1865篇
机械仪表   1165篇
建筑科学   1324篇
矿业工程   1912篇
能源动力   2076篇
轻工业   2855篇
水利工程   247篇
石油天然气   4501篇
武器工业   628篇
无线电   194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187篇
冶金工业   2930篇
原子能技术   339篇
自动化技术   2158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590篇
  2022年   866篇
  2021年   1183篇
  2020年   1154篇
  2019年   1076篇
  2018年   990篇
  2017年   1192篇
  2016年   1329篇
  2015年   1212篇
  2014年   2006篇
  2013年   2200篇
  2012年   2459篇
  2011年   2542篇
  2010年   1844篇
  2009年   1781篇
  2008年   1562篇
  2007年   2010篇
  2006年   2021篇
  2005年   1765篇
  2004年   1576篇
  2003年   1388篇
  2002年   1283篇
  2001年   1040篇
  2000年   869篇
  1999年   706篇
  1998年   533篇
  1997年   461篇
  1996年   373篇
  1995年   349篇
  1994年   269篇
  1993年   195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1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3篇
  195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稀散金属镓锗在选冶回收过程中的富集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凡口铅锌矿稀散金属镓锗主要是以类质同像形式存在于闪锌矿中,如何有效地综合回收镓锗是凡口矿建矿以来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针对凡口矿综合回收稀散金属镓锗的历史、现状与进展,重点研究了镓锗在选矿回收和湿法冶炼过程中的富集行为及走向,为开发镓锗综合回收新技术提供理论指导,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2.
祁欣张巍  周明军 《功能材料》2007,38(A07):2669-2671
概括了目前氨气传感器的国内外发展状况,提出了传统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利用Nafion膜为固态电解质的氨气传感器,阐述了它的工作原理,对电极材料、薄膜材料、固态电解液、电路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重点介绍了电极的活化、液态电解质的固化及传感器的抗干扰、抗恶劣环境影响等技术研究,给出了传感器的结构和电路原理图,讨论了传感器的性能特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3.
We present a simple process for the fabrication of very long SiC‐based coaxial nanocables (NCs). The versatility of this technique is confirmed by the ability to chang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NC outer layers from silica to carbon and boron nitride. The NCs consist of a SiC core approximately 30 nm in diameter with lengths up to several hundred of nanometers. The thickness of the coating is in the range 2–10 nm. Th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NCs is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HRTEM), respectively, and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 is probed by electron energy loss spectroscopy (EELS). A vapor–solid growth mechanism is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growth of SiC‐based NCs of various chemical compositions, depending on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vapor phase. Because of the large quantity of very long and interlaced NCs produced during the synthesis, the macroscopic aspect of the as‐grown material is like a self‐supported felt.  相似文献   
184.
在油气吸收回收系统中型试验的基础上,开发了常温常压吸收法工业化油气回收系统,并进行了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该油气回收系统平均回收率可达95.13%,每年可回收汽油529t;装车期间装车口周围环境大气中总烃浓度平均降低98.06%。企业通过实施油气回收系统,节能及经济效益明显,且很好地改善了装车场所的作业环境,克服了油气排放带来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85.
钒-氢反应规律与钒基固溶体贮氢合金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钒基固溶体贮氢合金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型高性能贮氢材料。文中介绍了钒—氢反应的基本规律及钒基因溶体贮氢材料的特点,并对钒基因溶体贮氢合金的研究及开发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6.
本简要介绍了中铝山西分公司供水系统中采取的节能措施和取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7.
Exposure to turbulence, an environmental stimulus, produces behavioral adaptation in the Aplysia siphon-withdrawal response (SWR). The authors show that the duration and spatial extent of turbulence influence adaptation recovery. In terms of duration, recovery in whole animals and reduced preparations (tail, siphon, and CNS) was more rapid after longer exposures to turbulence (10 min) than after briefer exposures (10 s-5 min). In terms of spatial extent, recovery in reduced preparations was more rapid after diffuse turbulence (tail and siphon together) compared with focal turbulence (siphon alone). Furthermore, spatial extent and duration interact: Duration regulates recovery only when turbulence is diffu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WR adaptation reflects a composite of cellular processes, including short-term synaptic enhancement in L30 inhibitory interneurons. (PsycINFO Database Record (c) 2010 AP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88.
联合循环余热锅炉螺旋鳍片管烟气放热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大学建造了1座IGCC余热锅炉鳍片管受热面流动和传热热态试验装置,并先后在其上进行了2个不同螺旋鳍片管组的传热特性研究,通过分析比较实测的烟气侧对流放热系数与无量纲准则式计算的结果,得出了完全热模拟公式更为准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9.
辽河油田稠油热采以蒸汽吞吐开采为主,随着注汽轮次的不断增加、生产过程中各种工艺措施的不断介入,油藏受热水及其它侵入介质的影响,综合含水逐步上升,油层近井地带污染日益严重,直接影响了采收率,限制了稠油的高效开发.从油藏地质条件变化和伤害机理入手,开发研制出注蒸汽化学辅助技术--多功能复合化学剂.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能有效降低原油粘度、疏通油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善稠油流动性、增加油层能量、提高采收率,从根本上改善稠油热采效果.  相似文献   
190.
采用沉淀-浸渍法制备了固体超强酸S2O28-/SnO2-SiO2,以它为催化剂催化环己酮和1,2-丙二醇合成了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考察了带水剂种类及用量、酮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并用正交实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环己酮)∶n(1,2-丙二醇)=1∶1.6、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2.0%、带水剂环己烷用量5.0mL、反应时间50min。在此条件下,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收率达到91.47%;催化剂的稳定性良好,在重复使用5次后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收率为82.20%,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催化剂表面积碳和吸附了有机物;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表明,产物为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纯度为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