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06篇
  免费   3470篇
  国内免费   1816篇
电工技术   1514篇
综合类   1983篇
化学工业   9078篇
金属工艺   1862篇
机械仪表   1165篇
建筑科学   1324篇
矿业工程   1912篇
能源动力   2075篇
轻工业   2854篇
水利工程   247篇
石油天然气   4499篇
武器工业   628篇
无线电   1940篇
一般工业技术   3187篇
冶金工业   2930篇
原子能技术   339篇
自动化技术   2155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590篇
  2022年   860篇
  2021年   1183篇
  2020年   1154篇
  2019年   1076篇
  2018年   990篇
  2017年   1192篇
  2016年   1329篇
  2015年   1212篇
  2014年   2006篇
  2013年   2200篇
  2012年   2459篇
  2011年   2542篇
  2010年   1844篇
  2009年   1781篇
  2008年   1562篇
  2007年   2010篇
  2006年   2021篇
  2005年   1765篇
  2004年   1576篇
  2003年   1388篇
  2002年   1283篇
  2001年   1040篇
  2000年   869篇
  1999年   706篇
  1998年   533篇
  1997年   461篇
  1996年   373篇
  1995年   349篇
  1994年   269篇
  1993年   195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1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3篇
  195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实验考察了胜利孤东稠油井下催化水热裂解和乳化/催化水热裂解降黏效果。所用催化剂为水溶性铁镍钒体系,Fe3+∶Ni2+∶VO4+=5∶1∶1,100 g稠油与30 g 0.5%催化剂水溶液在240℃反应24小时。原始黏度(50℃)11.0和8.36 Pa.s的两种稠油裂解并静置除水后,黏度降低76.2%和75.6%,室温放置60天后降黏率下降小于3个百分点,气相色谱显示裂解后轻组分明显增加,红外光谱显示稠油组分发生脱羧反应且芳环数减少。讨论了稠油催化水热裂解反应机理。所用化学助剂JN-A在油水中均可溶,耐温达250℃,耐矿化度达50 g/L,其水溶液以30∶100的质量比与稠油混合时形成低黏度的O/W乳状液。当水相含1.0%JN-A和0.5%催化剂时,两种稠油水热裂解后的反应混合物为O/W乳状液,黏度仅为319和309 mPa.s,静置除水后的稠油降黏率增加到86.5%和87.3%,其中的轻组分含量进一步增加。该井下乳化/催化水热裂解复合降黏法成功地用于孤东两口蒸汽吞吐井,稠油井作业后初期采出的原油黏度由~9 Pa.s降低到1 Pa.s左右,随采油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约50天后超过4Pa.s。图2表6参5。  相似文献   
42.
43.
在分析了双极型晶体管和场效应晶体管各自的特点和不足后,介绍了一种既具有双极型晶体管较大电流容量和功率输出,又具有场效应晶体管高输入阻抗的电子器件——双极MOS场效应晶体管(BJMOSFET),同时指出体硅BJMOSFET的阳极扩散区与衬底之间存在较大的漏电流,可产生较大的寄生效应。提出了一种新型固体电子器件——基于SOI的BJMOSFET,分析了其工作原理j与体硅BJMOSFET比较,由于SOI技术完整的介质隔离避免了体硅器件中存在的大部分寄生效应,使基于SOI的BJMOSFET在体效应、热载流子效应、寄生电容、短沟道效应和闩锁效应等方面具有更优良的特性。  相似文献   
44.
催化裂化汽油固体碱脱硫-固定床脱臭组合工艺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活性剂、活化剂等对固体碱脱除硫化氢性能影响研究的基础上,对催化裂化汽油固体碱脱硫-固定床脱臭组合工艺进行了实验室小试,结果表明,固体碱完全可以取代液体碱而用于催化裂化汽油的精制.相对于液体碱洗-固定床脱臭工艺,无论再生前还是再生后,固体碱脱硫-固定床脱臭组合工艺使装置运转时间延长一倍以上.介绍了该组合工艺的流程设计和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45.
生存能力技术及其实现案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生存能力技术谋求增强系统在面临攻击、失效等灾难情况下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能力。本文提出了以多样化分布式动态备份技术和主动漂移机制为手段,以被保护目标的机动性和隐蔽性为目的的生存能力技术模型。提出了多样化体系理论及其实现案例,基于该理论设计并实现了自适应TOM方法。最后通过模拟和测试探讨了生存能力的评价方法,并验证了本文的结果。  相似文献   
46.
The application of ion exchange membranes as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s (SPE) in fuel cells is state-of-the-art. This technology needs no supporting electrolyte; consequently it can be applied for electro-organic syntheses in order to save process steps. In this case the process is not predetermined to a maximized energy efficiency so that the selection of the cell design, of the electrode materials and of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can be focused on a high selectivity of the electrode reactions. The electro-osmotic stream, which is caused by the solvation shells of the ions during their migration through the membrane, and hence is a typical property of SPE technology,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electrode reactions. It generates enhanced mass transfer at the electrodes, which is beneficial for reaction selectivity. It can be influenced by the choice of, and possibly by the preparation of, the membrane. An additional remarkable advantage of SPE technology is the exceptional long durability of oxide coated electrodes. By combination of several process engineering methods stable operation of SPE cells has been realized, even for examples of non-aqueous reaction systems. Experiments up to 6000 h duration and in cells of up to 250 cm2 membrane area show the potential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47.
美国固体照明技术进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小军 《半导体技术》2006,31(1):8-11,14
介绍了美国能源部于2002年开始实施的固体照明(SSL)技术的"下一代照明计划".同时对美国SSL技术的研发、生产和使用现状以及召开学术会议的情况做了叙述.  相似文献   
48.
介绍了延长石油集团公司榆林炼油厂利用异步发电机组和同步发电机组回收催化裂化装置余热余能的情况,通过对两种回收方法的技术途径、设备配置、实际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分析,得出异步发电机组的余热发电技术方案是优选方案的结论.  相似文献   
49.
正确选择气顶油藏高效开发模式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通过对不同类型气顶油藏的油气水分布特征及气顶和边水能量的研究分析,计算水侵量与边水体积及合理的弹性产率。提出适合气顶油藏特点的开发模式是先开采油区后开采气顶,并以唐家河油田港深18—2断块为例,证明采用该模式可以高效开发气顶油藏。图3表1参6  相似文献   
50.
本较系统地分析了三种常用面积井网系统的注水特点。指明了五点井网系统是面积井网中最强化的一种注水方式,适用于低渗透与特低渗透油藏的注水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