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02篇
  免费   6475篇
  国内免费   4023篇
电工技术   2695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6449篇
化学工业   6429篇
金属工艺   5596篇
机械仪表   4167篇
建筑科学   10510篇
矿业工程   5099篇
能源动力   1859篇
轻工业   2917篇
水利工程   4075篇
石油天然气   5555篇
武器工业   516篇
无线电   2795篇
一般工业技术   7055篇
冶金工业   3492篇
原子能技术   476篇
自动化技术   3013篇
  2024年   207篇
  2023年   719篇
  2022年   2072篇
  2021年   2467篇
  2020年   2086篇
  2019年   1811篇
  2018年   1663篇
  2017年   2124篇
  2016年   2304篇
  2015年   2438篇
  2014年   3821篇
  2013年   3665篇
  2012年   4409篇
  2011年   4786篇
  2010年   3642篇
  2009年   3681篇
  2008年   3485篇
  2007年   4115篇
  2006年   3676篇
  2005年   3131篇
  2004年   2641篇
  2003年   2295篇
  2002年   1980篇
  2001年   1642篇
  2000年   1396篇
  1999年   1123篇
  1998年   928篇
  1997年   791篇
  1996年   646篇
  1995年   568篇
  1994年   469篇
  1993年   370篇
  1992年   336篇
  1991年   216篇
  1990年   209篇
  1989年   181篇
  1988年   122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65篇
  1985年   58篇
  1984年   58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25篇
  1964年   11篇
  1961年   7篇
  1959年   11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SiC MOSFET可以大幅提升变流器的效率和功率密度,在高频、高温、高压等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其短路耐受时间短、特性退化现象严重以及失效机理模糊等因素,致使SiC MOSFET的普及应用受到了限制。因此,探究SiC MOSFET短路失效与特性退化的机理,可以为SiC MOSFET器件的应用及其保护电路的设计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该文首先归纳SiC MOSFET的短路故障类型,并针对其中一种典型的短路故障进行详细的特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论述SiC MOSFET单次短路故障后存在的两种典型失效模式,综述其在两种失效模式下的失效机理以及影响因素。其次,对SiC MOSFET经历重复短路应力后器件特性退化机理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的总结。最后指出当前SiC MOSFET短路失效与特性退化的研究难点,展望SiC MOSFET短路特性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12.
连锁换相失败是交直流混联电网的新型连锁故障形式之一。结合连锁关系在换相失败相关现象中的体现和参与环节,文中提出了一种在关键线路短时调节阻抗以降低耦合的抑制策略,重点讨论了策略的实施位置。在加权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基于直流分群界定了换相失败的连锁范围。在直流群内搜索对直流耦合关系影响较大的关键路径,并采用潮流介数比较各线路阻抗变化对系统运行状态的冲击,以避免在重要线路采取措施。针对不同的扰动,利用换相电压时间面积判断需要启动策略的直流群,从而实现有差别的连锁换相失败抑制。在修改的IEEE 39节点系统和某省市电网算例中,利用PSCAD/EMTDC开展仿真,结果均验证了关键线路阻抗短时调节策略抑制连锁换相失败的效率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13.
列车和轨道之间的开放约束条件决定了车辆脱轨的客观存在。轮轨接触区域边缘曲线分割对列车轮轨接触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轮轨接触区域边缘曲线分割算法。通过将残差模块引入生成器网络中,增强了网络对输出变化的敏感程度,进而更好的调整生成器权重。此外,膨胀残差模块的引入,有效扩大了特征图的接收区域。实验结果显示,改进的生成对抗网络对轮轨接触区域边缘曲线的分割准确度达到9613%,敏感度、特异度、F1值、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8390%、9713%、8367%和9812%,验证了该方法能够准确分割轮轨接触区域边缘曲线。  相似文献   
914.
残余应力集中及其对疲劳极限和短裂纹扩展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缺口根部的残余应力存在应力集中效应,应力集中值不仅取决于缺口几何形状而且和材料的屈服强度有关。残余应力集中系数是一个分布值,其数值甚至可超过理论应力集中系数。软试样喷丸后缺口处的残余应力易于松弛及喷丸时的表面损伤使其对疲劳极限的贡献小。残余压应力使缺口处裂纹闭合力增大甚至可出现非扩展裂纹。  相似文献   
915.
梁志德 《金属学报》1997,33(2):133-142
本文系统阐述了材料现代织构分析的进展。  相似文献   
916.
DESPIT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facilities and numerical methods of computing thestress-strain state of large-size parts,the accuracy ofcomputations is not sufficient because of the lack ofaccurate input data.For this reason,heat treatingengineers do not trust computations and are afraid ofquenching of large-size parts in water,in particular,when Bi—>°°.There are some causes of suchsituation:1)Because of inaccurate boundary conditions andincomplete information on mechanical p…  相似文献   
917.
对泡沫铝进行彩色处理可能美化外观且改善其防护性能。试验表明,泡沫铝的表面处理工艺与铝材的大致相同,在此工艺中泡沫铝的比表面对电流值的影响是关键因素。利用泡沫铝透气系数正确计算其比表面积,从而得到有效的电流值。把电流值控制在该范围内,可得到氧化膜厚度大致为15μm,且着色色泽均匀。  相似文献   
918.
动态控制的低应力无变形焊接新技术   总被引:18,自引:14,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成功地研究并开发了薄壁构件低应力无变形焊接新技术的基础上,把靠预置温度场静态控制焊接应力与变形的方法发展到动态控制法。这一新构思所形成的动态控制焊接应力与变形的新技术的原理在于:不再依赖预置温度场,而是直接利用电弧在薄壁构件上所形成的焊接温度,建立一个特殊构造的热潭跟随电弧,板成“热源-热潭“多源系统,在熔池后的高温焊缝区产生强烈的局部急冷拉伸作用,控制和补偿焊接时产生的压缩塑性变形,达到薄壁构  相似文献   
919.
氢致开裂和应力腐蚀机理的前沿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各种氢致开裂和应力腐蚀机理进行了评述。指出,把氢促进局部塑性变形和弱键理论以及氢压理论联合起来就有可能发展新的氢致开裂机理;必须深入研究阳极溶解对位错发射,增殖和运动的影响才能提出合理的阳极溶解型应力腐蚀的机理。  相似文献   
920.
Different metallurgical processing, including the standard heat treatment, heat treatment without β aging, addition of high amount of Cr, and long-term isothermal exposure, was conducted on superalloy Inconel 783. For these processed materials, the tensile property and hardness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stress relaxation behavior at 650 °C were examined. The testing results showed that isothermal exposure and heat treatment without β aging slightly enhanced the yield strength of alloy 783 at room temperature as well as all metallurgical processing in this study produced an identical stress relaxation behavior at 650 °C. The microstructure variation with different processing was analyzed using optical microscop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