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7篇 |
免费 | 282篇 |
国内免费 | 9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2篇 |
技术理论 | 2篇 |
综合类 | 329篇 |
化学工业 | 128篇 |
金属工艺 | 17篇 |
机械仪表 | 24篇 |
建筑科学 | 340篇 |
矿业工程 | 181篇 |
能源动力 | 24篇 |
轻工业 | 135篇 |
水利工程 | 171篇 |
石油天然气 | 424篇 |
无线电 | 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4篇 |
冶金工业 | 83篇 |
原子能技术 | 4篇 |
自动化技术 | 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73篇 |
2020年 | 70篇 |
2019年 | 68篇 |
2018年 | 69篇 |
2017年 | 60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68篇 |
2014年 | 131篇 |
2013年 | 115篇 |
2012年 | 128篇 |
2011年 | 142篇 |
2010年 | 109篇 |
2009年 | 95篇 |
2008年 | 71篇 |
2007年 | 100篇 |
2006年 | 104篇 |
2005年 | 80篇 |
2004年 | 50篇 |
2003年 | 51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46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陆耀明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5,(Z1)
基督教(特别是新教)在西方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这并不是人们的本来意图,而是它的客观效果。从根本上讲,西方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是西方社会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等综合因素的产物。基督教在这一过程中仅仅是起到了加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对中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政府必须切实转变职能 ,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坚持多法并举 相似文献
995.
对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变革,阐述了变革的实质和我们应从中得到的启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管理思想的历史渊源,指出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发展东方管理文化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996.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减贫的途径包括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其中直接途径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力资本、解决资本短缺和需求不足问题。导致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因素包括地质勘查程度低、基础设施落后、贫困人口缺乏必要技能、采矿造成环境破坏、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机制不合理、矿产品价格波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缺乏激励约束机制等。为此,应加强贫困地区地质勘查投入、提高贫困地区人力素质、改革矿产资源租税费制度、加强环境保护、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实行资源就地深加工战略等。 相似文献
997.
我国西部金矿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矿资源是国家经济安全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我国西部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金矿资源丰富,已累积查明金矿资源储量(金属量)占全国总资源量比例较大。西部金矿时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集中性、分带性特征。近年来,陕甘川、滇黔桂、新疆、内蒙、西藏等地区金矿找矿获得重大成果,未来找矿潜力依然巨大。西部金矿资源找矿的重大进展将重塑我国金矿资源以往的东西部战略分布格局。预计在未来十几年,西部地区金矿资源勘查开发将持续在全国占居重要位置。最后,我们针对我国西部金矿资源未来勘查开发,提出加强重点金矿集中区找矿再突破;吸纳多方面勘查资金投入;引进高技术性人才,加强科技支撑力度;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8.
999.
超越道路之争——基于人的需求视角的西部山地贫困地区城镇化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常态下西部山地贫困地区城镇化路径的探索引发了"异地城镇化"还是"本地城镇化"的争论。在厘清"异地城镇化"和"本地城镇化"相关理论要点、适用条件以及利弊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述。以贵州省山地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丹寨县为实证案例,结合乡村调研和问卷分析,深入剖析农村人口转移特点:人口分层迁移明显、贫困程度与迁移意愿"负相关"、外出人口回流现象突出、异地城镇化不稳定,以及本地县城、乡镇人口迁移和集聚规律:以县城为主体进行集聚,农村人口本地迁移根据富裕程度呈阶梯性递进。最后,从人的需求的视角,建立西部山地贫困地区"本地脱贫、外出积累、回流创业"的"本地+异地+再本地"的三阶段城镇化解释框架,并基于需求层次以及要素自由流动视角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小城镇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其它地区。具体表现为:宏观分布不均衡、微观布局不合理,数量偏多、规模偏小,经济基础薄弱、市场发育程度低,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功能不全,发展定位模糊、个性与特色缺乏。这些现状出现的原因除了自然地理的约束之外,还有城市倾向理念的偏差、体制机制的束缚、生态环境的制约。针对上述情况,提出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的调控对策,包括重视小城镇规划引导、转变小城镇发展思路、创新小城镇政策体制、健全小城镇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