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7篇
  免费   1252篇
  国内免费   76篇
电工技术   11篇
综合类   46篇
化学工业   199篇
金属工艺   57篇
机械仪表   73篇
建筑科学   488篇
矿业工程   27篇
能源动力   1650篇
轻工业   114篇
水利工程   22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83篇
一般工业技术   72篇
冶金工业   73篇
原子能技术   18篇
自动化技术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Planning》2016,(32):70-73
目的:观察分析归肾丸对PCOS不孕症患者着床窗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56例PCOS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Ⅰ组(n=28)和治疗Ⅱ组(n=28),治疗Ⅰ组给予氯米芬(CC)/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促排卵,治疗Ⅱ组给予归肾丸+CC/h CG促排卵,选择同期因男性不育或输卵管因素就诊的不孕症患者28例为对照组。观察各组患者植入窗期的子宫内膜厚度、类型,子宫内膜下螺旋动脉血流指数(PI)、阻力指数(RI),血清E_2、P水平,子宫内膜LIF水平和妊娠情况。结果:治疗Ⅱ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类型,子宫内膜下螺旋动脉血流指数、阻力指数,血清P水平,子宫内膜LIF水平和妊娠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治疗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Ⅱ组患者的血清E_2与对照组和治疗Ⅰ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肾丸可显著改善PCOS不孕症患者着床窗期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而提高临床妊娠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2.
《Planning》2017,(30):118-120
目的:探讨应用经阴道三维超声在诊断子宫畸形方面的价值。方法:对怀疑子宫畸形的126例患者进行经阴道二维、三维超声检查,并与宫腔镜、腹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三维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97.61%(123/126),其中不全纵隔子宫31例,完全性纵隔子宫13例,双子宫4例,双角子宫4例,单角子宫22例(其中17例合并残角子宫),弓型子宫32例,正常子宫20例,误诊3例(其中2例弓形子宫为假阳性,1例正常子宫伴子宫肌瘤被误诊为单角子宫合并残角子宫)。二维超声正确诊断99例,准确率为78.57%,明显低于三维超声的97.61%(P<0.01)。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诊断子宫畸形准确率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3.
《Planning》2014,(9):48-5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MP-2、MMP-9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和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0%、26.7%、88.0%,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33.3%、95.0%,MMP-2和MMP-9的表达在子宫内膜腺癌中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MMP-9的表达强度与子宫内膜腺癌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2、MMP-9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且两者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浸润深度和转移程度有关,为早期诊断子宫内膜腺癌以及子宫内膜腺癌的预后判断、靶向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4.
《Planning》2017,(6)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α)联合反向添加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别采用Gn RH-α类似物醋酸曲普瑞林治疗(单纯组)或醋酸曲普瑞林联合反向添加疗法治疗(联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与单纯组比较,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患者Kupperman评分、VAS评分、糖链抗原125(CA125)、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均显著降低,卵巢窦卵泡数、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率显著增高,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Gn RH-α联合反向添加疗法治疗治疗子宫内膜异住症临床效果明显,可改善低激素症状,也可改善患者卵巢功能,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5.
《Planning》2014,(20):91-92
对本厂158名生产第一线女工与131名非生产第一线女工分组对照,在生产第一线女工中又根据不同工种(负重劳动工作体位——立、蹲等工作环境——接触生产性噪音、生产性毒物及倒班作业)进行对比研究,从中发现非生产第一线的女工(属机关、科室、后勤人员)妇科疾病患病率明显低于生产第一线的女工,且具明显的差别(32.8%和74.1%)。从事不同工种的生产第一线的女工,不同程度都患有月经不调、子宫脱垂等妇科疾病,但从事负重劳动(无机械帮助、负重方式主要为徒手装卸、搬运物品等)和不良劳动体位(立、蹲等)工种的女工则以子宫脱垂为多,患病率分别为29.2%和37.5%,明显高于其他工种。接触生产性毒物工种的女工则闭经(患病率28.6%)、月经过多(患病率35.7%)高于其他工种。噪音环境下工作的女工,又以月经过多(患病率26.7%)及痛经(患病率20%)高于其他工种。而倒班(白、中、夜三班倒)作业的女工,又以月经前期紧张(患病率50%)高于其他工种。  相似文献   
66.
《Planning》2014,(5)
目的:探讨影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M)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EM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和分析影响EM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年龄2540岁患者EHP-5评分高于4140岁患者EHP-5评分高于4150岁患者(P<0.05);已婚患者EHP-5评分高于未婚患者(P<0.05);基本不了解EM疾病患者EHP-5评分高于基本了解疾病患者(P<0.05);无医疗保险患者EHP-5评分高于有医疗保险患者(P<0.05),而不同职业、文化程度、劳动类型、运动情况EHP-5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婚姻状况、对EM认知情况及支付费用情况与EM患者生存质量相关。  相似文献   
67.
《Planning》2014,(2)
目的:探讨宫颈癌(Ⅰb2b期)动脉内化疗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3例进行动脉栓塞化疗的宫颈癌患者,采用动脉内化疗栓塞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Ⅰb2期完全缓解的患者11例,总有效率为88.89%;Ⅱa-Ⅱb期完全缓解的患者11例,总有效率为89.47%;Ⅲa-Ⅲb期完全缓解的患者22例,总有效率为91.67%;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良好。结论:采用动脉栓塞化疗来对宫颈癌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8.
【摘要】 胰腺癌是恶性度最高的实体肿瘤之一。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经动脉灌注化疗由于肿瘤局部药物浓度较静脉用药高,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改善疾病相关症状、延长生存期、减少肝转移及发生肝转移后的治疗上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在相关概念、禁忌证、适应证、术前准备、操作方法、术后处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给出了较详尽的规范化建议,旨在帮助国内同行作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和解决胰腺癌经动脉灌注化疗中的所有问题。因此,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医学证据,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诊疗计划。
  相似文献   
69.
鸡支气管栓塞是近几年来在养鸡产业上多发的疾病,冬季发病率最高,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介绍了鸡支气管栓塞发病原因和致病因素,加强饲养管理,尽量减少一切不良因素的产生,以降低发病的机会。  相似文献   
70.
《Planning》2016,(4)
目的 探讨子宫下段受累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患者的预后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术后放疗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265例,中位年龄53岁,病理类型主要为子宫内膜样腺癌(226例,85.3%)。根据病理结果是否有子宫下段受累分为两组:子宫下段受累组和子宫下段未受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因素和临床治疗结果,并对其中的高危和高中危患者进行亚组分析。主要研究终点包括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局部区域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治疗失败率。使用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不同组间生存率的比较使用Log-rank检验,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所有Ⅰ期内膜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2.8%和89.7%,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治疗失败率分别为4.5%、6.4%和7.8%。单因素分析显示,子宫下段受累是影响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相关因素(P= 0.015,0.03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子宫下段受累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更低(P=0.041, RR=0.346, 95% CI: 0.125~0.959; P=0.041, RR=0.411, 95% CI: 0.175~ 0.963)。亚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在高危和高中危患者中,子宫下段受累是影响治疗失败率的相关因素(P=0.034)。结论 子宫下段受累可能是影响Ⅰ期内膜癌辅助放疗患者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不良预后因素;在高危和高中危患者中,子宫下段受累主要与治疗失败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