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5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8篇
综合类   44篇
化学工业   15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57篇
矿业工程   10篇
能源动力   21篇
轻工业   13篇
水利工程   1417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治淮》2010,(7):47-47
新中国治淮6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12次召开治淮会议,对淮河治理做出重大战略性决策。  相似文献   
92.
汤长禄  廖敬诚 《治淮》1999,(2):12-13
治淮重点工程城西湖退堤,是淮河干流扩大行洪通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由安徽省城西湖退堤工程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指挥部下设工程、质检、安置、财务、保卫科、办公室“五科一室”。采取招标方式选择施工单位,整个工程分别于1993年6月、1996年11月和1997年3月进行了三期招投标工作。推行了建设监理制,聘请淮委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中心和安徽省水利水电工  相似文献   
93.
赵守印  刘长征 《治淮》1999,(11):14-15
刚刚迎来祖国的50华诞,我们又听到了治淮50周年的脚步声。淮河,这条昔日充满苍桑和辛酸的河流,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在“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下,在中国共产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沿淮人民用勤劳和智慧,赋予淮河以新的生命,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防洪、除涝和灌溉工程体系,全流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在这千年更迭、世纪之交的时刻。回眸半个世纪的历程,我们欣喜地看到,淮河正以崭新的面貌、高昂的姿态迈向21世纪。我们为辉煌的淮河而自豪!为今日的淮河而骄傲!本刊自本期起开辟《光辉历程》栏目,以饱蘸深情的笔墨,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讴歌治淮的伟大成就,向治淮50周年献礼!  相似文献   
94.
刘静  叶金印  王皓 《治淮》2013,(10):4-6
面雨量预报是洪水预报非常重要的参数,也是各级政府组织防汛抗洪以及水库调度等决策的重要依据。在面向江河流域的水文气象服务中,利用数值预报模式降水输出客观化的面雨量产品,并在检验评估的基础上进行集成应用,是提高流域面雨量预报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ECMWF全球模式、JMA全球模式、  相似文献   
95.
安徽省淮河干流现分布有25处生产圩,由于圩堤逐年加高加固,减小了河道的泄洪能力,淮河生产圩的处理是治淮工程的内容之一。本文提出要从淮河防洪大局出发,以扩大淮河泄量为目标,按照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同时兼顾局部利益的原则对生产圩进行治理,采取废除、维持现状、提高标准三种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6.
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地处淮河中游,降水量适中,但年内、年际分配不均,洪、涝、旱、渍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仅建国后的50a里,就发生超警戒水位的较大洪水17次,约4年一遇。全市沿淮自上而下共设有董峰湖、上六坊、下六坊、石姚湾、洛河洼、汤渔湖6个国家级行洪区和瓦埠湖蓄洪区。行洪堤长98.85km,行洪区总面积164km^2,耕地面积1.33×104hm^2,区内人口7.14万人。淮河干流中游地势相对平坦,上游洪水向中、下游推进快,下游排水不畅等因素决定了淮南市行洪区频繁使用,除汤渔湖行洪区外,其它行洪区行洪机遇均不足5年一遇。  相似文献   
97.
淮河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洪水调度数学模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所建立的临淮岗工程洪水调度运行模型,针对临淮岗工程三湖圈圩方案,就百年一遇洪水情况下临淮岗工程洪水调度运行方案进行了研究.按照工程上下游控制条件,分析研究临淮岗工程以及行蓄洪区运用方式,得出通过适当的工程调度可以达到百年一遇洪水控制设计标准,为临淮岗工程运行调度方案的确定提供可靠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
《水利发展研究》2009,9(10):68-69
一,发展历程(一)第一次治水高潮1949年到50年代中期,集中力量大规模治理淮河洪水。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在继续治理洪水的同时,逐步转入治涝治旱,开挖、整治了一大批灌排河道,并大力兴建水库。  相似文献   
99.
王家坝闸是淮河大洪水期间社会关注的焦点,它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一调度,2003年淮河大水重建后2007年第一次运用。本文用2007年实测资料分析率定出过闸流量系数线,对科学调度洪水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对王家坝站水文测验和水情报汛有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0.
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大规模综合治理的河流,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水利部淮委规划设计研究院)伴随着治淮需要而成立,其前身是20世纪50年代的淮委工程部及其后的淮委勘测设计院。2003年4月,依照国务院和有关部委文件精神,整体转制成为股权多元化国有企业。公司目前拥有10种甲级和2种乙级资质证书,是全国优秀水利企业及AAA+信用的综合性勘察设计研究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