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83篇 |
免费 | 236篇 |
国内免费 | 19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1篇 |
综合类 | 151篇 |
化学工业 | 949篇 |
金属工艺 | 123篇 |
机械仪表 | 18篇 |
建筑科学 | 38篇 |
矿业工程 | 66篇 |
能源动力 | 23篇 |
轻工业 | 57篇 |
水利工程 | 1篇 |
石油天然气 | 40篇 |
武器工业 | 357篇 |
无线电 | 3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42篇 |
冶金工业 | 149篇 |
原子能技术 | 14篇 |
自动化技术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62篇 |
2021年 | 86篇 |
2020年 | 78篇 |
2019年 | 69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66篇 |
2016年 | 65篇 |
2015年 | 85篇 |
2014年 | 116篇 |
2013年 | 88篇 |
2012年 | 118篇 |
2011年 | 132篇 |
2010年 | 88篇 |
2009年 | 100篇 |
2008年 | 124篇 |
2007年 | 117篇 |
2006年 | 103篇 |
2005年 | 113篇 |
2004年 | 81篇 |
2003年 | 60篇 |
2002年 | 58篇 |
2001年 | 60篇 |
2000年 | 76篇 |
1999年 | 59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32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DSC-TGA研究了非团聚二钼酸铵在室温至800℃温度范围内的热分解过程。结果表明:非团聚二钼酸铵在室温至800℃温度范围内的失重过程包含了4个连续阶段,各阶段反应温度区间为196.79~206.63℃、227.55~235.15℃、278.06~305.68℃和735.97~800℃。经分析,非团聚热分解实际只包括前3阶段,第4阶段的失重是由于前3阶段热分解产物的升华而引起的。XRD和SEM表征显示:非团聚二钼酸铵热分解产物为纯相MoO3,其形貌遗传了母体二钼酸铵的形貌,并对MoO3形貌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非团聚二钼酸铵的热分解机理并进行理论验证,在热分解的前3个阶段均失去摩尔比为2∶1的NH3和H2O。通过各阶段的热反应焓变值,计算了实验室条件下非团聚二钼酸铵及热分解中间产物(NH4)2Mo3O10(s)、(NH4)4Mo8O 相似文献
12.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nO2纳米晶,并加入Ru–Sn涂液中刷涂到钛阳极上,经过热分解制备了SnO2纳米晶含量不同的RuO2–SnO2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分析了涂层的相成分和结构,通过循环伏安法测试了电极的电容性能,通过析氧电位表征了电极的电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引入SnO2晶种后,涂层最显著的变化是形成了SnO2、RuO2基固溶体和(Sn,Ru)O2金红石固溶体三相组织。当SnO2晶种的摩尔分数为20%时,电极具有最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14.
以3,4-双(3'-氨基呋咱基-4'-)氧化呋咱(BAFF)为原料,采用廉价易得且绿色环保的丙三醇为溶剂,经氯化亚锡还原合成关键中间体3,4-双(3'-氨基呋咱基-4'-)呋咱(BATF),后经过氧化氢氧化得到3,4-双(3'-硝基呋咱基-4'-)呋咱(BNTF),总收率为59.0%.采用1H NMR、13C NMR、IR、MS和元素分析对BATF和BNTF进行表征,并成功获得BNTF单晶结构数据,BNTF晶体为正交晶系,属P212121空间群,a=0.71437(10)nm,b=0.96839(11)nm,c=1.51555(17)nm,V=1.0484(2)nm3,Z=4,Dc=1.876 g·cm-3,F(000)=592;优化BNTF合成工艺,考察投料比、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BNTF产率的影响,获得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BATF):n(35%H2O2):n(98%H2SO4):n(Na2WO4··2H2O)=1:60:40:0.86,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30℃,收率可达93.3%;采用DSC法和TG-DTG法测定BNTF的热稳定性,分别用Kissinger法、Rogers法和Arrenhis法计算BNTF热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147.83 kJ·mol-1)、指前因子A(9.33×1015 min-1)和分解速率常数k(2.18×10-44),计算了BNTF的热爆炸临界温度(Tb=201.36℃);利用Kamlet-Jacobs方程估算得到BNTF的爆速(8.3 km·s-1)、爆压(31.3 GPa);分别按照GJB772A-1997方法601.2和602.1测试BNTF特性落高(H50=43.0 cm)和摩擦感度(36.0%). 相似文献
15.
16.
分别以硝酸镧和丁酸镧为原料,采用金属有机物热分解法合成了两种钛酸镧铅(PLT)先体溶液,并对所制备的PLT薄膜进行了性能比较。结果表明:以丁酸镧为原料合成的PLT先体溶液稳定性好,不易水解,其薄膜介电频谱特性好,直流电阻率高;矫顽场强Ec和剩余极化强度Pr均高于以硝酸镧为原料所制备的PLT薄膜 相似文献
17.
18.
应用DSC/TG-MS联用新技术研究了CL-20与NC/NG双基混合体系的相互作用,在溶解制样条件下,NC/NG体系与CL-20不仅有物理相互作用,还有明显的化学相互作用,表现为:CL-20的存在,使得NG的升华过程和CL-20的分解过程显著提前,NC/NG体系的分解过程滞后;并研究了不同粒度的CL-20的热失重过程,表现为大颗粒CL-20热分解过程中有两次明显的热失重,小颗粒CL-20为一次热失重. 相似文献
19.
20.
纳米α-Fe2O3的制备及其催化高氯酸铵热分解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高温水解相转化法制备了纳米级的α-Fe2O3催化剂, 比较了NaOH、(NH4)2CO3以及尿素三种沉淀剂的作用效果. 对制得样品的尺寸、形貌和晶型等使用纳米粒度仪、透射电镜(TEM)以及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分析测试, 结果表明各个样品均为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很好的α-Fe2O3纳米粒子. 将纳米催化剂按1.0wt%加入高氯酸铵(AP)中, 对混合物进行差热分析仪(DTA)分析, 发现添加有纳米α-Fe2O3催化剂样品的AP的分解峰有明显的提前. 其中, 以添加用尿素为沉淀剂的样品(粒度最小)的AP分解峰提前最多, 高、低温分解峰提前分别达到了78℃和9.66℃. 对以尿素为沉淀剂时催化剂粒径较小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并解释了该纳米粒子对AP的热分解催化作用较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