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2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96篇
电工技术   103篇
综合类   139篇
化学工业   107篇
金属工艺   148篇
机械仪表   143篇
建筑科学   62篇
矿业工程   43篇
能源动力   24篇
轻工业   52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34篇
武器工业   20篇
无线电   45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0篇
冶金工业   92篇
原子能技术   11篇
自动化技术   3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针对某超长隧道的结构底板、侧壁及顶板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化热效应进行了数值分析,根据三维瞬态温度场理论,采用有限元软件Mdias Gen建模和水化热效应计算,分别获得混凝土配比、底板约束条件、设置后浇带这3个因素对应力场的影响规律及影响程度,并分别给出混凝土开裂风险较高的部位,供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43.
建立了粉末状颗粒流润滑数学模型,考虑了颗粒流对润滑油流变黏度和密度的定量影响,计入了时变效应和热效应,对直齿轮进行了热弹流润滑研究,分析了不同质量分数的Mo S2对压力、膜厚和温度的影响,比较了质量分数为5%的人造金刚石、45钢、石墨和Mo S2颗粒对压力、膜厚和温度的影响,最后与现有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结果表明,Mo S2颗粒质量分数增大,最大温度有所降低,最小膜厚也减小明显,节点接触中心瞬态温升减小显著;摩擦因数和硬度很低的石墨和Mo S2颗粒流具有较好的润滑效果,而摩擦因数和硬度高的人造金刚石和45钢颗粒流对润滑不利。  相似文献   
44.
考虑磨损对润滑状态的影响,构建带有磨损带的非牛顿流体圆接触热弹流润滑模型,分析磨损半宽对油膜压力、厚度、温度和摩擦因数的影响,并与牛顿流体的热弹流解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磨损半宽的增大,最小油膜厚度明显减小,且总是处于磨损带边缘附近,并向入口处移动;而中心膜厚随磨损半宽的增大线性增大;卷吸速度、载荷及滑滚比对膜厚随磨损半宽改变的影响不大;非牛顿效应对温度和摩擦因数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5.
介绍了限制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表面温度的意义和重要性,具体结构措施以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6.
采用镀镍碳纤维(Ni-CF)制备导热水泥基复合材料,研究水灰比、纤维掺量和长度对水泥净浆试件升温值的影响,分析了Ni-CF掺量对水泥净浆试件电热升温和电热转化率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随着Ni-CF掺量的增加,试件的最大升温值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纤维掺量为0.4%(质量分数)时试件升温效果的提升最明显;当Ni-CF长度从4 mm增至8 mm时,水泥净浆试件的最大升温值逐渐降低;水灰比(W/C)为0.5时,Ni-CF水泥净浆试件通电发热的温度最高;Ni-CF提高水泥净浆试件电热转化率的效果较好,最高可达71.98%,是同配合比下碳纤维(CF)水泥净浆试件电热转化率的两倍。  相似文献   
47.
实验研究全膜条件下不同接触固体表面速度效应对弹流润滑的影响。实验在改进的经典的球-盘接触实验装置上进行,通过圆弧导轨改变玻璃盘和钢球转动方向夹角,利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和伺服放大器控制电机的速率和转向。使用光干涉技术观测轻载下钢球和玻璃盘表面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方向时接触区油膜的形状,通过MBI软件测量油膜中截面曲线。结果表明,随着两接触表面速度方向夹角增加,油膜厚度减小,当角度达到一定数值最小膜厚会有上升;随着两接触表面速度方向夹角的增大,沿着滑动速度方向上油膜形状的不对称性增加,该现象可用温度-黏度楔的机制解释。  相似文献   
48.
深入讨论了物理化学教学中的热化学部分中经常采用的反应进度和摩尔反应等重要概念,并采用摩尔反应概念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提出引用一种新的概念—单位反应概念,详细介绍单位反应概念并把它代替摩尔反应概念的优点。  相似文献   
49.
傅坚 《华东电力》2007,35(3):66-67
红外检测技术是电力设备在线检测的重要手段,重点分析了由电压致热效应引起的设备故障类型,并通过具体实例,阐述了红外检测技术在判断电压致热效应引起的设备故障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0.
高速远程滑坡动力学机制一直是国际滑坡领域研究的热点挑战性难题,聚焦这一科学问题,以乱石包高速远程滑坡为研究对象,借助MatDEM软件,开展了滑坡运动演化全过程有效模拟,从细观角度进一步论证滑坡的流态化运动模式与摩擦热效应。研究发现:(1)滑体运动速度呈现明显的垂向分带特征,底部为速度较低的强剪切带,中上部为速度较高的主滑体;(2)滑坡质心最大运动速度为33.3 m/s,最大水平和垂直位移分别为1 469.9和374.1 m,等效摩擦因数为0.255;(3)摩擦能占总能量损失的44.3%,主要集中于流通区的强剪切带,与之相应,流通区滑体与下伏层之间的铲刮裹挟作用明显高于堆积区;(4)滑体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摩擦能可使流通区剪切带颗粒平均升温约64℃,产生摩擦热效应;(5)滑体等效摩擦因数在流通区和堆积区中后部呈低值分布,流通区强烈动量传递作用、铲刮裹挟效应和摩擦热效应的出现,应为摩擦因数降低的主要原因。该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调查所得滑坡特征有较好的一致性,有助于滑体流态化运动过程和摩擦热现象的定量揭示,对高速远程滑坡运动学和动力学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