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76篇
  免费   2593篇
  国内免费   1793篇
电工技术   2660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3655篇
化学工业   5877篇
金属工艺   2764篇
机械仪表   6053篇
建筑科学   6759篇
矿业工程   4735篇
能源动力   1966篇
轻工业   3150篇
水利工程   4334篇
石油天然气   8393篇
武器工业   628篇
无线电   202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777篇
冶金工业   1645篇
原子能技术   359篇
自动化技术   2985篇
  2024年   346篇
  2023年   1284篇
  2022年   1588篇
  2021年   1968篇
  2020年   1551篇
  2019年   1425篇
  2018年   695篇
  2017年   1130篇
  2016年   1485篇
  2015年   1769篇
  2014年   3534篇
  2013年   2762篇
  2012年   3283篇
  2011年   3178篇
  2010年   3002篇
  2009年   3145篇
  2008年   3668篇
  2007年   2806篇
  2006年   2583篇
  2005年   2571篇
  2004年   2620篇
  2003年   2108篇
  2002年   1744篇
  2001年   1589篇
  2000年   1258篇
  1999年   1157篇
  1998年   990篇
  1997年   946篇
  1996年   893篇
  1995年   847篇
  1994年   795篇
  1993年   624篇
  1992年   555篇
  1991年   558篇
  1990年   538篇
  1989年   455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7篇
  196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91.
甲醇制烯烃(MTO)装置催化剂循环回路的下行流动部分是再生立管,再生立管将催化剂从再生器输送至反应器是保证MTO装置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某0.60 Mt/a MTO装置再生立管出现催化剂输送不畅问题已成为装置高效运行的瓶颈,为此通过测量再生立管的轴向压力分布和工艺参数分析催化剂输送不畅的原因。结果表明:由于催化剂脱气和大气泡,再生立管中催化剂从上至下形成了过渡填充流、段塞流和密相流化流,导致催化剂浓度和催化剂循环量大幅度波动。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再生立管结构改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2.
强烈的构造挤压对地层超压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影响,对构造挤压型超压的判识与估算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综合岩石力学特征与储集物性参数的相关性,系统分析了相同应力条件下,构造挤压型超压地层和静水压力地层在垂向有效应力、声波速度、密度测井响应等方面的差异,建立了构造挤压型超压的识别模版。依据孔隙弹性理论,改进了传统的等效深度法并提出了构造挤压型超压的计算方法——平均应力法。综合实钻压力、区域地质资料和泥岩综合压实特征,在库车坳陷克拉苏-依奇克里克构造带识别出不同强度的构造挤压型超压。基于三维主应力计算,定量评估了构造挤压引起的增压量。构造挤压是克拉苏-依奇克里克构造带地层超压的重要成因机制,其对地层超压的贡献率与构造强度具明显正相关性,在克拉苏构造带KS6井区,构造挤压对超压的贡献率为43.2%~44.4%,在DB6井区的贡献率为34.1%~39.3%;在依奇克里克构造带YS4井区,构造挤压贡献率为32.8%~34.7%,在TX1井区的贡献率为21.1%~22.0%。研究方法与认识可以为预测构造挤压型盆地的地层压力提供研究思路、为有利储层的寻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93.
新疆H储气库作为中国最大的气藏型砂岩储气库,调整方案采用水平井整装部署,单井具有强注强采和大排量吞吐的特点,若生产压差过大,会破坏岩石骨架,携带出的砂粒冲蚀生产管柱甚至堵塞井筒导致气井停产,影响储气库的整体调峰能力。开展基于压力监测的水平井临界出砂预警模型研究,利用适用于H储气库的物质平衡方程、状态方程和流动方程,建立水平井动态生产压差监测模型;同时开展水平井临界出砂压差现场测试,确定岩石坚固程度判断指标“C”公式模型以预测临界出砂压差,二者结合形成水平井动态出砂压差预警模型,模型压力与实测压力吻合率超93%。不仅可以实现对水平井动态生产压差的实时监测,还为水平井最大调峰能力评价和后续调峰配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4.
致密油藏衰竭式开发产量递减快,能量亏损严重。为探索更有效的开发方式,采用CMG-GEM软件建立水平井CO2缝间驱替模型,模拟CO2注入量、注入压力、储集层温度、裂缝间距以及裂缝长度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井CO2缝间驱替能够较大程度地增加CO2波及面积,充分挖掘剩余油,提高开发效果;注入压力为25 MPa时,CO2注入量应接近且不超过10×104 m3;日产量峰值随注入压力、裂缝间距和裂缝半长的增大而增大;储集层温度为80 ℃时,日产量峰值相对于其他温度较高,储集层温度越高,日产量达到峰值所需的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995.
呼探1井是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首口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发现的超深层异常高压气井,该井在试采时井口压力出现大幅波动,无法有效确定储集层参数及开展合理产能评价。因此,基于颗粒架桥堵塞原理,利用气藏动态分析法,表征了裂缝中颗粒循环堵塞—解堵变化趋势;同时,建立呼探1井双重介质渗流机理模型,开展压力波动特征分析及成因机理研究。研究表明,裂缝中颗粒循环堵塞—解堵是造成压力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随着裂缝中颗粒不断运移解堵,压力波动幅度逐渐减小,表皮系数逐渐减小,采气能力趋于稳定;另一方面,在裂缝循环堵塞—解堵的过程中,裂缝开度越大,压力波动幅度越大,同一裂缝开度下,近端裂缝堵塞—解堵,导致压力波动幅度较大,远端则相反。不仅为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储集层特征研究、井位部署、产能评价提供依据,而且为超深层异常高压气井压力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6.
页岩油压裂水平井投产前普遍先闷井,为快速评价体积压裂效果,提出基于页岩油藏闷井压力数据的压后评估方法。通过闷井数值模拟,表征压裂水平井缝网改造区域的压力扩散与流体运移规律,并建立闭合后线性流计算模型和裂缝储集控制数学模型,形成反演裂缝参数与地层压力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压裂停泵后改造区域依次经历井筒末段裂缝控制、全井段裂缝控制以及储集层基质控制下的9个流动阶段,其压降导数在双对数坐标下为不同斜率的多个直线段;应用于吉木萨尔凹陷4口典型页岩油水平井,证明了闷井压力数据能用于裂缝参数和地层压力反演,也验证了提出方法的适用性,可供评价压裂作业效果和优化平台井距借鉴。  相似文献   
997.
针对带有非旋转屈曲内管柱的水平井,采用6种非牛顿流体,研究了连续油管管柱在3种流态区(层流区、过渡区和湍流区)和不同屈曲模式(正弦、过渡和螺旋)下对环空摩擦压力损失的影响,以及压力损失与流体流变性能(即屈服应力、粘稠指数和流动行为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轴向压缩载荷的增加,摩擦压力损失显著降低。当使用具有更高屈服应力和更高剪切稀释能力的流体时,该效应更明显。此外,通过比较非压缩管柱和压缩管柱可以看出,随着轴向压缩载荷的增加,摩擦压力损失进一步减少。然而,对于低屈服应力、低粘稠指数、高流动性的流体,压缩管柱的影响则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8.
李龙  尹达  黄超  宗世玉  张蝶 《钻采工艺》2022,45(6):157-160
KES1103井盐层及盐下地层均采用高密度油基钻井液体系,实钻过程中主要复杂为井漏,共计发生井漏30次,累计漏失油基钻井液5 028 m3。该井井漏基本涵盖了山前地区常见的井漏类型:卡盐底井漏、裂缝发育地层井漏、套管鞋井漏等,且同一开次包含两套或多套地层压力系统,漏点不易确定,堵漏难度极大。该井采用高酸溶沉降隔离、油基钻井液桥浆堵漏、水基钻井液桥浆堵漏、高失水快强箍堵漏、雷特桥堵堵漏等多种堵漏技术,有效提高地层承压压力,达到快速治漏的目的,为复杂地质条件下深井“安全、高效、经济”钻完井和加快勘探开发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9.
疏松砂岩油气藏在开采过程中出砂会导致油气井产量下降,甚至井停产、报废。针对海上某油田,通过岩心实验,预测临界生产压差,分析整个开采过程中储层出水、压力衰减等因素对临界生产压差的影响,为海上油气田设计合理生产压差和防砂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页岩气储层发育大量天然裂缝,在水力裂缝扩展过程中,当遇到天然裂缝时,其扩展形式会发生改变,近井筒附近的孔隙压力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文中通过结合现场蚂蚁体预测结果及微地震资料,建立多级压裂数值模型;采用Cohesive孔压单元分别模拟第1压裂段一侧、第1压裂段两侧、相邻压裂段对角侧以及相邻压裂段全局分布天然裂缝4种情况下的水力裂缝扩展规律,并分析了各情况下压裂后近井筒孔隙压力的变化情况;最后分析了压裂簇数、压裂液黏度和排量对孔隙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天然裂缝会促使水力裂缝的扩展发生转向,呈现非均匀扩展的现象,近井筒附近的孔隙压力扰动区也相应地呈现非对称性;当相邻压裂段全局分布天然裂缝时,水力裂缝和天然裂缝的沟通点会明显增多,且孔隙压力的扰动范围和扰动值也会明显增大;在天然裂缝发育段,增加压裂段内的压裂簇数以及适当降低压裂液黏度、排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孔隙压力的不均匀分布。该研究结果可以为页岩气水平井压裂施工作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