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5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40篇
电工技术   787篇
综合类   121篇
化学工业   296篇
金属工艺   86篇
机械仪表   172篇
建筑科学   78篇
矿业工程   71篇
能源动力   164篇
轻工业   59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武器工业   17篇
无线电   4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2篇
冶金工业   86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307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随着电化学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文中以储能用磷酸铁锂电池模组(8.8 kW·h, 25.6 V,344 A·h)为研究对象,进行3次不同倍率(0.4C,0.5C,1C)的恒流过充试验,研究其在不同充电倍率条件下的过充热失控特性,并辅以starccm+软件进行热场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电池模组在额定充电倍率0.5C(172 A)和1C(344 A)下持续过充会发生起火,起火时间随着充电倍率增加而减少;充电倍率对磷酸铁锂电池模组过充行为特性影响较大,随着充电倍率的增加,热失控最高温度和峰值电压升高,过充测试时间随着充电倍率的升高而降低;不同充电倍率条件下,电池安全阀首次打开时的电压均为1.7倍额定电压,可以进一步研究以作为电池热失控预警参数。文中研究成果可为规模化储能用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研究和电池管理系统(BMS)对过充故障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湿法回收是目前回收失效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主要方法,浸出是该方法的一个关键流程,而工业生产中一般采用槽式浸出,该体系不是封闭的,在反应过程中由于物料中残余的一些杂质在酸性体系下会产生气体,严重恶化生产环境,同时反应会消耗大量的酸碱试剂及氧化剂,并产生大量废水、废酸。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采用管式反应器浸出失效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方案,本实验的原料为失效钴酸锂正极材料,研究了不同条件对浸出效果的影响,发现过氧化氢的浸出效果并不理想,并通过采用葡萄糖等固体还原剂,有效地提高浸出率。相同条件下,对比过氧化氢和葡萄糖,钴和锂的浸出率分别从59.18%、92.57%提高到85.95%、99.47%。   相似文献   
33.
利用第一原理计算方法可分析和预测锂-金属氧化物电池正极材料在Li离子嵌入脱出过程中的电势和稳定性等性能。本文详细介绍了第一原理计算方法的理论背景以及目前LiCoO2正极材料计算研究的现状。利用此方法对LiNiO2及多组分材料掺杂进行研究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4.
锂电极表面膜的组成和阻抗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锂电池中锂电极的表面膜的组成和阻抗行为,并根据其表面膜的阻抗行为提出了电化学模型。  相似文献   
35.
探讨了磷酸体系下不同因素对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中有价金属浸出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出时间60min,反应温度60℃,磷酸浓度2mol/L,液固比20mL/g,还原剂(H2O2)体积分数为4%时,可得最佳浸出效果,Co、Li、Mn、Ni浸出效率分别可达96.3%、100%、98.8%和99.5%;浸出液添加相应比例金属离子,采用草酸共沉淀法制备前体材料(Ni1/3Co1/3Mn1/3)C2O4,并得到相应再生磷酸溶液。再生磷酸进行循环浸出实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循环浸出5次之后Li的浸出率仍可保持在90.1%,而Co、Mn和Ni的浸出率在75.0%以上。前体添加锂源Li2CO3煅烧合成Li(Ni1/3Co1/3Mn1/3)O2材料,考察了不同温度对Li(Ni1/3Co1/3Mn1/3)O2材料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合成温度为800℃时,得到的材料性能最优良,初次放电容量可达136.4mA·h/g。在0.2C下经过50圈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7.2%。  相似文献   
36.
曹操 《电脑爱好者》2014,(10):98-100
正更大的屏幕、更高的分辨率、更强悍的处理器……智能手机电池在上述卖点的"压榨"下似乎只有缴械投降的份。那么,如何才能缓解"大跃进"式的性能、屏幕飙升后所带来的续航危机呢?相对于处理器、屏幕和分辨率的跨越式发展,手机电池已然成为最"不思进取"的存在,其容量只是单纯随屏幕和机身的增大而增大。在锂电池依旧是主流技术的今天,手机江湖中逐渐衍生出了三股流派。  相似文献   
37.
朱建平 《化学世界》1989,30(3):100-102
<正> 采用锂合金作负极,以二硫化铁作正极材料的热电池是目前两次电池研究中盛行的锂电池中的一种。其特点是比能量高,循环寿命长,并能在400~600℃下工作,这就使它不仅在尖端瓴域,而且在民用方面也得到了重视。天然存在的较高品位的黄铁矿含:FeS_290%,Si_3%,其他杂质7%,不能满足热电池的需要,有必要研究用合成方法制取具天然黄铁矿结构并且纯度更高的产品。本工作采用压力反应制备的二硫化铁含量在95%以上,质量优于天然黄铁矿。且可制得颗粒为100~200目的晶体,无需粉碎而直接压制电极。  相似文献   
38.
黄力  王德贵 《化学试剂》1996,18(6):366-367
介绍了合成高纯无水的LiBF4和LiAsF6的新方法,并讨论了其合成条件,指出制备多孔状LiF和控制反应温度是合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39.
荷电状态(SOC)是动力锂电池的重要参数.针对安时法估计锂电池SOC存在累积误差,其他估计算法复杂度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工程实用的SOC估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电池特性并结合安时法,建立了SOC初始值、总容量和累积误差的校准方法.通过建立终端电压与SOC之间的映射关系,利用恒流、恒压不同充电阶段的电池特性,实现了电池系统在一个放电周期内的SOC高精度估计.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使得SOC的估计误差在5%以内.  相似文献   
40.
番茄 《电脑迷》2014,(3):28-29
正普通用户衡量移动电源的标准其实很简单,无非是容量大、外观时尚。其实这只是衡量移动电源简单的标准,如果将一款移动电源拆后便会发现,内部原件的差别会为移动电源的使用带来直接的影响。抛18650电芯与聚合物锂电池不说,容易被用户忽略的电路板恰恰是一款移动电源的重中之重,其起到的升压、电路保护以及过载保护都是移动电源锁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