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894篇 |
免费 | 3936篇 |
国内免费 | 207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801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2549篇 |
化学工业 | 12837篇 |
金属工艺 | 982篇 |
机械仪表 | 2616篇 |
建筑科学 | 766篇 |
矿业工程 | 881篇 |
能源动力 | 2151篇 |
轻工业 | 11060篇 |
水利工程 | 269篇 |
石油天然气 | 19811篇 |
武器工业 | 65篇 |
无线电 | 31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263篇 |
冶金工业 | 838篇 |
原子能技术 | 52篇 |
自动化技术 | 6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9篇 |
2023年 | 681篇 |
2022年 | 1295篇 |
2021年 | 1598篇 |
2020年 | 1759篇 |
2019年 | 1760篇 |
2018年 | 1474篇 |
2017年 | 1876篇 |
2016年 | 2021篇 |
2015年 | 1842篇 |
2014年 | 2915篇 |
2013年 | 3272篇 |
2012年 | 3487篇 |
2011年 | 3628篇 |
2010年 | 2593篇 |
2009年 | 2408篇 |
2008年 | 2143篇 |
2007年 | 2773篇 |
2006年 | 3016篇 |
2005年 | 2658篇 |
2004年 | 2360篇 |
2003年 | 2205篇 |
2002年 | 1941篇 |
2001年 | 1629篇 |
2000年 | 1450篇 |
1999年 | 1202篇 |
1998年 | 978篇 |
1997年 | 835篇 |
1996年 | 662篇 |
1995年 | 513篇 |
1994年 | 398篇 |
1993年 | 260篇 |
1992年 | 238篇 |
1991年 | 192篇 |
1990年 | 131篇 |
1989年 | 91篇 |
1988年 | 49篇 |
1987年 | 46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61篇 |
1984年 | 55篇 |
1983年 | 39篇 |
1982年 | 27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16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4篇 |
1976年 | 4篇 |
1951年 | 5篇 |
194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81.
82.
宋国安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1998,(3)
对我国加速开发植物油脂深加工产品及经济重要性、产品用途、生产工艺等方面作了探讨。介绍了较为成熟的生产工艺,提出了开发生产环氧大豆油、脂肪酸、硬脂酸、甘油、亚油酸、磷脂、糠蜡、植酸钙、肌醇等多种油脂化工产品,创造经济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83.
84.
为了降低润滑油加氢装置的能耗,本文以工艺过程用能分析为理论依据,通过对燕化炼油厂加氢精制的能量测试,考察分析了装置能耗结构及用能特点,对进一步降低润滑油加氢精制的综合能耗提出了节能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85.
86.
从介绍苏制 6 M W 汽轮机主轴推力盘结构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着手,提出了改造推力盘的措施和方法。运行实践表明,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和带负荷响应能力有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87.
为精准控制剖面浮标的垂向运动,提出一种可精确控制油量的变体积油囊式浮力调节系统,包含外油囊、增压油箱、密封性能良好的电磁球阀和可调节转速的液压泵等组件。采用拉线位移传感器实时采集增压油箱液面位置实现油量监控,并对外油囊体积进行高精度闭环反馈控制;设计极低泄漏量的液压系统,实现系统在待机状态下浮力保持长期稳定。为精确控制浮力调节系统,构建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引入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l,PID)控制算法,并采用Simulink进行稳定性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可实现浮力精确控制,最大超调量低于1%,稳定性与响应速度均符合预期,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8.
以菜籽油为原料,甲醇钠为催化剂,二异丙醚为共溶剂,通过酯交换法制取生物柴油,并考察了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共溶剂用量、反应时间和温度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菜籽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的最优条件为:醇油比为6:1,甲醇钠催化剂用量为油重的1.2%,共溶剂与油的摩尔比为1.2 :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80min,低速120r/min搅拌强度下,转化率达到96.45%.制得的生物柴油各理化指标均符合美国和德国生物柴油测试标准. 相似文献
89.
目的在化学驱的实施过程中,地层对驱油剂的吸附滞留是表面活性剂进入地层后含量损失的一种主要原因,为了减少驱油流体在地层的损耗成本而展开对驱油液体吸附抑制剂的研究。 方法以二氰二胺(DCD)、1-十八胺盐酸盐(OHC)为原料,基于亲核加成的原理采用熔融法在150 ℃下合成了一种针对驱油流体的吸附抑制剂OHCB,该表面活性剂同时具备强疏水基、强极性原子和阳离子基团,因此具有较强的占据黏土矿物表面吸附位点的能力。对其进行了红外吸收、紫外吸收、元素分析、质谱等结构表征,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其作为添加剂的最佳配比,并验证在最佳配比下对驱油剂AEO7的吸附抑制效果,以及该体系相较AEO7单一体系的静态洗油效率、乳化性及润湿性的变化。 结果OHCB抑制驱油剂AEO7在黏土矿物表面的吸附效果较好,在驱油剂与吸附抑制剂质量比为5∶1的情况下,抑制效果可达27%以上。 结论OHCB不仅具有较好的吸附抑制效果,且其加入使AEO7的静态洗油效率提升至27.3%、γcmc降至27.1 mV/m,CMC降至38 mg/L、油-水界面张力降至0.5 mV/m以下,对体系性能起到了协同增效的作用,并且相较于需要预吸附的牺牲剂,其使用更为便捷。 相似文献
90.
无油润滑双涡圈涡旋空气压缩机的泄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无油润滑双涡圈涡旋压缩机的泄露模型,根据型线的几何理论计算了一个周期内泄漏线的长度,分析了在工作过程中泄漏线的变化,泄漏线长度随曲柄转角的变化,以及泄露量随排气压力,曲柄转角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