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439篇 |
免费 | 3524篇 |
国内免费 | 162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705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3376篇 |
化学工业 | 6923篇 |
金属工艺 | 3079篇 |
机械仪表 | 3246篇 |
建筑科学 | 1997篇 |
矿业工程 | 773篇 |
能源动力 | 11140篇 |
轻工业 | 1363篇 |
水利工程 | 452篇 |
石油天然气 | 2865篇 |
武器工业 | 753篇 |
无线电 | 189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922篇 |
冶金工业 | 1483篇 |
原子能技术 | 897篇 |
自动化技术 | 372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56篇 |
2024年 | 1228篇 |
2023年 | 1302篇 |
2022年 | 1745篇 |
2021年 | 1779篇 |
2020年 | 1738篇 |
2019年 | 1526篇 |
2018年 | 1336篇 |
2017年 | 1477篇 |
2016年 | 1509篇 |
2015年 | 1415篇 |
2014年 | 2345篇 |
2013年 | 2436篇 |
2012年 | 2872篇 |
2011年 | 3351篇 |
2010年 | 2398篇 |
2009年 | 2403篇 |
2008年 | 2009篇 |
2007年 | 2640篇 |
2006年 | 2458篇 |
2005年 | 2079篇 |
2004年 | 1888篇 |
2003年 | 1558篇 |
2002年 | 1363篇 |
2001年 | 1200篇 |
2000年 | 945篇 |
1999年 | 795篇 |
1998年 | 628篇 |
1997年 | 545篇 |
1996年 | 423篇 |
1995年 | 352篇 |
1994年 | 273篇 |
1993年 | 221篇 |
1992年 | 189篇 |
1991年 | 163篇 |
1990年 | 142篇 |
1989年 | 126篇 |
1988年 | 80篇 |
1987年 | 57篇 |
1986年 | 32篇 |
1985年 | 38篇 |
1984年 | 54篇 |
1983年 | 22篇 |
1982年 | 26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5篇 |
1951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分析了柴油机油在使用过程中的污染变质问题,说明运用中柴油机油化验分析的意义,并提出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73.
赵前进 《柴油机设计与制造》2015,(4):27-30
以某四缸发动机调温器为研究对象,通过选择不同弹簧力的调温器以及不同形状的调温器座来进行CAE分析和试验。通过这些CAE分析及试验得出结论是,当水泵的性能确定以及冷却系统中的零部件性能确定后,调温器的主副弹簧力的选择与系统压力及调温器座的形状有主要关系。 相似文献
74.
汽油喷射稀薄混合气的燃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汽油喷射发动机稀薄混合气燃烧具有重要意义的空燃比、涡流强度、点火时刻、排气再循环和喷油定时等参数对油耗率和循环波动率的影响,并与化油器供油的发动机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汽油喷射可燃用更稀薄的混合气,指出在影响汽油喷射燃烧的三个主要因素中,以涡流的影响最大,空燃比次之,喷油定时在上止点前50°CA到后10°CA之间时对燃烧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5.
本文通过高速摄影及激光全息摄影研究了轴针式喷油嘴的喷雾发展,指出了在其发展初期可能出现的喷雾轴线偏转等一些不同于孔式喷油嘴喷雾的流动特点。在此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紊流射流积分方法建立了轴针式喷油嘴喷雾初期发展的数学模型。应用该模型对一普通形喷油嘴及柴油机用ZS45S2轴针式喷油嘴喷雾的发展进行了算例分析,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6.
本文应用线性近似规化方法对汽油机的工作过程进行优化。分别以汽油机的燃油消耗率、氧化氮排放浓度和爆震指数作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计算.避免了单目标优化模型的局限性。初始点是通过网格法寻优获得,然后用修正的单纯形法求解。优化计算使汽油机的性能指标得到提高,表明这种方法可以为综合评价汽油机的工作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7.
发射分集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已经开始普遍采用。本文简单介绍了几种发射分集技术,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特别针对发射信号设计的新技术-空时码进行了详细讨论,然后论述了WCDMA中发射分集技术的应用,并进行了性能仿真比较。 相似文献
78.
PMN基铁电陶瓷电镀镍性能失效及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铌镁酸铅(PMN)基弛豫铁电陶瓷电镀镍后性能失效行为,采用介温谱、绝缘电阻测量及高温退火方法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PMN基驰豫铁电镀镍后会出现介电常数下降、介质损耗和绝缘电阻增大,随电镀时间延长,试样失效程度增加。电镀失效试样经过500℃、2.5h空气退火后,性能完全恢复,分析认为,电镀过程中产生的活泼原子氢吸附在资体上,将瓷体中的某些金属元素还原,产生氧空位和自由电子,导致陶瓷电性能失效。而经过适当的氧化气氛退火后,失效试样被重新氧化,使得电性能恢复。 相似文献
79.
G. Wang T. Ogawa F. Kunimasa M. Umeno T. Soga T. Jimbo T. Egawa 《Journal of Electronic Materials》2001,30(7):845-849
Hydrogen (H) plasma passivation effects on GaAs grown on Si substrates (GaAs on Si) a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H plasma exposure
effectively passivates both the shallow and deep defects in GaAs on Si, which improves both the electric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minority carrier lifetime is increased and the deep level concentration is decreased by the H plasma
exposure. In addition, after H plasma exposure, room temperature photoluminescence (PL) for Al0.3Ga0.7As/GaAs multiple-quantum-well (MQW) on Si is enhanced with a decrease in the spectral width. 相似文献
80.
江汉盆地白垩—第三系由两大沉积成盐旋回组成,主要含盐层位均位于沉积成盐旋回的中偏上部。控盆断裂的差异性活动,导致了盆地的沉积中心由西向东迁移。盆内断裂将盆地分割成若干个凹陷区和凸起区。根据凹陷特征和所处部位,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盆内深凹、盆内浅凹和盆边凹陷),不同类型的凹陷具有不同的成矿特点。盆内凹陷大多是受主干断裂控制的不对称凹陷,其矿物相带的分布也往往表现为靠近主干断裂一侧的偏心环状,这种沉积相模式对在凹陷的不同部位寻找不同的盐类矿产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根据盐类聚集规律,江汉盆地的进一步找盐方向是:1.盆内深凹是找钾有利地段;2.盆内浅凹与盆内深凹过渡带是无水芒硝成矿有利区;3.盆内浅凹缓坡带及宽缓低凸起区是寻找自然硫的重要靶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