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31篇
  免费   988篇
  国内免费   723篇
电工技术   225篇
综合类   977篇
化学工业   2265篇
金属工艺   790篇
机械仪表   380篇
建筑科学   643篇
矿业工程   685篇
能源动力   541篇
轻工业   816篇
水利工程   224篇
石油天然气   4337篇
武器工业   165篇
无线电   40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65篇
冶金工业   537篇
原子能技术   117篇
自动化技术   872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312篇
  2021年   383篇
  2020年   403篇
  2019年   307篇
  2018年   307篇
  2017年   377篇
  2016年   403篇
  2015年   385篇
  2014年   617篇
  2013年   895篇
  2012年   794篇
  2011年   923篇
  2010年   688篇
  2009年   713篇
  2008年   629篇
  2007年   761篇
  2006年   824篇
  2005年   726篇
  2004年   612篇
  2003年   570篇
  2002年   536篇
  2001年   473篇
  2000年   372篇
  1999年   328篇
  1998年   263篇
  1997年   223篇
  1996年   205篇
  1995年   172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8篇
  1977年   3篇
  1964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氧化镁与2.5mol/L氯化镁溶液反应制备氯氧化镁(A)和(B)。在微量量热计上测得样品在2.163mol/L盐酸中的溶解热,据溶解热与比值n的关系求得(A)和(B)的溶解热,进而获得它们的生成热。  相似文献   
992.
概述我国近30余年来在反射棱镜共轭理论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在内容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也因创建了“刚体运动学”模型而独树一派。  相似文献   
993.
东濮盆地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湖泊沉积中的痕迹化石丰富.在所观察的十几口取芯井段中共采得痕迹化石14属19种,可归入六个组合.1)Skolithos SP.2—Muensteria SP.1组合,反映滨浅湖沉积和三角洲前缘沉积中的痕迹化石面貌;2)Arenicolites SP.—Skolithos SP.1组合,是水下扇中扇区席状砂沉积中的痕迹化石组合;3)Skolithos SP.3组合,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特有的痕迹化石组合:4)TrichichnusSP.——Muensteria SP.2——Gordia SP.组合,产于三角洲远端坝或水下扇席状砂沉积中;5)Helminthopsis SP.——Cruziana problematica——细分枝痕迹组合,反映了前三角洲至深湖泥岩中的痕迹化石特征;6)Chondrites SP.2组合,是咸化深湖沉积中特有的组合.  相似文献   
994.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从经济形上讲大体已经历了农业经济和工业,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了知识经济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之一:经济形态的演化过程,本质和趋势。得到的结论是:经济形态演化的本质是经济的“软化”,经济形态的替代是“软化”度量变到质变的一次飞跃,知识是工业经济演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95.
松辽盆地岩性圈闭形成机理及识别方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改变了把地层划分为储层和封盖层识别岩性圈闭分布的传统方法,将其划分为储集层、非储输导层和封堵层3种不同性质地层,3种地层的空间展布决定了岩性圈闭的构成与分布。而岩性圈闭的可靠性决定于封堵层界面和储集层界面的匹配关系。在总结多年来松辽盆地岩性圈闭(带)各种识别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岩性圈闭构成新理论,提出了岩性圈闭的双界面识别法。  相似文献   
996.
一种提高延迟焦化加热炉能力及延长运转周期的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提出渣油在延迟焦化加热炉加热过程中可分为3个阶段,即裂化反应加热阶段、缩合反应加热阶段、过热加热阶段。分析了3个阶段的特点和规律以及目前炉管结焦的位置和原因,提出了延迟焦化加热炉进料流程的优化方法和“双点二级”注水技术。该技术应用于石家庄炼油厂延迟焦化加热炉改造的结果表明,加热炉处理能力提高了27%,辐射炉管注水量降低了42%,正常运转周期达13个月,改造投资回收期仅1个月。  相似文献   
997.
利用测井资料确定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井液密度是保持井眼稳定的关键参数。本文从直井井壁应力分布和岩石破坏准则出发,系统地阐述了利用测井资料确定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的方法。根据该方法,利用某油田一口井的资料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测井资料能准确地确定安全钻井液的上限和下限,为钻井工程提供了科学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998.
地层水电阻率是测井解释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参数,以纯地层条件推导的用于确定地层水电阻率的自然电位理论模型不适合泥质砂岩地层。针对含油气泥质砂岩储层,提供了改进的自然电位模型,它考虑到阳离子交换容量、含油气饱和度的影响,提供改进的自然电位模型可以有效地用于确定泥质砂岩地层的地层水电阻率。  相似文献   
999.
A story generation system based on dynamics of the mind is presented. Semantic theories until now avoided discussing a linkage of language with encyclopedic human knowledge. This paper attacks the problem of how to make clear the complicated, wide-ranging dynamics of the mind and how to connect it to language.
First, the background of this study is shown, in which our model of the mind, with both five levels along the concept formation process and eight domains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s of mental activities, is surveyed.
Based on this model, then, the dynamics of mind are discussed, along an Aesop fable. A unit of data processing in the mind is called a "module," and the mental dynamics are considered as a chain activation of those modules, represented by a dynamic network. Next, a method for story generation is discussed. Propositional information of a sentence is embedded in a slot of activated, frame-structured modules, and the discourse structure of a generated story basically depends on the dynamic network. Both the chain activation and the generation processes are verified by experiments.
Lastly, residual problems of our research, a comparison with related research, and its ap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This case study would be expected to give a basis to integrated systems for problem solving, natural language and image understandings, their generations, and intelligent robots.  相似文献   
1000.
固体核径迹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士伦 《核技术》1996,19(10):581-584
介绍最近几年固体核径迹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包括:径迹形成机制和探测方法研究固体核径迹在核物理、高能和相对论重离子核反应,原子物理、空间科学、宇宙射线探测、地学、测氡和核孔膜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