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82篇
  免费   2045篇
  国内免费   874篇
电工技术   1438篇
技术理论   6篇
综合类   901篇
化学工业   2469篇
金属工艺   770篇
机械仪表   743篇
建筑科学   943篇
矿业工程   1021篇
能源动力   2017篇
轻工业   475篇
水利工程   138篇
石油天然气   395篇
武器工业   76篇
无线电   16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81篇
冶金工业   1303篇
原子能技术   447篇
自动化技术   458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268篇
  2022年   477篇
  2021年   583篇
  2020年   604篇
  2019年   554篇
  2018年   539篇
  2017年   524篇
  2016年   572篇
  2015年   565篇
  2014年   1008篇
  2013年   929篇
  2012年   1219篇
  2011年   1352篇
  2010年   988篇
  2009年   974篇
  2008年   771篇
  2007年   819篇
  2006年   723篇
  2005年   598篇
  2004年   514篇
  2003年   378篇
  2002年   369篇
  2001年   303篇
  2000年   292篇
  1999年   206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用自制的恒位移加载台在TEM中原位观察了310不锈钢在水中阳极溶解前后加载裂尖前方位错形貌的变化.在排除室温蠕变影响后发现,阳极溶解能明显促进位错发射、增殖和运动.310不锈钢薄膜试样在室温水中能产生应力腐蚀.  相似文献   
72.
声发射源定位不确定度的计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姚力  赖德明 《无损检测》2002,24(11):461-463
针对声发射检测中的声发射源定位的不确定性问题,就其影响因素,在常用的16MnR钢制板件上进行了检测实验,并开展了实验数据的计算、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73.
与推行超低排放前的2013年相比,2019年中国火电装机容量、发电量分别增长36.7%和19.5%,但烟尘、SO2、NOx排放量却分别下降87.3%、88.6%、88.8%。同期,全国火力发电行业厂用电率维持在6.01%,供电煤耗从321 g/(kW·h)下降到306.4 g/(kW·h),相当于2019年减排CO2约27015万t,是国内目前最大的15万t/年碳捕集工程的1 801倍。为总结中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取得的重大成就,指导其他行业的污染治理及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高效经济的实现,系统研究最严排放标准、企业需求、国家重视、技术创新、经济激励政策等对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成功实践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工程、碳捕集工程等烟气治理工程不仅投资高,而且运行费用可观。烟气治理工程的顶层设计与持续推进是关键,技术突破和规范应用是保障,环保电价与激励政策是重点。就超低排放而言,超低电价等经济激励政策不能因为超低排放全面完成而取消,而应进一步优化,激励超低排放工程的高效运行。其他工业行业在推行超低排放过程中,应借鉴电力行业的成功经验,制定可行技术路线、工程技术规范、运行管理技术规范等国家环保标准,同时出台相关的经济激励政策,以确保超低排放工程建设好、运行好,真正实现减排效果。节能改造工程完成后,其运行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减排CO2的能力较大,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约束条件下,燃煤电厂应优先实施节能改造工程。在碳捕集工程能耗、成本、风险不能大幅下降的前提下,碳捕集工程不宜盲目推广。  相似文献   
74.
李宝玉 《电镀与涂饰》2021,40(6):474-477
针对某汽车涂装车间使用废气焚烧炉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烟气余热利用的改进方案,从节能效益和减排效益两个方面论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75.
高压电网长距离传输线路经常飘落缠绕风筝塑料等异物需要及时清理,而人工异物清除方法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激光具有发散角小、方向性高、高亮度的特点,是远距离非接触式电网异物清除的有效手段。为此在实验室搭建激光毁伤测试系统,测量典型电网异物清除阈值,依据测量结果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户外使用的固定焦距光束发射系统,系统由3片分离式球面镜片组成,成像质量达到衍射极限,结构简单紧凑,长度仅有272 mm,重量小于48 g。根据设计结果,通过优化设计光源到透镜的距离,可实现系统在20~200 m工作距离调整。最终,采用物理光学传播功能模拟系统实际的使用情况,系统在发射基模高斯光束时,在各工作距离下光斑直径均小于9 mm,达到异物清除阈值,可实现对各类电网异物的有效清除。  相似文献   
76.
煤电在中国电力供应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其环境影响是研究热点之一。建立中国煤电生命周期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析模型,基于文献调研构建参数数据库,测算中国煤电的单位发电量排放。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煤电生命周期单位发电量的CO2、SO2、NOx和PM2.5排放分别为838.6 g/(kW·h)、0.34 g/(kW·h)、0.32 g/(kW·h)和0.08 g/(kW·h)。其中煤电单位发电量大气污染物排放,比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前,下降幅度超过90%。研究发现,增大单机机组规模和进行超低排放改造能够有效降低煤电发电过程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采用煤电燃烧后碳捕集和存储(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处理技术能够使煤电CO2排放下降到144 g/(kW·h),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如果不采用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处理方式,CCS技术可能会使煤电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上升30%~40%,这与碳捕集过程使用的技术有关。  相似文献   
77.
建筑减排是实现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而丰富的负荷侧调控手段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提出了一种高比例光伏接入的低碳楼宇电能管理框架,楼宇可控负荷包含电动汽车智慧充电桩群和温控负荷.考虑用户响应度和楼宇用电最大需量约束,建立了基于电动汽车接入楼宇(V2B)技术的电动汽车智慧充电桩群模型和基于舒适度范围的温控负荷模型,以购电费用与激励费用之和最小为目标,求解楼宇的日发用电计划.基于碳减排量,设计了需求侧的环境友好评估指标,用于衡量楼宇的节能效果.以两部制分时电价为背景,选取夏季高温日的办公楼宇为算例,验证所建模型在极端天气下的电能调控能力.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有效降低楼宇的月度需量阈值,同时通过空调节能和光伏利用等措施显著降低了楼宇的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78.
Glioblastoma (GBM) is the most malignant brain tumor in adults, with a dismal prognosis despite aggressive multi-modal therapy. Immunotherapy is currently being evaluated as an alternate treatment modality for recurrent GBMs in clinical trials. These immunotherapeutic approaches harness the patient’s immune response to fight and eliminate tumor cells. Standard MR imaging is not adequate for response assessment to immunotherapy in GBM patients even after using refined response assessment criteria secondary to amplified immune response. Thus,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and alternative neuroimaging techniques for accurate response assessment. To this end, some groups have reported the potential of diffusion and perfusion MR imaging and amino acid-base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techniques in evaluating treatment response to different immunotherapeutic regimens in GBMs. The main goal of these techniques is to provide definitive metrics of treatment response at earlier time points for making informed decisions on future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This review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available immunotherapeutic approaches used to treat GBMs. It discusses the limitations of conventional imaging and potential utilities of physiologic imaging techniques in the response assessment to immunotherapies. It also describes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these imaging methods and potential solutions to avoid them.  相似文献   
79.
We report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amphiphilic aminoglycoside conjugates containing luminophores with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properties as transfection reagents. These inherently luminescent transfection vectors are capable of binding plasmid DNA through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this binding results in an emission “on” signal due to restriction of intramolecular motion of the luminophore core. The luminescent cationic amphiphiles effectively transferred plasmid DNA into mammalian cells (HeLa, HEK 293T), as proven by expression of a red fluorescent protein marker. The morphologies of the aggregates were investigated by microscopy as well as ζ-potential and dynamic light-scattering measurements. The transfection efficiencies using luminescent cationic amphiphiles were similar to that of the gold-standard transfection reagent Lipofectamine® 2000.  相似文献   
80.
刘昊 《水泥工程》2021,34(5):1-3
介绍了目前国内的碳中和背景及发展现状,并基于水泥产业碳排放的相关数据,对该行业碳减排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分析。水泥工业9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熟料生产(碳酸钙分解、燃料燃烧),其余的10%来自原材料的准备和水泥制品的生成。指出发展创新减排燃烧、节能降耗技术、提高替代燃料掺烧量以及二氧化碳的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是实现水泥产业碳中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