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53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74篇
化学工业   10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58篇
矿业工程   25篇
能源动力   23篇
轻工业   9篇
水利工程   120篇
石油天然气   27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篇
冶金工业   8篇
原子能技术   12篇
自动化技术   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为研究极端暴雨下小流域的洪水特性,采用二维全水动力数值模型模拟流域洪水演进过程,计算不同重现期下典型断面的水力要素,并进行流域洪水风险分析。结果表明:500 a重现期对应洪峰流量增长速率最大,高达51.38%;而1 000 a重现期对应洪峰流量增长速率降低至7.61%,洪峰流量增长速率随降雨重现期的增大呈现先上升后降低规律。各断面的最大水深增幅小于其对应的洪峰流量增幅。流域洪水淹没面积随重现期增加变化较小。为使社会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建议该小流域使用500 a重现期下洪峰流量推算新建公路和铁路桥涵孔径尺寸,研究成果可为小流域应对极端暴雨和进行防洪评价提供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62.
Facile microscale patterning of ferroelectric P(VDF‐TrFE) thin films are presented. Simple spin‐coating of the polymer solution on a patterned stamp has led to a variety of features due to the topographic dewetting. The effects of important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such as polymer solution concentration, spin speed, and stamp geometry, are systematically examined and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as morphological phase diagrams. Further, the dewetted cylindrical lines on the stamp protrusions are found to undergo Rayleigh‐Plateau instability, which leads to the break‐up of lines into dots in a row. The various pattern features formed on structured stamp has then been successfully transfer‐printed onto various substrates such as Si, glass, polymers. The P(VDF‐TrFE) micropatterns have shown more uniform ferroelectric performances than those of unpatterned film, due likely to confinement effect. The proposed simple patterning and transfer‐printing of ferroelectric polymer thin films can be found very useful in various emerging applications. © 2017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17 , 134, 45028.  相似文献   
63.
王竹  魏秦  贺勇 《建筑学报》2004,(3):32-35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点资助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黄土高原绿色窑居住区研究的科学基础与方法论”(详见《建筑学报》2002.4)的基础上,针对传统窑居研究的现代意义和对其“原型”的解析,以及绿色窑居体系“地域基因”的架构。  相似文献   
64.
通过分析东部与西部高原各种建筑材料使用性能的历史及现状特点,寻找它们之间材料使用寿命的差异,提出新材料的使用范围和条件。重点研究了盐湖及超盐渍土地区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对混凝土侵蚀破坏的机理,提出增强研究区内混凝土工程耐久性的措施,提供了耐腐蚀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及外加剂类型。从而对今后在西部高海拔、高寒地区修建混凝土建筑物及其它材质的建筑物提供科学依据,为西部高原地区重大基础建设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5.
高原地区柴油机进气系统改造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S195柴油机进气管内压力波形的测试,分析了进气管长度对充气性能的影响。论证了不同海拔下最佳进气管长度相等的规律,确定了适宜各种工况的进气管长度。在对最佳进气管转速适应性试验和滤清器对进气管惯性效应影响分析的基础上,肯定了进气管改造对改善高原地区柴油机工作性能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6.
陇东黄土高原第四系潜水系统分为黄土潜水系统和河谷潜水系统,黄土潜水系统又分为黄土塬区潜水、黄土丘陵区潜水。分析了黄土潜水系统和河谷潜水系统的赋存特征、补径排条件、动态特征等。结果表明:大气降水是黄土潜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潜水的TDS和总硬度年际间变化均不大,水质普遍较好,是该区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河谷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垂直补给、地表水的入渗补给、沟谷潜水的侧向补给、灌溉回归水的补给及基底白垩系地下水的越流补给,潜水水质均较好,TDS一般小于1.0 g/L,是河谷区人畜饮用水和城镇供水的主要水源。  相似文献   
67.
在高原多年冻土地区,气候恶劣,生态环境脆弱,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又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土层处于不同的冻结状态,施工中必须考虑并设法预防和消除由于冻土的变形、强度弱化及冻胀、融沉所引起的各种病害,因此钻孔灌注桩施工在质量、安全和环保等方面难度很大。介绍了布曲河特大桥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该工艺明显不同于内地通常的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在高原多年冻土地区是行之有效的,对高原多年冻土区钻孔灌注桩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8.
气溶胶粒径分布可反映气溶胶的主要来源及其经历的动力学和化学等过程。使用宽范围粒径谱仪对青藏高原东缘四川省理塘县2017年7月6日至8月3日10 nm~10 μm气溶胶粒径分布进行观测,结合环保六要素(PM2.5、PM10、SO2、NO2、CO和O3)和气象要素数据、HYSPLIT轨迹模式、潜在源区贡献函数(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探讨了青藏高原东缘气溶胶的粒径分布特征、潜在来源和影响区域。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理塘地区气溶胶数浓度较低,平均值为4 660.3 cm-3,粒径分布主要集中在500 nm以下,占总数浓度的99.95%; 不同模态粒子数浓度差异较大,核模态、爱根核模态、积聚模态和粗模态粒子数浓度分别为391.9、4 218.0、50.1和0.4 cm-3; 不同模态粒子数浓度日变化均为双峰型分布,但是峰值时间存在差异,核模态粒子数浓度日变化的峰值时间位于12:00和19:00,爱根核模态、积聚模态和粗模态粒子数浓度日变化的峰值时间位于08:00和20:00; 气溶胶数浓度谱和表面积浓度谱均为单峰型分布,峰值分别位于50 nm和170 nm,峰值浓度分别为7 361.9 cm-3·nm-1和215.5 μm2·cm-3·nm-1。青藏高原东缘气溶胶数浓度的潜在来源高值区主要分为两个区域,即东北部的局地污染区和西南部的境外远距离传输区。青藏高原东缘气溶胶数浓度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国境内,影响区域的高值区相对比较分散。  相似文献   
69.
川西北高原地区作为我国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藏传佛教为主体的藏文化广泛影响着该地区及其周边居住的各民族人民。代表藏传佛教具体形象的寺庙建筑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了这一区域最重要的建筑形式之一,集中而广泛地体现了这一地区建筑艺术与技术的特点与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70.
气候变化与青藏高原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半个世纪,青藏高原地面气候发生了一定变化,主要表现在地面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冬季、夜间和城镇区域气温上升尤其显著,多数地区降水量呈现不同程度增加。气候变暖对高原地区自然和人类系统产生了一定影响。预计未来青藏高原气候总体将继续趋向变暖,这可能对冰冻圈、河湖系统、陆地植被、农业自然条件、能源气候资源、交通和水利设施、城镇人居环境等产生明显影响。与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关的各类大型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维护,需要考虑今后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及早制定可行的适应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